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地区不同羊肚菌菌株的栽培与评比*

2021-09-08 03:01顿淑娴高书婷董昌金
中国食用菌 2021年7期
关键词:羊肚出菇菌种

顾 勇,洪 文,顿淑娴,高书婷,董昌金

(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特色野菜良种繁育与综合利用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是一种美味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和风味物质[1-8],很受大众欢迎。自1982年Ower首次在室内培养出羊肚菌子实体后[9],羊肚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专业的热门研究课题。2002年以来,我国实现了圆叶杨基质和基于营养袋技术的羊肚菌大田栽培[10]。因为栽培技术不难掌握,劳动强度相对较小,且预期收益较高,很多地方政府期翼以此作为精准扶贫突破口来进行扶持。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真菌[11],适宜生长温度在12℃~18℃。鄂东南地区地处中纬度,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如湖北省黄石市年平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3.9℃;年平均降水量1 382.6 mm,年降雨日平均132 d。鄂东南地区应该较适合羊肚菌的栽培,但2017年以前,该地区未有羊肚菌栽培记录。为了验证鄂东南地区是否合适开展羊肚菌大田栽培以及大田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筛选适合鄂东南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2017年来,课题组进行了为期3年的羊肚菌野外栽培出菇试验。

1 试验场地

在鄂东南地区大冶市、阳新县、通山县、崇阳县选择了8块试验场地,每块面积667 m2~1 334 m2,海拔在100 m~250 m,当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气温-2℃~20℃;土质有红壤土、粘性土、沙土等。所有场地通风性良好、且靠近水源。

松土、碎土、平整地块、改良土壤、挖排水沟,每厢地宽 0.8 m。

2 试验过程

2.1 制种

试验所用羊肚菌的6个菌株(HS1、HS2、HS3、HS4、HS5、HS6),由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羊盖天课题组提供,其中,菌株HS1、HS2和HS3来源于四川省金堂县羊肚菌分离株,菌株HS4和菌株HS5来源于湖北省通山县羊肚菌分离株,菌株HS6来源于云南省永善县羊肚菌分离株。

每年9月份制作原种,国庆期间制作栽培种。栽培种培养料构成为小麦∶棉子壳∶石膏∶石灰为88∶10∶1∶1。水分含量为 60%~65%。

2.2 播种

播种前,将菌种放入水盆中,捏碎、预湿3 min~5 min。采用沟播和撒播方式播种。播种后,覆土3 cm~5 cm,浇透水,后覆盖黑地膜。播种时间分别为每年11月11日~11月30日(连续5 d内,日最高气温低于20℃即可播种)。若12月5日后播种,鄂东南地区羊肚菌产量将会明显降低。667 m2菌种用量为300袋,每袋装湿料约1.30 kg。

2.3 营养袋放置

2.3.1 营养袋的制作

营养袋配方中,小麦∶棉籽壳∶石膏∶石灰的比例为78∶20∶1∶1,采用17 cm×33 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湿料约1.1 kg,装袋后,采用常压灭菌,100℃保温 12 h~15 h。

2.3.2 营养袋放置

视栽培基地畦面菌丝生长情况放置营养袋,放袋时间约为播种后6 d~16 d,当畦面出现明显分生孢子时放置。667 m2营养袋放置密度为2 800袋。在营养袋上划二道口,将营养袋划口面贴土壤表面横放,稍微压紧。放置营养袋后,继续覆膜,在地膜上覆盖4针~6针遮阳网。

2.4 菌丝生长期管理

菌丝生长期主要是水分管理。每隔10 d~15 d检查一次畦面土壤湿度(一般含水量为15%~17%)[4],及时排水或补水。同时,用捕鼠夹防止鼠害,667 m2撒四聚乙醛400 g以防治蜗牛、蛞蝓。

2.5 催菇

翌年2月底至3月初,畦面出现“信号菇”后(出现3个~5个羊肚菌幼菇),即进行揭膜,并通风1 d~2 d后即进行喷水催菇管理[12]。催菇时用大量清水冲洗菇床,后将水及时排出,以达到涤除杂菌、刺激羊肚菌生殖生长的目的。催菇后,迅速搭好平棚,棚顶覆盖遮阳网,下垂至离地约30 cm,以防阳光直射菇床,又保证地块通风。

2.6 催菇后管理

催菇3 d~5 d后,菌丝扭结向原基转化,当原基生长至约1 mm时,其上会出现很多小黑点。5 d~10 d后,小黑点转化为幼菇。此时,水分管理尤为重要,棚内土壤湿度应保持约16%~19%,空气湿度保持约85%~90%[4]。同时,一定要保持棚内良好通风,并可撤除营养袋。

2.7 采收

羊肚菌原基出现后,经桑椹期、针尖期、幼菇期,15 d~20 d开始成熟,有单生,有簇生,颜色由深灰色渐变为浅灰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

