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咳嗽的Meta分析

2021-09-02 10:25蔡昕钰刘希萍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异质性有效率文献

蔡昕钰 刘希萍

胃食管反流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GERC)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胃酸逆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咳嗽,为胃食管反流(GERD)食管外的症状表现[1],是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社区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咳嗽患病率在10%以上[2],GERC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0%~40%[3],是仅次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鼻滴注后综合征(PNDS)的常见病因[1]。据美国研究报道,GERC患者的治疗费用约为GERD患者的4倍以上[4],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积极探索治疗GERC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临床的迫切需要。

目前, 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抑酸剂、促胃动力药、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GERC[5],但临床应用时常伴随诸多不良反应,且病情易于反复。GERC在中医中归为“内伤咳嗽”的范畴[6]。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GERC多与肝脾有关[7],故中医药治疗多以疏肝理脾为主,利肺止咳为辅,具有不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价格便宜的优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效,在慢性咳嗽治疗中具有一定特色及优势。现已有研究表明四逆散合左金丸可通过TNF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治疗GERD,且疗效较佳[8]。自古以来四逆散便为“内疏柔相合,以适肝性; 升降并用,肝脾共调”的代表方,现代临床上用于治疗GERC、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痛经等[9],疗效确切但仍缺乏高质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关研究表明四逆散可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6-keto-PGF1α)、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降低胃液总酸度、抑制胃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来保护胃黏膜[10],使GERC症状得以缓解,这为其防治GERC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与GERC的诊断标准相符,且无年龄、性别、种族限制。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②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语言限定为英文或中文。③干预措施:试验组用四逆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如使用PPI等。④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有效率,痰细胞相关介质(IL-8、SP)水平;次要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评分,胃镜下疗效,不良反应。

1.2 排除标准①联系作者后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章。②重复发表的文章。③涉嫌抄袭,可信度较低的文章。

1.3 检索策略检索的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文献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以四逆散、胃食道反流咳嗽、GERC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用Sini,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GERC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依据不同数据库的情况,选用主题词、关键词、题名和摘要等方法进行查找。其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7月23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将检索出来的文献下载并导入至NoteExpress 3.0中,由2名研究员严格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初次筛选排除重复文献;二次筛选通过阅读标题、摘要,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阅读全文,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如2位研究员对文献纳入存在分歧,则相互交流讨论或者寻求第3位研究员的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运用Word 2016制作资料提取表来提取文献基本内容,包括发表年份、病例数、男女比例、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疗程等。

1.5 偏倚风险评估2名研究员应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如2位研究员对偏倚结果存在分歧,则通过相互讨论或交由第3位研究员评估解决,直至达成一致意见。本次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包含7个指标: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隐藏;实施偏倚;测量偏倚;随访偏倚;报告偏倚;其他偏倚,得出的偏倚结果包括“低偏倚风险”“高偏倚风险”及“偏倚风险不确定”。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4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用95%的可信区间(CI)及比值比(OR)表示;连续变量以95%的可信区间(CI)及均数差(MD)表示,但当试验间平均值相差较大时需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通过I2值来判定纳入研究结果间的统计学异质性大小,若I2≤50%,则认为纳入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Meta分析;若I2>50%,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I2>75%,不进行效应量合并,只对结果做定性描述。如果纳入文献≥10篇,则运用倒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的出版性偏倚情况。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初次检索得到有关文献235篇,经Note Express软件查重后,删除109篇;进一步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剔除文献117篇,其中非临床研究及非治疗性文献40篇,试验组不符合纳入标准63篇,非本研究相关疾病14篇。对剩余9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不符合纳入标准2篇,最终纳入的文献数量为7篇[11-17],均为RCTs试验,且均为中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共纳入7篇文献[11-17],其研究均为在中国进行的RCTs。共计619例样本量,其中试验组313例,对照组306例,受试者年龄区间19~80岁,男女比例338∶281,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估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①随机分配方法:7篇纳入文献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其中2篇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远程随机化法进行,故判定为“低偏倚风险”[11,17];1篇文献按就诊的次序随机分组,故判定为“高偏倚风险”[13];其余4篇只提及随机分组,但未提及操作方法,故判定为“偏倚风险不确定”[12,14-16]。②分配方案隐藏:1篇文献提及分配隐藏,故为“低偏倚风险”[17];其余文献均未提及所采用的隐藏方法,故判定为“偏倚风险不确定”[11-16]。③实施偏倚:所有文献未提及盲法,且依据研究实施的干预方法,不可能对医务人员及参与者施行盲法,故所有文献的实施偏倚均为“高偏倚风险”。④测量偏倚:纳入文献均未提及对结果测量者实施盲法,故均为“偏倚风险不确定”。⑤随访偏倚:共2篇无法判断是否有失访的现象,故判断为“偏倚风险不确定”[13,16];4篇文献无失访现象,故判断为“低偏倚风险”[12,14,15,17];1篇虽然受访人数有缺失,但不影响整体结果,故也判断为“低偏倚风险”[11]。⑥报告偏倚:共4篇未表明不良反应的情况,故其报告偏倚为“高偏倚风险”[11-13,15];其余3篇报告了不良反应,但由于不清楚是否存在其他未陈述数据,故判定为“偏倚风险不确定”[14,16,17]。⑦所有文献不确定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引起偏倚的数据,故均判断为“偏倚风险不确定”。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状况详见图2、图3。

