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2021-09-01 03:45吴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假瘤树突滤泡

吴婷婷,方 超,韩 红

(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低热伴下肢乏力半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肌力正常(5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10 μg/ml)。腹部超声:脾脏内5.5 cm×5.0 cm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于其内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脾内病灶动脉期快速增强,静脉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内见无强化区(图1A、1B);考虑脾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可能。18F-FDG PET/CT示脾脏糖代谢异常增高灶伴中央坏死,考虑恶性肿瘤,淋巴瘤待排(图1C)。行全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上极6.0 cm×4.5 cm×3.0 cm肿瘤,质中,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后病理:脾切面见灰白色肿物,界清,质中,局部紧贴脾被膜;光镜下见弥漫分布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其间散在分布大细胞成分(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CD20(+)、CD31(+)、CD23(+)、CD35(+)。病理诊断:(脾)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r, IPT-1ike FDCT)。

图1 脾脏IPT-like FDCT A、B.分别为超声造影动脉期(A,注入造影剂后19 s)和静脉期(B,注入造影剂后62 s);C.18F-FDG PET/CT;D.病理图(HE,×200) (箭示病灶)

讨论IPT-1ike FDCT为起源于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主要累及肝、脾,具有炎性假瘤的部分组织学特征。脾脏IPT-1ike FDCT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少数可出现显著体质量减轻、发热、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等症状。脾脏常见良性肿瘤(如血管瘤)超声造影多呈“慢进慢退”表现,而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常呈现“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本例脾IPT-1ike FDCT超声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造影呈“快进快退”的特点,内见无增强区域,符合恶性肿瘤内部存在出血、坏死表现。本病应与脾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淋巴瘤相鉴别,后者超声造影动脉期多呈等增强或低增强表现,且其内部较少出现出血、坏死等改变。确诊IPT-1ike FDCT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对局限性生长病灶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是否应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存在争议。本例术后未予辅助化疗,目前已随访10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猜你喜欢
假瘤树突滤泡
寰枢椎脱位伴齿突后假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小肠多发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误诊一例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8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探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