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7 09:04孔嘉敏张琰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牙冠患牙上颌

孔嘉敏,胡 睿,张琰君

(1.珠海市口腔医院种植科;2.珠海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广东 珠海 51907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与口腔美学需求的不断增加,前牙修复效果已成为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为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面容美观,还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导致食物嵌塞、龈炎、龋齿,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治疗上颌前牙牙体缺损多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管治疗等,其中改良牙冠延长术可达到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但由于治疗过程中去骨量较多,容易导致患牙周围骨支持减少,进而影响修复效果[1]。因此,分析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后续临床采取针对性治疗与干预措施,以提高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接受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的38例(100颗患牙)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18例;年龄16~62岁,平均(38.60±10.25)岁。术后随访6个月时根据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2]评估患牙修复效果,将患者分为良好组(C级,62颗)与欠佳组(A级或B级,38颗)。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病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已进行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者;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临床与随访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口腔感染及其他严重牙周疾病者;伴有牙根分叉病变及牙齿松动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珠海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行常规口腔检查,术前进行牙周抗炎、牙齿洁治及饮食指导等;拍摄牙科X线片,检查患牙情况(牙槽骨、牙根长度),制定手术方案;常规消毒口腔,实施局部麻醉后行改良牙冠延长术,作常规切口(于健康牙体组织断缘和残根位置牙龈缘处),进行翻瓣,暴露牙槽骨(龈下缺损处),少量去骨,暴露断缘,实施根面改形,使断缘冠向移位,并使断缘与去骨后的牙槽嵴顶距离 >4 mm,而后行龈瓣复位缝合,将遮盖在龈壁上方的牙龈组织切除;随后使用高度抛光后的树脂临时冠,每2周进行复诊,并调整临时冠,术后3个月行全瓷永久修复,共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牙体修复效果。使用出血指数(BI)[4]、牙菌斑指数(PLI)[5]、牙周探诊深度(PD)[6]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牙体修复效果,其中BI总分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出血情况越严重;PLI总分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菌斑范围越大;PD采用牙周探针进行探测。②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断端深度、去骨高度、冠缘深度、断端形态、菌斑控制情况、卫生习惯、是否吸烟、术后有无残余断端,然后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危险因素筛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体修复效果 与术前比,术后6周 ~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PLI评分及PD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良好组均低于欠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比较(±s)

注:与术前比,*P < 0.05;与术后6周比,#P < 0.05;与术后3个月比,△P < 0.05。BI:出血指数;PLI:牙菌斑指数;PD:探诊深度。

组别 患牙颗数 BI评分(分)术前 术后6周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欠佳组 38 3.63±0.49 2.25±0.46*1.52±0.43*# 1.12±0.25*#△良好组 62 3.60±0.52 1.52±0.30* 1.02±0.27*# 0.78±0.15*#△t值 0.286 9.611 7.151 8.51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患牙颗数 PLI评分(分)术前 术后6周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欠佳组 38 2.68±0.30 1.89±0.46* 1.03±0.30*# 0.75±0.21*#△良好组 62 2.65±0.32 0.73±0.30* 0.50±0.22*# 0.41±0.09*#△t值 0.466 15.273 10.160 11.205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患牙颗数 PD(mm)术前 术后6周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欠佳组 38 4.36±0.65 2.43±0.41* 1.91±0.42*# 1.67±0.23*#△良好组 62 4.33±0.61 2.20±0.28* 1.76±0.20*# 1.55±0.09*#△t值 0.233 3.332 2.407 3.68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2 单因素分析 欠佳组患者断端深度、冠缘深度均大于良好组,去骨高度低于良好组,且欠佳组断端形态为台阶状、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有术后残余断端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影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断端形态为台阶状、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是影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740、4.293、2.683、3.360,均P< 0.05),见表3。

表3 影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上颌前牙区主要包括牙龈、牙齿及相邻的软组织,是重要的口腔美观区域,若上颌前牙区出现牙体缺损,将对患者面容美观、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选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改良牙冠延长术作为一种基于生物学宽度原理的牙周外科手术,其在手术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还可降低患者牙槽嵴顶的位置,增加临床冠的长度,同时能够使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暴露根面,进而有助于改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患牙修复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良好组患者BI、PLI评分及PD均低于欠佳组,说明改良美学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改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患牙牙周指数,促进患牙牙周情况好转。但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因此有效分析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断端形态为台阶状、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是影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断端形态为台阶状的患者的牙体组织去除量较多,且不易通过根面改形获得良好的冠向移位,进而易影响患者的修复效果[8]。菌斑控制不佳患者的口腔炎症程度更高,患者口腔健康较差,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影响修复效果。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患者的口腔健康认知较差,导致口腔卫生较差,进而易增加口腔滋生细菌的风险,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修复效果[9]。吸烟可导致患者唾液中白蛋白、谷草转氨酶和乳铁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进而易影响患者免疫应答,促使患者口腔滋生细菌,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患者修复效果较差[10]。

综上,改良牙冠延长术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修复效果,包括台阶状断端形态、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临床可对有以上情况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与干预,如指导患者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方法、劝导患者戒烟等,以提高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因此,临床可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究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牙冠患牙上颌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初步构建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骨缺损对根尖切除术疗效影响的回顾分析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预成纤维桩修复改善患牙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牙冠过短或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研究
意向性牙再植术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