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2021-09-03 09:28陈路路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 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539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科学文献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绘制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时区分析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根据研究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文献呈现先平稳后爆发式增长的状态,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常态化、深细化和量化的研究态势,而研究机构和科研学者较为分散独立,研究规模比较小;热点问题主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话语阐释、理论创新研究和实践路径探究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将倾向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构建、精神内涵研究、实践探索路径以及内容方法创新研究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点与趋势;可视化知识图谱

【作 者】陈路路,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1)03-0045-000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八大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历史丰富,并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旋律”。[1]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较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但还没有上升到对象性的研究层面,也没有深入的理论界定和系统分析”,[2]而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逐渐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内涵和政治功能,并快速跃升为国家治理的高频政治词汇。因而从2014年起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迅速涌现,成为近年来学界共同参与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当前,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研究了什么、研究得怎么样以及未来研究趋势又是什么等問题,对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主题、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至关重要。学界刘吉昌[4]等学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少梳理和评述,但仍缺少科学文献计量学上的系统分析梳理。本文运用科学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文献为对象,绘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视化知识演进结构图谱,并从定量的视角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更加详实地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并探讨未来研究趋势,进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数据来源

为提高研究文献数据的质量,本文将文献数据范围限定于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相关性强和权威性高的高质量文献,即:CNKI数据库平台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在上述两个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分别以“主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篇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种方式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检索范围选择2014-2021年,检索日期为2021年1月25日,共检索到1382篇论文。经过人工比对筛选,剔除重复、卷首语、会议综述以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度不高的无效文献后,最终得到539篇高质量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探索某一研究领域的数量关系、研究现状、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等,其本质可归结为统计分析方法和共现分析方法两大类。[5]统计分析方法一般包括元数据统计和影响力统计,共现分析方法包括合作分析、共被引分析和耦合分析,目前在信息共现分析领域运用最为广泛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为CiteSpace软件。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功能不仅能够对海量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直观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还能通过图谱展示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核心主题、前沿领域和整体结构,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抓住关键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热点研究及演变预测。[6]本文将借助CiteSpace(5.7.R4版本)的可视化功能进行共现分析研究。

二、研究文献的现状分析

(一)核心论文和论文总量的变化趋势

在中国知网上选择“核心期刊+CSSCI”作为文献来源期刊进行检索,文献中带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述的论文在2014年开始出现两篇。从图1可知,2014-2016年属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核心论文和论文总量曲线近乎重叠。2017~2019年处于研究的急剧上升阶段,核心论文和论文总量与日倍增,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热潮,整体呈现井喷式增长。2019年之后,研究论文趋于平稳增长,研究深度不断增加。从论文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看,这恰恰与国家所倡导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时间线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

(二)来源期刊分布与核心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1.来源期刊分布情况

首先,选取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载文量排名前16位的来源期刊(见表1),其中由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广西民族研究》刊文量最多,高达37篇,而前三位刊文量均在30篇以上,如此大的发文量充分说明了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高度关注。其次,从期刊类型上看,大部分同属民族类和教育类研究期刊,说明近几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文成为该类期刊的重点刊文方向之一。再次,从期刊所在地来看,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学界特别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研究。

2.核心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核心论文(见表2)。可知,这些核心论文被引次数均在40次以上,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是王延中发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98次),然后是杨鹍飞(91次)、严庆(78次)等学者的论文,说明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借鉴性和引导性,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下和未来研究的热点趋势。其次,从被引次数排名前三的高被引论文中又提取到一个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以看出作为客观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作为主观意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研究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关系以及实现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外在整合,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指向。再次,从表中可以发现高被引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民族类核心期刊中,说明该类期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发挥着较强的引领作用。总而言之,具有高被引率的期刊论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非常值得在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三)研究作者及机构的情况分析

1.作者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时,其生成的可视化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可以较为直观清晰地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作者情况以及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由图谱可知,作者节点(N)共有636个,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学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作者名字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比重;连接线(E)只有318条,且连接线较少而细,表示作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交流合作;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Density)很低,仅为0.0016,意味着很多研究学者处于孤立研究的状态。

通过对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发现(见表3),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央民族大学的青觉,共发文10篇。而根据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定律N=0.749*(Nmax)1/2可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其中N代表核心作者至少发表的论文量,Nmax代表该领域最大的发文量,计算得N≈3,即:核心作者的发文量最低为3篇。依据核心作者再进一步计算可知,核心作者占比3.77%,核心作者的发文总量占比23%,与普赖斯定律规定的“10%的作者和50%的发文量”标准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未真正形成。

2.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可视化运算得出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机构节点(N)共有476个,连接线(E)共有268条,网络密度(Density)仅为0.0024,说明在我国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机构众多,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不紧密,总体呈现出对该领域研究十分重视而合作不够密切的局面。结合表4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央民族大学(86篇),其发文量遥遥领先,这与该校的研究优势与特色密切相关;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36篇),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也较多。

