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路径

2021-09-05 03:03张士威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张士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角色转变、组织转型以及方法转换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应对路径。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  -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 [1]新冠疫情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习惯等带来的深远影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挑战。文章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应对路径。

一、角色转变

辅导员的角色转变是前提。《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號)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是以校园为主要场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的物理空间、以一种面对面的、具有直接约束力与影响力的方式,来履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角色。但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辅导员主要依托网络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的角色只有转变为凝聚者,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

所谓凝聚者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信心的凝聚者。疫情在全国范围的蔓延爆发,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存在感染的风险,身处疫区之中的学生面临的感染风险则更大。当每一位学生都普遍存在心理上的畏惧时,凝聚信心稳定“军心”便成为辅导员的当务之急。从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作出超强部署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从疫情蔓延爆发时的异常严峻到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这些鲜活的事例成为了凝聚学生信心的最强大力量。信心的凝聚,则更加坚定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团结的凝聚者。由于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家庭与地域的差别,每位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所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各有不同。医用一次性口罩的紧缺问题,不同程度的在一些学生中存在。同时,网络学习对手机的性能与通讯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学习中的卡顿、掉线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应对这些共同的问题,倡导班级团结互助成为最优选择,而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则诠释着班级精神。第三,共同体的凝聚者。共同体意味着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信仰与共同的命运。疫情防控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成为“我们”,在应对与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时,体现出“共担性”与“共在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疫情应对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举国体制优势尽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淋漓尽致,这些为凝聚起学生的共同信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要促使学生从一个个鲜活事例中更加明确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命运与共,进一步激发学生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信念与共同命运。

二、组织转型

组织结构转型是关键。组织既指静态的组织树,又指动态的组织链。所谓静态的组织树是指组织的结构设计,包括组织的目标的定位、职能的设定、职位的设置、组织的层级以及管理的幅度等。所谓动态的组织链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组织运转所体现出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组织目标达成的效率、效果与效能。在一般情况下,班级的组织结构类似于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能够确保辅导员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的统一指挥优势,同时,班委之间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并发挥专业特长,从而使得班级管理运行稳定。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由于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基于泛在化的互联网,且工作的完成要求快速、精准、灵活、高效,传统的班级组织面临着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且不够精准等问题,因此,亟需向网络型组织结构转型。

组织转型意味着团队角色的再定位与团队分工的再调整,是一个团队协同作战、携手并进的过程,也是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班级管理中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是在原有班委分工的基础上,在纵向职能设定不变的前提下,以各班委为网格员,明确联系对接学生人数,包干负责,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上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需要指出的是,网格员、班委与宿舍长由同一学生担任,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班级管理的连续性性与稳定性。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这种组织结构具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快速回应,确保效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工作任务的落实一般是三级传递,即辅导员-班长-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生事务处理中,无法快速回应。在网络型班级组织中,一方面,辅导员直接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网格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所有学生全覆盖;同时,在网络型班级组织中,班长既是网格员又是班级网络中的枢纽,能够起到监督与联接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组织的灵活性与工作效率。第二,步步为营,落地见效。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各个班委分别独自承担来自不同条线的工作任务,在基于网络的学生事务处理中,确保落实到位面临很多约束。在网络型班级组织中,通过将不同条线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位网格员包干落实,并由负责的班委牵头协调,同时,辅导员作为监督者与协助者,开展线上协同作业,从而能够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见效。第三,有的放矢,保障效能。在网络型组织结构中,辅导员是督促者与协同者,班长是枢纽员与执行者,其他网格员是协作者与执行者。因此,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吸纳了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势。在疫情背景下,辅导员可以根据所要处理事务的类型与轻重缓解,灵活启动网络型组织的运作机制,适当缓解网格员的工作压力,节约人力资源与各项成本,保障班级组织效能。

三、方法转换

工作方法的适时转换是重点。网络既立足现实生活,又差异化于现实生活。明确网络与现实的联系与区别,适时调换工作方法,是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合适的工作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面对众多的学生,辅导员要学会“弹钢琴”,既要分类指导,又要突出重点,更要力求实效。一般而言,“抓两头,带中间”是辅导员管理学生的主要工作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事务类型与任务要求,辅导员还会选择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工作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的物理空间内、面对面的开展使用的。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辅导员要依托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时,应有效识别线下工作与线上工作的联系与差异,及时调换工作方法。

互联网的泛在性决定了每一位学生的可连接性,互联网的可及性为辅导员深入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的调换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结果导向,切换平台。不同的技术平台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因此,要根据所要达成的工作目标,在不同平台中灵活切换。比如开视频会议,钉钉具有资源优势且更加便利;学生对QQ更为熟悉也普遍使用,可以用来作为日常沟通与数据协同汇总;微信朋友圈与QQ空间,可以作为了解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动态的重要窗口;点对点的视频或语音通话,则传达了特殊的关心与关注。第二,过程把控,放管结合。通过平台打卡签到、QQ接龙签到等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网课签到率,但是签到率并不等于听课率。要强化网格员的责任归属,掌握本组学生网课学习的进展与作业完成情况,对于绝大多数认真的学生,放手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对于少数掉线的学生,加强管理,及时视频或语音谈话,并组织优秀学生开展网络辅导。第三,数据支撑,精准管理。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资源,同样,疫情防控背景下,丰富准确的学生数据也是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第一资源。因此,数据采集的准确是前提,数据使用的恰当是关键。这依赖于高效运转的网络化班级组织。辅导员要具有数据思维,解剖麻雀,突出重点,化繁为简,确保所采集的各类数据准确、快速、精简、有效。同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网格员的重复工作量;建立数据实时更新机制,掌握学生最新动态,确保实现精準管理。

参考文献:

[1]尹世杰.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EB/OL]. [2019-01-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1/c_1124021712.htm.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