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管理服务问题及班主任对策

2021-09-05 03:05张爱民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管理服务寄宿生低年级

张爱民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选择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并且大多选择把孩子送入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寄宿就读,以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其中,小学低年级寄宿生由于年龄较小,远离父母,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学习与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对此,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安全责任,提升服务意识,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心理疏导职能,方可真正破解低龄寄宿生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寄宿生;管理服务;班主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虽然进城务工人员可以带着孩子在务工地就近入学,但他们常常难以兼顾子女的学业。而把孩子交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姑舅照管,家长们也不放心,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入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寄宿就读。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三中学(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为例,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校寄宿,平均年龄仅为8岁。这些低龄寄宿生,远离父母,缺失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加之自理能力欠缺、自制力不强,导致學习与生活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父母鞭长莫及,任课教师也难以面面俱到,但作为班主任,却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事实证明,只有在班务实践中不断探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培养寄宿生良好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家长放心。因此,解决好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问题既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育人课题,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全面了解低龄寄宿生的生活状态及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临泽县域内不同乡镇农村小学的三年级寄宿生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将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同时深入生活老师、班主任群体展开访谈,搜集主观资料,理清了问题的成因,并在自己的班务实践中进行了探究。

二、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管理服务中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懈怠和亲情关爱的缺位

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无法同步照顾孩子随迁就读,大多选择把孩子送到农村自家附近的寄宿学校。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寄宿在校,孩子的安全就能得到学校的有力保障,行为可以受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学习上能得到教师的尽心辅导,心理上能得到教师的疏导关爱,生活上也能得到同学的帮助[1]。这就滋生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懈怠心理,即他们懒于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客观上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抛给了教师和学校。部分家长甚至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的绝对信赖,在孩子寄宿期间不关心、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生活作息和行为习惯,懒于陪护、沟通和引导。

此外,由于很多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导致孩子不能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不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作息情况,无法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困难;没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孩子在校的言行过错不闻不问,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出现了行为偏差。特别是低龄寄宿生,自我调控能力欠缺,在亲情关爱缺位时,往往茫然无助,不知所措。等等原因,最终导致部分低龄寄宿生出现了负面情绪,不能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寄宿生活,有的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和逃学现象。

2.低龄寄宿生管理服务中的安全问题

调查发现,低龄寄宿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薄弱。在学生寄宿前,家长没有刻意培养其安全意识。而在寄宿后,学生远离了家长的监管,放松了安全警惕,导致出现了行为散漫的现象。此外,由于低龄寄宿生数量较多,且这些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尚不能将已知的安全常识很好地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仅凭生活老师的力量难以兼顾,因此存在较多难以预估的安全隐患。

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宿舍每间有四张床,分上下铺,上铺高1.5米,铺面长1.9米,宽0.8米。学校《宿舍管理制度》要求学生自寄宿当天起就要自己整理内务,而对于刚刚离开父母,一直由父母代劳整理床铺的8岁孩子来说,把被子整理成学校要求的标准,非常困难。更让人担心的是,上铺的孩子在狭窄的铺面上叠被,若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很有可能会摔下来,造成肢体损伤。而如果摔落时头部先着地,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班主任向学生反复强调了整理床铺时的安全防范常识,但是,为应对生活老师的内务检查,有些上铺学生起床后干脆把被子丢在地上折叠,但叠好了又不能以一已之力放回到上铺……凡此种种,既令人担忧,更令人怜惜。

3.因亲情缺失引发的低龄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

年龄尚处在8~9岁的小学生寄宿入校后,就被迫远离了亲人的呵护、亲情的温暖,只能独自去面对寄宿生活中即将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当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得到父母及时的代劳或帮助时,有的就会表现出孤独自卑的情绪,并且容易对寄宿生活产生排斥心理。而低龄寄宿生大多尚不具备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再加上缺少家长和教师及时的关心引导,又受到学校各项制度的约束,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尤其是那些来自离异家庭的低龄寄宿生,大多感情比较脆弱,会表现出紧张、自闭、自信心不足等性格弱点[2],甚至会出现比较偏激的行为。如个别学生在被家长强送入学校后出现哭闹等抵触行为,总是想方设法请假回家。更有甚者,有学生在请假遇阻时,故意把大小便排泄在裤子里,迫使老师准假,达到回家的目的。这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所致。