三、研究文献的热点和趋势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献核心内容的简短表达,是作者对研究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同一关键词的高频使用,则表示该研究的主题内容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7]从而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该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和时区的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索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十分必要。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展现出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分布,进而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8]在图4中,颜色由深到浅代表时间由早期至近期,节点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关键词的大小根据词频高低显示,连接线代表共现关系,连线粗细代表紧密程度。从图4可知,网络节点(N)有402个、连接线(E)有987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12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出现频次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

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关键词的地位和关系,还可以将频次、中介中心性以表格的形式展现(见表5),其中频次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介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综合选择频次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频次最高(229次),其次为“中华民族共同体”(121次)等。而关键词关系中最为紧密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介中心性高达0.66,表示该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率极高。

一般而言,如果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那么其中介中心性也不会低,因为它出现的次数越高,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也不一定完全具有正相关性,如表5中“中华民族”出现的频次高于“中国共产党”出现的频次近7倍,而其中介中心性却略低于“中国共产党”,因此研究热点想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综合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关键词频次不高,但中介中心性较大,同样也能够成为热点词汇,因为它们体现出了在该领域的桥梁作用,如“中国共产党”(0.21)等。另外,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大于0.10时,说明该关键词为研究熱点词汇。[9]因为它搭建起了许多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沟通枢纽,使其处于共现分析网络的中心位置,构成了该研究领域知识网络的关键路径和比较核心的内容,[10]如“民族团结”(0.14)等。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关注的基本是同一个问题或同一领域的问题。[11]

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及分析数据表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中最受研究学者关注的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还涉及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般概念性质的解构与建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路径与长久意义问题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问题等,这些都将是研究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根据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对其进行分类,把关联程度较高且较密切的关键词聚为一类,并选取其中关联程度较高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便于识别和探测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方向性、代表性的知识子群类团。[12]通过聚类运算得到比较清晰的关键词聚类知识结构图谱(见图5),同时也得到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等11组知识子群类团。从图5中可知,聚类的模块值(Modularity)Q=0.323>0.3,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S= 0.8966>0.5,说明聚类结构显著有效,且聚类结果高效令人信服。[6]

关键词聚类不仅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文献群的集中程度,而且聚类形成的类团还代表着该领域的一个研究子领域及其分支组成和方向。[13]通过对聚类结果的进一步整理,列出每一个聚类的聚类号、聚类名称、节点数以及紧密程度(见表6),其中节点数最多的是“民族工作”类团标签,说明该领域研究广泛体现着“民族工作”主旨方向;而紧密度最高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类团标签,说明该领域研究始终是在紧密围绕和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的。另外,结合现有文献看,这些聚类又集中体现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等标签为主题的理论内涵研究、以“民族工作、民族关系、国家认同”等标签为导向的价值意蕴研究、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标签为路径的实践探索研究和以“民族高校、中国共产党、边疆民族地区”等标签为主体的领域对象研究四个方面。

(三)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

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着重反映了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因而能够从时间维度上帮助我们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变化趋势。[14]在图6中,关键词节点依据初现的时间确定所属时区,连接线及粗细表示前沿关键词在后续年份出现的频次及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圆圈所表达的含义同前文一致。由图6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4-2017年主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阶段;2018-2020年主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阶段;而2020年以后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深化阶段。为了更清晰地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的演进过程,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对图谱和文献进行诠释梳理。

2014-2017年主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索阶段,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话语创新到理论创新阶段。由图6可知,研究的热点不仅仅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这些热点词汇并不是孤立的,而恰恰是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性质的建构与解构,并且这种多维建构与解构趋势还在持续扩张。在国家建构层面,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5月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同年9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5];2015年8月,又再次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2017年10月,更进一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7]。“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牢固树立”到“积极培养”,再到“大力培育”,后又跃升至“铸牢”的前所未有之高度,实现了由概念话语到思想理论的飞跃。在学术解构层面,各个时期的热点词汇又有很大变化,它们大致沿着三条路径拓展,本体结构的疏解线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元一体—共同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本体意义剖析;意识形态的解读线索“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层次的描绘;基础导向的核心线索“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民族关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核心论域的引导。另外,在图6中还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热点关键词,如:国家治理、边疆治理、民族事务治理等,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8~2020年主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热点关键词明显属于多元化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从图6可知,2018年比较凸显的热点关键词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2019年则出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等;2020年又进一步延伸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这些热点关键词都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代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趋势。不仅如此,这一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热点聚焦到了边疆民族地区,重点研究对象也聚焦到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边境民众”等,同时也更加关注少数民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更加聚焦、精准和深化,研究内容更加注重实践。

