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英灵贯长虹

2021-09-08 02:02张凌云
新西部 2021年8期
关键词:富平烈士陵园陵园

张凌云

长眠在富平县烈士陵园的英雄,很多都没有留下名字。正因如此,人们对他们的牵挂和纪念尤其强烈。他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早已铸成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薛镇距离富平县城30公里,富平县烈士陵园就位于薛镇街道东边一条东西走向的乡道北侧。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庄严高耸的“康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19.48米,寓意着康庄战斗发生在1948年。

始建于1953年的富平县烈士陵园,现占地面积约为30余亩。长眠在这里的英雄除了康庄战斗革命烈士,还有牺牲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不同时期的烈士,共373位。

康庄战斗著史册

“明月山前炮火隆,威震敌胆逞英雄。康庄战斗著史册,烈士英灵贯长虹。”

康庄战斗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富平境内的最大的一次战斗。2015年,烈士陵园建成英烈纪念馆,纪念馆入口处是一尊康庄战斗大型纪念浮雕,浮雕上一个个战士手握长枪,目光炯炯,奋勇向前,将人们拉回到1948年11月21日拂晓打响的那场惨烈的战斗。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为配合淮海战役,粉碎国民党胡宗南部“机动防御”体系,在渭北地区发动了战略性的永丰战役,康庄战斗就是这一战役中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11月21日拂晓,我右翼兵团警三旅向富平庄里镇前进,配合兵团主力歼灭铜川、耀县军台岭的敌人。行至薛镇、美原地区时,与敌人第三军十七师,在底店、康庄、韩村、沟龙村一带遭遇。

沟龙村的遭遇战尤其激烈,历经两次进攻才夺取胜利。沟龙村城墙高厚,城门楼坚固。工兵排长张茂盛带领工兵炸开城门扇一角,部队很快冲进村子,对敌人形成合围之势。但敌人占据有利地形,且工事坚固,进村后,我军才发现先前侦察敌人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不准确。此时城楼上藏有的20多个敌人,开始从背后向我军开枪,使我军腹背受敌,伤亡较大。很快,部队接到上级命令:立即撤出,就地总结经验教训。

二次攻占沟龙村时,张茂盛同志再次领命,带领工兵最终炸毁城楼,城楼上的敌人全部被消灭。晚七时许,我军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俘敌280余人,结束了沟龙村战斗。

22日拂晓,我军一纵队经上店、底店南进,到达康庄一带,与四纵队共同对康庄的敌人发动进攻。敌人多次进行突围和反冲锋,均被打退。经过白刃格斗和巷战,下午二时许,全歼康庄之敌。此时,困守在薛镇韩村的敌五十团团部和两个营因援军赶到,侥幸逃脱。

康庄战斗虽是遭遇战,但我军是寻找敌人,两纵队密切配合,始终英勇作战,消灭了敌方第三军第十七师师部、第五十一团等部,对鼓舞战士们的士气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场战斗彻底地粉碎了胡宗南调兵于洛河以西进行所谓的“重点防御”的企图,对澄城、合阳、白水地区的收复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康庄战斗共歼敌官兵6105人,缴获大量枪械和军用物资。

在康庄战斗中,富平县委领导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县委书记邵武轩、副书记张少林等人组成15人的工作队,发动群众,开展支前活动,跟随解放军进入战区。富西游击队、大水峪区游击队和路东总队富平支队,均全力以赴配合解放军侦察、带路、搞后勤,发动群众组成了担架队和运输队,及时转送伤员,运送物资。在解放军宿营的村庄,群众热情腾房、做饭、烧水,尽力帮助部队。当战斗紧张时,群众还冒着危险把饭和开水送上前沿阵地。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奉命迅速撤离,康庄等地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打扫战场,集中掩埋烈士遗体。

纪念馆的一幅油画,再现了当时富平人民支援解放军的场景。

永远的英雄赞歌

在富平县烈士陵园,一个个烈士的英雄事迹,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

攻打康庄时,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但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上,突破口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紧要关头,我警三旅五团二连连长李应般、团政治部副主任路克杰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没有了就拿起房上的砖块、瓦片应敌。

面对敌人在高层房顶,居高临下地用轻、重机枪扫射的危险,李应般果断命令机枪班掩护,自己带领8名战士冲进民房内,袭击房顶上的敌人。刹那间,敌人的步枪和手榴弹都朝他打下来。李应般左臂负伤,鲜血直流,但他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有力地牵制了敌人,使后续部队顺利进入寨内,为全歼康庄守敌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令人惋惜的是,李应般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5岁。战后,李应般荣获“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荣立大功。

根据富平县委办等部门编写的《康庄史话》记载,李应般是中共党员,陕西吴堡县李家原人,1940年8月入伍,在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连,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曾荣获“练兵模范”“朱德射击手”“生产模范”“爱兵模范”等光荣称号,先后立大、小功十一次。