3 试验结果与菌种评价

3.1 产量

6个羊肚菌品种3年的平均产量统计见图1。

图1 6个羊肚菌品种连续3年的平均产量Fig.1 Average yield of six Morchella esculenta strain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由图1所示,在连续3年的栽培中,6个菌株在各地块均全部出菇。6个菌株3年内的平均产量依次为 1.22 kg·m-2、0.92 kg·m-2、0.43 kg·m-2、0.53 kg·m-2、0.21 kg·m-2、0.31 kg·m-2。菌株 HS1产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菌株HS2次之。

3.2 菌种特点

6个羊肚菌菌株子实体形态比较及出菇情况见表1、表2。

表1 6个羊肚菌菌株菇体形态比较情况Tab.1 Comparison of morphology of six Morchella esculenta strains

表2 6个菌株其他性状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other characters of 6 Morchella esculenta strains

由表1、表2可知,菌株HS1虽然产量高,但近30%的子实体形状不规则,可能由于菌株的遗传特性决定,或是菌株HS1对CO2和O2的要求更高,缺少O2或者CO2的浓度偏高,可能会造成子实体形状不规则或畸形;比较而言,菌株HS2比菌株HS1更值得推广。6个菌株的信号菇出现平均时间分别为91 d~110 d 不等。菌株 HS1、HS2、HS5、HS6出菇时间接近,菌株HS1出菇时间最早。而菌株HS3、HS4出菇所需时间较长,最晚出菇时间在4月底,在其他菌株鲜菇销售告罄时,该羊肚菌菌种可以占领市场,虽然其产量较菌株HS1、HS2低,但从市场效益看,生产中也可考虑。

4 讨论

4.1 播种时间

从6个羊肚菌菌株连续3年的栽培试验结果看,鄂东南地区的合理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1月11日~11月30日,羊肚菌均能正常出菇,对产量基本未产生影响。到催菇时,菌丝生长均在90 d以上。若12月5日后播种,虽然也能出菇,但子实体未成熟时气温就已达到23℃以上,最高温度甚至超过25℃,高温会造成菇体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子实体品质,因此,建议鄂东南地区大田栽培羊肚菌应该在11月底前完成播种。

4.2 分生孢子管理

羊肚菌播种后,菌丝在土壤内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畦面会形成大量的白色粉状物,是羊肚菌菌丝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俗称“菌霜”。6个菌株均不同程度出现了“菌霜”,但出现的时间不同,一般在播种后5 d~28 d出现,但同一种菌株,播种后“菌霜”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大。因此,形成“菌霜”的多少、“菌霜”出现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不清晰。

但“菌霜”中大量的分生孢子会消耗部分营养,故建议在生产中应对大量“菌霜”进行有效管控,如覆黑地膜[12],覆膜营造了相对厌氧的环境,并保持土壤水分相对恒定,可使菌霜的产生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4.3 放营养袋时间

营养袋的作用是给菌丝补充营养,使其营养生长更加充分,以提高产量,结果显示,未污染的营养袋可使菌丝生长良好。从同一菌种的试验结果看,未污染的营养袋,菌丝吃料好,有淡淡的菇香,这样的地块产量相对较高;营养袋污染越重,羊肚菌产量越低。除做好灭菌工作外,营养袋的放置时间也是防止其污染的关键,据经验可在地表菌丝长势明显时放置。

4.4 土壤板结与边缘效应

在板结的地块,出菇情况表现为中央没有或很少有菇,而周边和沟里甚至未播种的边缘出菇较多,即出现所谓的“边缘效应”。菇床板结,土壤通气状况不良,对羊肚菌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较大影响。在大田栽培时,土壤透气性也是栽培地选择的重要依据。

4.5 出菇后水分管理

比较发现,部分子实体出现菌盖发黄、顶端变黑、甚至腐烂的状况,出现“水菇”现象。除了温度、通风等因素外,与浇水也有较大关系。因此,建议在生产中用喷雾方式进行水分管理。

5 结论

连续3年的羊肚菌野外栽培试验显示,各地块的6个菌株均成功出菇,按照有效出菇面积400 m2计算,菌株HS1、HS2、HS4模拟667 m2产量(鲜菇)均在200 kg以上,具有较高栽培效益。菌株HS1平均单产为1.22 kg·m2,667 m2实际栽培面积按400 m2计算,产量可达488 kg,菌株HS3也达到172 kg,且菌株HS3、HS4最后一批鲜菇上市较晚,也较有优势。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667 m2产量 (鲜菇)100.00 kg即可保证栽培效益略高于很多经济作物,故可得出结论,鄂东南地区可以进行羊肚菌大田栽培。综合考虑,6个菌株中,菌株HS1、HS2、HS3、HS4均值得推广。但在大田栽培时,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是关键,需逐步摸索出鄂东南地区适合羊肚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湿度、光线和氧气,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使栽培技术进一步成熟,并逐步扩大羊肚菌栽培规模。

猜你喜欢
羊肚出菇菌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