2021年,热点词汇为政治凝聚、培育机制、制度化等,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入深化阶段。关键词时区视图反映了8年来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的学术研究状况,热点关键词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越发增多,由集中单点向阶段性扇形发散,但是所有热点关键词的落脚点依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从概念话语到理论创新,从理论要义到实践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历经了宏观论述到微观细描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内容研究逐步丰富、主体研究逐渐聚焦和路径研究日益透彻的科学研究理论体系。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第一,从研究整体上看,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从2014年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在2017年以后相关研究论文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方向。同时,研究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在国家治理、国家战略和国家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预计在未来几年该领域将保持常态化的研究状态。而在该领域研究论文的核心期刊来源类型方面,主要为中西部民族地区以及边疆地区的民族类和教育类研究期刊,说明这些地区的期刊比较重视刊发该领域文章,同时也反映了这类期刊服务的专业性、方向性和地域性。

第二,从研究力量来看,尽管形成了中央民族大学等核心研究机构,但还未真正形成核心作者群,也未出现联系比较紧密且规模较大的研究团队,而且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合作多局限于团队内部,跨团队合作研究较少,孤军奋战现象普遍,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而这并不利于研究的持续拓展。

第三,从关键词分析上看,热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等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而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11个子领域。在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方面,首先是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等本体关键词导向该领域的概念话语和思想理论创新研究,其次是在此基础上沿着时间线进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具体实践路径研究,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实践逻辑和建构方式。

(二)展望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也由概念话语到理论创新、由理论诠释到路径实践、由宏观全面到精准具体,未来的相关热点研究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深入: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如前文所述,学者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理论内涵、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诠释研究,而缺乏关系性和整合性的概念体系、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等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处于不同程度的发散状态。因而,如何运用综合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问题和路向,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系统化、层次化和深度化研究,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体系至关重要。

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研究方面。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发现存在一部分游离于整体共现网络之外的特殊关键词群,它们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现网络中并未存在连接线,却反映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如:理性精神、责任意识、本质自觉等,因而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十分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体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围绕其建构起的教育体系、制度体系等对中华民族的塑造和组织作用,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和责任意识研究相对缺乏。从心理层面看,“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情感化—认知化—意志化—理性化”的过程,而当情感状态回归理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本质自觉,因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研究也异常重要。

第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研究方面。在厘清基本理论研究的进路基础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实践路径和逻辑研究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地区逐渐聚焦,大学生、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大学生、边疆民族地区等仍将是研究关注的热点,而边境民众、跨界民族及边境牧区等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次,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还包括网络民族关系、网络民族舆情等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关键词,这也为实践探索打开了另一个研究思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不应该只停留在线下阵地,还应该深入到网络、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线上领域,进而正确引导网络、新媒体等线上的舆论思潮,构建团结进步和谐的网络民族关系,实现网络民族舆情的有效治理,这也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的重要趋势。再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究还应将社会应急突发事件考虑在内,如疫情、灾情和险情等,民众切身参与到共同抗击的应急突发事件之中,会真切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所在,因而从社会应急突发事件的角度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也十分必要。

第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方法研究方面。目前仍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分析为主,涉及实证调查、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已进入深化阶段,并形成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实践路向,学术研究也应更多地从宏观理论诠释进入微观实证研究。因而,通过收集详实的田野调查材料、运用多种的实证分析方法和借助量化的数据运算工具进行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分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证数据支撑,将成为协同学理性研究的重点研究趋势。另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持续性长、区域与人群差异性大的社会系统工程”,[18]而目前不仅各研究力量合作较少,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也相对较少,因而运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交叉融合研究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磊,罗欣.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路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6).

[2] 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6).

[3]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團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5-30(01).

[4] 刘吉昌,徐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研究,2021(1).

[5] 王贤文,方志超,胡志刚.科学论文的科学计量分析:数据、方法与用途的整合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6).

[6]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

[7]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

[8]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9] 洪波,杨柳.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

[10] 吉亚力,田文静,董颖.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智库热点主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5(3).

[11] 张蒙蒙,刘天平,杨建辉.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和CiteSpace可视化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8).

[12] 周建,刘炎宝,刘佳佳.情感分析研究的知识结构及热点前言探析[J].情报学报,2020(1).

[13] 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7).

[14] 杨国立.我国统计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统计研究,2012(2).

[15]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16] 切实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二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5-08-28(01).

[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 雷振扬,兰良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深化拓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7).

THE STATUS, FOCUS,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The Analysis of Visualized Knowledge Graph

Based on Citespace

Chen Lulu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conduct a scientific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539 core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ncluded in the data platform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CNKI), and draws the visualized knowledge graph with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the aggregation analysis, and the time-zone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presents a status from initially stable increase to later explosive growth, and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this research status as normalization, deepening and spec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ill be lasted in the next few years, whil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ers will become relatively scattered and independent and the research scale will become relatively smaller; and research focuses will be mainly on such aspects as the concept and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the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path.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will be more inclined to 4 aspects, i.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the research on spiritual connot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path, and the research on content and method innovation.

Keywords: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focus and trend; visualized knowledge graph

〔責任编辑:农世杰〕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精准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分析
深化“五个认同”教育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从郭嵩焘的资本主义观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