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研究

2021-09-03 05:03白双翎
党政干部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新时代高校

白双翎

[摘  要]深入开展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阶段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细化工作流程、适应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社會服务能力、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品牌化等建议,就如何提高主题党日活动质量、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教育性,以及对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新的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6-0050-05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时代党建工作总体要求,高校的各级党委、党组织要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2]新时代,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主题党日活动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严格落实势在必行。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要创新活动路径,提升活动质量,通过增强组织者的责任感,强化执行力度,重视党员需求,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形成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

一、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

主题党日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日制度”和“党员活动日”制度及“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延续,更是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党日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7年11月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3]在高校主题党日的活动中,应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明确主题党日活动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进行主题党日活动,首先,突出活动的政治性,突出党性锻炼以及政治学习。组织好主题党日活动,应当引领支部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做到遵章守纪,使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这是为了保证主题党日活动的严肃性,将保持主题党日活动的严肃性上升到从严治党的高度,通过科学筹划、严格标准、细化落实、监督检查等措施,强化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生活观念,坚决防止主题党日活动不讲原则、平淡化、庸俗化、随意化的倾向。最后,把握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凸显主题党日活动的时代性,才能革故鼎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来活化载体,把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教学共同发展。

基层党支部对于高校而言,是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基石、培养优秀党员的基础。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明确的活动主题,组织教师、学生党员在特定时间内开展丰富多样的政治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党支部应贴近党员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党组织生活。因此,高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深度结合学生的学习专业和教师的教学任务。

二、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主题党日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治党高度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党日活动“制度化”,还体现出党日活动“主题化”,这是由主题党日活动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决定的。[4]一项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的调查表明:认为主题党日活动最合适的频率为“每月一次”的受访党员有93.21%;认为增强主题党日活动吸引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创新活动形式、加强活动策划和实施的受访党员占91.57%;认为自己所在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是有吸引力的受访党员占97.9%。同时,几乎所有的受访党员都一致认为其所在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增强支部活力、提升党员意识、规范政治生活等方面效果明显。[5]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是党支部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党组织活动,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加强党员凝聚力,掌握好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主题党日活动传承并发展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适应了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体现了广大高校党员良好的政治自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部分高校进行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是党组织重要制度之一,需要每个党员严格遵守。可实际上,个别高校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没有完全体现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没有形成结合自身、切实可行的制度文件,从而无法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规范化,导致活动安排没有章法。

一是部分党支部没有加强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的管理,没有将活动制度落实到位。例如有的行政部门党支部,虽然按照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明确了活动开展的时间、参加人员、具体内容等,可是当执行活动制度时,总会产生时间紧促、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调等问题。还有的高校党委班子成员例会上,没有将党日活动制度纳入例会内容。这些都是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的体现。

二是没有妥善处理好日常业务与党日活动时间上的矛盾。作为党务工作者,要先行策划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如何开展,制定好活动实施方案框架才能具体地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由行政部门人员兼任,如果本职工作繁忙时就无暇兼顾党务工作,导致无法完成党务工作任务。另外,党务工作量大大增加,党务专业知识培训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就导致部分党务工作者没有转变对党务工作内容枯燥的一贯看法,从而没有积极采取行动、严格落实制度标准。

(二)缺少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概念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两个方面。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党组织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要体现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党员的心理疏导。

根据当前的情况,部分高校党组织没有加强对学校党员群体的人文关怀,没有体现出以党员为本、全面满足党员需求、激励党员干部、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对教师、学生党员没有进行充分心理疏导,没有构建舒适的工作和學习环境。虽然部分高校党组织已对党员干部开展谈心谈话,从实践中真切关怀高校教师,促使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满足教师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达成目标,但是还没有达到普遍的程度。

对于高校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相比较来说,更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但是,根据高校现状调查表明,在教师群体当中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心理需求无法满足;二是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三是没有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部分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机制没有充分遵循高校特征与实际教学情况,没有充分注重教师群体的高层次精神需求。

(三)缺少有机融合

高校不仅是学生创新思想的发源地,也是社会教育资源的汇聚地,与各个行业具有密切关联。在高校主题党日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各种关联可以促进党日活动制度有效形成且顺利执行。目前,高校党支部分为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高校教师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答疑解惑,因此,党组织在成立党支部时要充分利用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如果共同创建主题党日活动,不仅利于师生间进行思想交流,还能够成为培养师生感情的纽带。除此之外,高校党员入党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导师推荐入党的方式。导师推荐不仅能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同时可以加强教师的政治责任感。