三、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管理服务问题的

班主任对策

1.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家庭教育和关爱适时回归

学校教育是无法完全代替家庭教育的[3],即便孩子在学校寄宿,仍需要来自家庭、亲人的关爱与温暖。当孩子放假回家时,最渴望的是见到父母,吃一口父母做的饭菜,近距离地感受来自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如果父母选择在外打工,那么就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即便是迫于生活的压力,父母双方均需外出打工,也必须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可以给予情感温暖的监护人,使孩子能够感受到亲情尚在,家的温暖尚在。

父母对孩子的爱,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的智力、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发展[4]。由于部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失了父母的关心和照料,迫切需要班主任通过多渠道加强与孩子父母的联系,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校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在班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组建家校联系QQ群或微信群,让在外务工的家长能够随时联系到孩子及教师。教师也可以定期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通过QQ群或微信群告知家长,让他们在打工地就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生活,远程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与生活指导,同时也能让孩子通过网络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

此外,班主任应该及时协助家长为孩子办理“校园通”电话卡,这样孩子可以通过学校公用插卡电话机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也方便询问孩子的身心状况。借助通讯设备,孩子可以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父母的笑脸,感受到远方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续家庭教育和亲人的关怀,温暖孩子渴求关爱的心灵。

2.积极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确保低龄寄宿生在校安全

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低龄寄宿生的行为监控者、情感安慰者和世界观的引导者。班主任应该从饮食、活动、就寝、用电、交通、消防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并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帮助低龄寄宿生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并切实贯彻到日常行为中,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存在安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到制度要求与低龄寄宿生自理能力之间的悬殊差距。如有些学校对低龄寄宿生的内务整理要求过高,要求学生将被子叠成“豆腐块”,这对于低龄寄宿生来说难以达标,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班主任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充分考虑低龄寄宿生的能力水平,适当简化被子的折叠方式,降低评价标准,给刚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标准,逐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帮助修改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充分尊重低龄寄宿生自理能力有限的现实,降标育人,做到人性化管理、周到化服务,让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做好内务整理,适应集体生活并热爱集体生活。

3.努力提升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引导低龄寄宿生在校快乐生活

在寄宿制学校中,生活老师往往肩负着部分家庭教育的职能,教育和监护着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学校配备的专职生活老师,由于面对的寄宿生群体较大,管理和服务不能面面俱到,总是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当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就需要班主任适时介入,这样不仅可以分担生活老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存在不同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指导,更加准确而及时地处理好学生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使寄宿生管理服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顺畅。

寄宿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却与教师朝夕相伴。当父母长期外出时,低龄寄宿生的情感需求对象也会从父母转向教师,特别是转向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低龄寄宿生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而且最好是能够受到表扬和鼓励。同时,学生的细微变化也能引起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注意。如果此时给予恰当的干预和疏导,那么学生的情感需求问题就会悄然化解。因此,在这些低龄寄宿生的眼中,班主任就像父母一样,能从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给予他们全面细致的关照,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此,班主任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和空间。当然,此举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如同父母般的关爱和温暖,从而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乐于在校学习与生活,阳光快乐地成长。

4.适时履行班主任的心理疏导职能,确保低龄寄宿生心理健康

许多低龄寄宿生长期缺乏来自家长的关心和照料,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心理依赖。因此,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需要加强与低龄寄宿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异常时,要及时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同时,班主任也要督促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并对学生的管教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特别是要重视个别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适时解开他们的心结,排除他们的忧虑,使他们能够不受家庭矛盾的影响,在校安心学习与生活。

此外,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帮助那些留守儿童与自己外出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让孩子的父母适时陪伴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难题,使他们获得心理安抚,从而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学习之余,班主任还要积极组织这些孩子与大家一起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總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创建,科学、合理、有效地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分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和困难。但是在低龄寄宿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在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作为家校联系的纽带,需要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确保低龄寄宿生在校安全,让家长放心。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在入校寄宿后能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克服想家的情绪,阳光地面对校园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海爱霞.浅谈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4):192.

[2]罗承元.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7):96-97.

[3][4]张竹星.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研究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管理服务寄宿生低年级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老干部群体特征研究及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
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