1946年,在迎王战役太平镇战斗中,李应般任警备旅第五团班长,在太平镇城墙边,他带领全班战士巧妙利用地形掩护,机智灵活地接近敌人,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狼狈逃窜。在此战斗中,李应般缴获敌轻机枪一挺,荣立小功一次。

1947年5月5日,在耀县城战斗中,李应般帶领火力组向敌人猛烈攻击,很快地占领了县城西门,切断了城内外敌人的联络。拂晓时分敌人拼命反击,企图夺回并占据县城西门,李应般指挥火力组顽强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反扑。他带领战士一直坚持到天黑,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因此立大功一次。

在康庄战斗中牺牲的蔡培元烈士也是中共党员,入伍后在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一团三营九连,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等职。曾荣立大功一次,被部队领导机关评为战斗英雄。

在康庄战斗总攻开始时,蔡培元带领全连战士,冲进沟龙村,与敌顽强作战。在指挥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肠子直往外流,他就用毛巾塞住伤口,用子弹带把伤口勒紧,继续战斗。同志们劝他下火线,他说“完不成任务决不下战场”。他忍着疼痛, 一直在前线指挥,直至取得胜利。在狗娃山战役中,蔡培元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在陵园烈士雕像区,可以看到薛镇盘石村石嘉植烈士雕像。他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1936年,石嘉植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七旅党支部书记兼情报干事,冀南军区政工部组织部长等职。他英勇善战,19岁那年,带领一个班化装成小贩,深夜干掉日军哨兵,闯进敌军营房,用刺刀歼灭了睡梦中的一个日军小队,被授予“威震敌胆”英雄称号。1943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在河北景县龙华镇被日军杀害。

走在烈士陵园,一个个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年轻的生命,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英勇壮烈的故事。烈士虽已长眠,但他们的事迹让每一位参观者铭记在心,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巨大动力。

远近闻名牡丹园

在当地,富平县烈士陵园早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牡丹园。

1985年清明节,富平县人民政府在园内修建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永丰战役康庄战斗殉难烈士纪念碑”。在这座碑的后面,就是康庄战斗烈士墓地。为了表达对英雄们景仰之情,陵园在此培育了上千株牡丹,寄托了人们希望英雄永远如牡丹花一般鲜艳荣光的美好寓意。

如今,每当春天来临,陵园里鲜花盛开,吸引方圆数十里群众前来参观。到了清明时节,各学校、各单位组织前来为烈士扫墓的队伍更是络绎不绝。

1994年,富平县烈士陵园被渭南市评为市级烈士陵园;2008年,被富平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富平县定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20年4月,被富平县委组织部、干部学院定为现场教学点。

陵园左边的一块墓地,是2014年从全国各地迁移回来的富平籍烈士,总计101位。园区内还有一片桂花树,树丛中安眠着235位富平籍烈士,他们是2015年从全国各地迁移回来的。桂花香气持久芬芳,寓意英雄精神也如桂花一样流芳千古。

烈士陵园如今是富平著名的红色景区,看到每天有这么多人走进陵园,从革命烈士的事迹中汲取力量,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孙瑞峰就会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多年来,有一位老人一直让孙瑞峰印象深刻。老人是长眠在陵园的常长寿烈士的父亲。常长寿烈士是富平县美原镇人,1987年1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伤员不幸牺牲,年仅27岁。每年冬季,老人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到陵园,带来儿子最喜欢的香蕉。看到80多岁的老人将香蕉放在儿子墓前默默垂立的场景,孙瑞峰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孙瑞峰告诉自己,一定要看守好陵园,让烈士不受到一点打扰,并向更多人传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为此,他多次深入富平县各单位、学校为大家讲述康庄战斗,讲述英雄们奋勇向前,为今天的美好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

孙瑞峰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邀请他讲课的单位、学校越来越多,走进陵园前来缅怀英烈、接受革命教育的单位也有很多。陵园作为红色景区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除了本地人,还有相当多的参观者来自外省市。“把陵园建设好,讲好英烈故事,已成为陵园工作人员提升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

孙瑞峰还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瞻仰学习,富平县烈士陵园参与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聯合会组织的调研项目“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的传承”。2021年,富平县烈士陵园还被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列入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中。

在“康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塔”底部,有一个“康庄战斗烈士英名录”,记者默念着一个个名字:丁彦荣、李兴旺……黑炮壳、杨××、马××、马××、王敬中……很多烈士没有留下名字,但正因如此,人民对他们的牵挂和纪念尤其强烈。他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早已铸成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猜你喜欢
富平烈士陵园陵园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小花船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富平人的性格
影子娃娃
躲太阳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陵园绿化配置与维护探析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