高校党支部大部分都是根据专业系别组建,汇聚了专业知识领域精英。然而,党组织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未能激发出知识群体的自身优势,导致党员对活动消极对待。即便是从学校毕业,学生的身份开始转换,变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在社会上他们仍然是校友关系。高校党组织若能利用好这种社会资源,在社会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交流桥梁,就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社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新颖

部分高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仅停留在表面,忽略活动内容和成果。从执行方面,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安排不够系统化,无法调动党员积极性,活动参与度较低。从主题党日活动具体实施来看,执行效果不够理想,未能形成党支部内部稳定机制。有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为了应对上级党组织要求,没有根据党支部实际情况,没有参照政治时事热点,机械化地举办主题党日活动,致使党员认为活动内容枯燥,缺乏参与热情,没有教育目标。有的党支部甚至把主题党日活动当成硬性摊派,主题不落地,与中心工作缺乏关联,用会议代替主题,仅仅是按上级确定的主题过会。不积极不主动,听哨子靠命令,完全不管这些党员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受到教育,有没有受到启发。

三、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路径探索

(一)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细化活动制度

高校党组织要进一步细化活动制度,提高党日活动制度在党支部建设中的地位,以便让党员更深入地了解主题党日活动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献计献策。制定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党员执行力度及实施效果,加强党员政治意识,增强党支部内部活力。

此外,要使主题党日活动顺利开展,从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还需要较为充足的活动经费来保障。高校党组织要设立党建的开支专款专户,基层党支部做好党建经费预算,对经费支出做到有据可依;高校党建经费要结合实际状况分期发放到各个基层党组织的专属账户,保障党支部经费不欠缺,能够顺利开展党务活动;对于党支部经费的使用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活动经费都用在刀刃上。

(二)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适应社会发展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要与时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党组织活动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应运用好网络平台助力党组织建设。紧跟社会发展脚步,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对主题党日活动内容进行宣传。运用互联网平台设立党支部公众号,加强党员与社会各界的互动,打造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线上线下模式,适应新时代发展。

高校党委应作好全年主题党日活动规划,并将确定的活动主题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基层党委应指导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明确活动主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恰当地划定主题范围。通过对新技术的充分利用,高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开展,还能够提高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丰富内容和形式

主题党日活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社会资源,将学生、教师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将行政支部和教学支部进行有效结合,让彼此在工作中加深交流、互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路径。主题党日活动要与社会服务有效结合,让教师与学生党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让企业进入高校,形成校企互助的良好氛围,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师和学生内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服务。例如,可以从校企间的党建合作出发,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到企业进行调研,弥补企业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与此同时,了解企业对社会发展的判断,弥补高校教师缺乏与社会接触的短板,真正达到教学相长。高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政治学习,还应突出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具体来说,一是将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合共建,学院间教师党支部结合共建,专业间学生党支部结合共建,促使师生党支部融合发展。二是将教师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结合共建,互相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社会沟通氛围,提升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应坚持品牌化

高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具有品牌化概念。一是高校党支部不能随意开展活动,要做好安排计划,不能照猫画虎,完完全全地参照、模仿其他院校党支部活动方案;二是主题党日活动应加入本校特色元素,高度结合各个院系专业,保障主题党日活动专业化,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主动加入主题党日活动中,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三是在树立品牌的过程中要遵循时代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教学任务与党务工作,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塑造主题党日活动品牌。例如,上海理工大学将诵读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书信作为特色党建活动,树立党建活动品牌,使其具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进而打破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局限性。同时,借助备受学生欢迎的《朗读者》等系列节目,结合本校专业特征,使主题党日活动超出预期目标且对党员具有深远影响。上海理工大学已持续两年围绕红色教育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将党日活动常态化,唤发出党员内心的家国情怀。

四、结语

高校党组织应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出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影响力的方法和举措,激发党员进行自主创新,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务工作队伍。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入党积极分子、教师和学生党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主题党日活动的实践目标,加强树德育人的影响力。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全面融入党建理论知识,深化主题党日活动的真实意义,吸引教师和学生党员甚至非党员教师和学生的大力关注,更好地落实树德育人的政治任务。高校师生党员思想状态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因此,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党支部不仅要善于总结活动经验,还应建立活动制度,提升党务工作层次。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主题党日活动始终具有先进性、教育性且多样生动,秉持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内容的理念,以生动、丰富的活动形式拓展主题党日活动路径,将其变成高校党务工作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29/c1024-26295979.html.

[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J].党建研究,2021,(5):4-10.

[3]陈荣武.主题党日制度的战略意蕴与实践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0,(3):67-72.

[4]滕美娜,申靖琪.主题党日制度的意蕴与实践优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1,(10):24+33.

[5]张菊玲.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2021,(5):94-96.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