图2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情况

图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情况

2.4 结局指标

2.4.1 临床有效率临床有效率指标中,其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为313例及306例。试验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2.97%(291/313),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0.72%(247/306)。临床有效率的异质性检验小(I2=0%),因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OR=3.15, 95%CI(1.88,5.28),P<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四逆散加减临床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见图4。

图4 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森林图

2.4.2 痰细胞相关介质所有文献中共3项[11,16,17]研究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相关介质水平变化,主要是IL-8及SP的变化,其中试验组116例,对照组113例。IL-8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MD=-11.75, 95%CI(-14.61,-8.89),P<0.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中药四逆散加减降低IL-8水平优于常规西药。见图5。SP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试验组116例,对照组113例。由于其中1项研究的平均值与其余2项相差较大,故用SMD指标表示。统计结果显示:[SMD=-1.86,95%CI(-2.17,-1.54),P<0.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四逆散加减降低SP水平优于常规的西药。见图6。

图5 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患者IL-8的森林图

图6 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患者SP的森林图

2.4.3 生活质量评分(LCQ)共3项研究[11,16,17]报道了结局指标LCQ,结果显示研究间的异质性较大(I2=5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异质性来源为张天涛等[11]的研究,可能为治疗前LCQ指标差异较大导致的。统计结果显示:[MD=3.02, 95%CI(1.90,4.13),P<0.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四逆散加减提升LCQ优于常规西药。见图7。

图7 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患者LCQ的森林图

2.4.4 胃镜下疗效共2项研究[12,15]报道了这一结局指标,统计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胃镜0级、I级的患者总量。研究间异质性较低(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OR=1.90, 95%CI(1.06,3.41),P=0.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四逆散加减胃镜下疗效优于常规西药。见图8。

图8 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患者胃镜下疗效的森林图

2.4.5 不良反应纳入文献中,有3篇[14,16,17]研究提及不良反应情况,但均表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故可认为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安全性较高。

2.5 发表偏倚根据预先设定,纳入研究≥10篇的Meta分析需要进行倒漏斗图分析,本次研究纳入文献7篇,故未进行此项分析。

3 讨论

3.1 证据总结本次Meta分析涉及7个随机对照试验[11-17],共619例GERC患者,其中试验组313例,对照组306例。在结局指标中报道了主要结局指标:临床有效率,痰细胞相关介质(IL-8、SP)水平;次要结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胃镜下疗效,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逆散加减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胃镜下疗效,降低IL-8、S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共3项研究[14,16,17]提及不良反应情况,但均表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四逆散加减的安全性较高。

3.2 局限性和展望本次系统评价的局限性在于:①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提及随机方法、盲法的文献较少,存在多种偏倚风险。②关于四逆散加减治疗GERC的文献数量十分有限,每个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数量大多在100例以下。③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较为分散,较难进行数据合并,可能导致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④纳入的文献均为中文RCTs。⑤中药汤剂的使用剂量尚未统一标准化,无法确定合理的剂量,无法确定最佳的疗效和使用安全性。⑥各研究中汤剂的药物不一致,可能影响疗效及其安全性。在设计研究方法时,研究人员应尽量使用盲法,并且详细描述随机序列产生及隐藏方案,还应设定多项结局指标尽量完善自己的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如可以增加“饭后咳嗽”这一结局指标,相应研究表明,由于食物会增加反流,加重胃食管反流的症状,饭后咳嗽作为GERC的预测因子,具有很高的特异性[18]。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及甘草4味药组成,其临证运用颇为广泛,不仅可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还逐渐应用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19],后续可深入研究其他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功用。

综上所述,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四逆散加减对于治疗GERC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仍然需要更多样本量大、质量高的RCTs来验证四逆散加减对GERC的临床疗效,为后续的医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异质性有效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