课程思政视阈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2021-08-30 12:03赵静
艺术评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教育课程思政

赵静

摘要: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课程思政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当中,是新时代育人理念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具备教育理论、艺术素养、职业精神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音乐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提升未来小学教师艺术观、价值观及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小学教育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28-03

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理论、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水平外,还注重学生的专业情感、教育观念、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样才更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也是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必须遵循的目标。与音乐专业学生不同,小学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程,一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以便日后在教学中注重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二是提升音乐技能,并能将音乐元素结合在日后的其它学科教学当中,创新教法,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目的。音乐课程作为承载美学、文化的学科,为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音乐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兴起和人们思想认识方面的松懈,受一些大众媒体甚至部分主流媒体上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了主流意识淡漠、理想信念偏移等不良现象。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外,还需要以其他课程为突破口,“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目标”。音乐课程涉及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时间,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理念,这些为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个体文化素养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通过欣赏、演唱、弹奏等手段,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地域的文化特色,比较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音乐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同时,音乐作为综合的文化形式,与诗歌、绘画、戏曲、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接触了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有助于净化精神境界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传达给人们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崇高感情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能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师的精心设计,在优秀音乐的长期熏陶下,学生的感情内涵能够变得丰富而高尚,心灵世界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片面认为欧美音乐体系比本土音乐更优秀。对此,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作品,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树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四)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将音乐元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使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否定、创新和发展。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强调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下,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连,在提升自己学识的广阔性基础上,对今后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音乐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音乐课程,其目标不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强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音乐理论、技能的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承担重任。傳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性、思想性,如果将其理论和思想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就会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

1.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音乐、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在演唱时不仅要有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学生通过分析作品内涵、聆听示范、亲身演唱来体会声乐作品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在选择声乐教学曲目时,可以从思想性、文化性等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声乐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例如《绣红旗》这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体现了革命党人崇高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鼓舞了我们几代人的革命斗志。《最后一个梦》中“重阳糕端午粽,乡土情意浓……两岸架彩虹”等歌词,抒发了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再如《祝福祖国》《祖国,今生为了你》等歌曲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些歌曲或者能把学生的情感引领到战火纷飞的岁月,或者能让学生体会老一辈革命者为祖国做出的牺牲,让我们在歌曲中追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岁月,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声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演唱《金风吹来的时候》《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歌曲,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等。《小拜年》《赛龙舟》《二十四节气歌》等儿童歌曲,能让学生熟知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再如《读唐诗》《爱莲说》等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这些歌曲都能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2.音乐欣赏

当今时代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遗忘。通过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引导学生去接受经典的音乐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聆听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非常有益。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流水》等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通过赏析,可以使学生接触、熟悉和熱爱我们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同时加深了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当然,我们不能把思政教育等同于爱国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刻意避开国外的艺术作品。西方的优秀音乐作品同样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例如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诉不尽、挥不去的哀切思念;再如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传达了当时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通过对西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音乐文化,深刻认识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切身体会到音乐文化遗产带给人类精神财富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抱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自觉”。

除了《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外,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钢琴》《小学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同样也能够渗透课程思政元素。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所侧重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二)将艺术实践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通过舞台艺术表演的实践后,往往能发现学生接受教育后在各方面潜在的变化,这是日常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所在的音乐课程教学组尝试对《合唱与指挥》课程进行思政改革。基本思路是以合唱艺术为载体,精选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的红色经典合唱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提炼、挖掘这些系列歌曲中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时代精神来激励学生、涵养学生、教育学生,把领会党的思想、信念、革命精神等融入到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同时策划了“光辉的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音乐会,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作为党的百年华诞的献礼。历时半年时间,通过课堂教学、线上辅导、第二课堂等媒介,音乐会终于成功举办。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的表达歌曲的情绪,传递歌曲创作所要表现的感情,排练中经常要为学生深层次地讲解歌曲的时代特征、创作背景。比如学习合唱曲《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等作品,就要给学生串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进程,每一首作品都具有各自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教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去体会、去感受、去表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完善,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再比如《天下相亲》这首合唱作品,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感人,起初学生情绪表达不到位,当老师深情地讲解了老区人民曾经的生活状况,讲述了血浓于水的感情,给学生描绘出自己饿着肚子,把最后一碗米亲手送给我们的军队,把最后的亲骨肉送上战场的情景,学生一下子似乎开了窍,在后来的排练中表现越来越到位,正式演出时,好些同学感动了自己,唱出了眼泪。

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感情方面是丰富的,对家国情怀的感受与表达是能够到位的,但这需要我们不断的体验、磨合,需要关键时候的启发与正确的导向。艺术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升华,也作为课程思政的另一种实施载体,值得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

三、音乐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

(一)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在对音乐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时,一定要注意,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单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每门课的教学中都去讲政治思想理论,而是要遵循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音乐课程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随着教学创新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课程思政的改革,必然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音乐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能找准育人角度,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育人能力。其次,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把握好政治方向,引领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最后,要加强合作交流,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课程小组任课教师合作教研等机制,以合作提升课程思政发展,以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正是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教学资源,渗透融合,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美,塑造美丽的心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人格健全、师德高尚的复合型未来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李英.“课程思政”理念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当代旅游,2019(05).

[2]郝文婕.“课程思政”背景下欧洲音乐史课程的教改探索[J].四川戏剧,2020(11):150-15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5-28.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S[2019]GHB205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小学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