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课堂练习 走出误区

2021-09-05 00:47谢丽慧
考试周刊 2021年66期
关键词:习题设计课堂练习数学教学

谢丽慧

摘 要: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很多教师对于课堂练习的认知存在误区,未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基于此,文章通过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分析教师在课堂练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课堂练习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课堂练习;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数学教学

一、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难度较高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课堂练习对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教师需要将课堂练习作为科学、系统的环节实施,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出课堂练习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提高其掌握情况。因此研究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 课堂练习对于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较为抽象,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数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练习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数学课堂知识点较多,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控制好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充分利用课堂练习时间评估学生本节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但受到课时时间紧张等因素影响,教师普遍不重视或压缩练习,并未充分利用课堂练习辅助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出课堂练习的价值,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三、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练习目的和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课堂数学知识的深化延伸,因此增加了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练习主要在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少量题目测试学生掌握程度,学生掌握80%以上即可,其余可以在家庭作业中进一步完善深入。虽然大家看法不同,但不能否认,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教师课堂练习目的较为单一固定化,只是用每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做题,学生做完后对答案,并对教师认为的难点进行讲解,加上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难集中,学生就会失去练习的兴趣,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内容多简单低效

教师多利用导学案、教材课后练习以及配套练习册进行课堂练习,但题目内容均为基础题目,题目思路、题型大体相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练习的进行。甚至还有部分概念填空题,根据教材中定义段落,选取关键词填空,并没有实质意义,浪费课堂时间。还有少部分题目直接选择教材中给出的例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即可进行解题,失去了课堂练习的作用和价值。课堂练习内容存在低效性,缺乏提升巩固的效果,和数学知识体系脱离,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当遇到综合型题目时,也影响到学生的解题。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课堂练习的作用和效果,也打击了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反馈缺乏有效性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预留课堂评价的环节,没有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错过了指出学生错误和鼓励学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自我完善,有意识地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在学生出现进步时,教师如果没有进行鼓励表扬,也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其学习成绩提高有重要意义。也有教师在课堂后安排了反馈环节,但是主要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互动度较低的班级,学生不主动反馈,也无法针对性讲解习题。

(四)练习时间紧张并缺乏讲解

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将大部分时间留给数学知识的教学,并未给课堂练习留出充裕的时间。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快速完成练习题,部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全部题目,即便教师进行讲解,学生也无法跟上。甚至很多教师讲完新课知识后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完全没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也就不能及时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做完练习题目后,教师没有时间对解题思路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造成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仍然存在疑惑和错误,长期积累,同样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四、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策略

(一)明确练习目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可以分为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三个层次。课堂练习的目标从属于课堂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一个有价值的课堂练习更在于推动教学目的的实现。作为新授课的延伸和发展,课堂练习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道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练习训练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围绕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弱点进行训练,这样有针对性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学完后,为了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正确列竖式计算这个目的,首先可设计基础的列竖式计算,如7.8+5.6和12.3-2.5,学生熟练之后再设计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如2.76+3.5和13.7-5.46,重在引導学生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而不是小数末位数字对齐。最后设计整数与小数相加减的练习,如10+2.56和10-2.56,引导学生列竖式时,要把整数10的末尾补上两个零化成10.00,这样与2.56小数位数相同,列竖式计算时就不容易出错了。

(二)充分利用教材习题

教材是由资深教学专家编写,课后练习题经过编者的精心挑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师对每节课后相对应的课后练习要认真分析,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基础以及掌握情况进行二次创新。同时还应考虑到当节课堂知识的难度,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简单知识,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进行选择性训练,对于难度较高的课后练习题,则需要进行逐一训练,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拓展,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达到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习题设计课堂练习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以数据分析观念引领统计习题的设计
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