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基本认识(二)

2021-09-08 23:41陈先云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5期

陈先云

【摘要】选文标准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教科书编写的核心问题。聚焦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需要厘清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教科书选文与课文等相关概念。本文基于价值论立场,从文化、社会、儿童三个课程设计原点出发,结合语文学科具体特点,尝试构建了“价值标准”“语言文字标准”和“教学标准”三位一体的小学语文选文标准体系。

【关键词】语文教育内容,选文标准,三维体系

三、选文标准是选择语文教育内容的价值尺度

选文是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独特形式,而不同选文的教育价值(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大不一样的。什么样的选文具有最大的教育价值?这是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必然要回答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选文标准问题。从课程论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属于课程内容选择及其标准问题。

1.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是课程研究与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它的主要成分有:一是关于是什么的科学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二是关于怎么做的活动方法与专门技术,如运动技能、心智技能、职业技术、通用技术等;三是关于为什么的价值思考和行为规范,如法律、道德、哲学思想、习俗禁忌等。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在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合理程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具体要求。

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以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进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就成为一代又一代教育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课程论研究中,人们关于课程诸多问题的探讨大多与课程内容选择息息相关。课程计划涉及对教育内容领域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规定特定科的目的内容结构及掌握水平要求,教科书重点关注内容的具体选择加工与组织呈现,课程实施关注师生对课程内容的具体操作,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所产生的发展变化,等等。关于课程的概念理解与本质讨论,也常与课程内容选择紧密相关。比如,艾伦·布洛克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事先规定好的知识体系以及传播这一知识体系的方法”。唐纳德·凯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由教育专家和社区、州或国家的其他成年人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以及他们所认为的孩子的需要而制订的总体性计划”。罗纳德·多尔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获得知识和理解、发展技能和转换态度、形成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内容和过程”。托马斯·霍普金斯则认为,课程是“每个儿童选择、接受并融合到他们未来的经验中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行动中得以表现并指导他们的行动”。

分析上述定义可以发现,各种课程概念理解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理解问题。无论是广义的课程理解,还是狭义的课程理解,无论是处方性定义,还是描述性定义,课程内容始终是界定课程概念的重要参考维度。同样,在关于课程本质的探讨中,不论课程即知识的本质观,还是课程即经验的本质观,其实都是对课程内容性质、特征的一种基础性判断。由此可见,课程内容及其选择问题是课程论研究的真正焦点话题。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各种门类的课程都是重点探讨教育内容选择的。比如,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学科课程,以学生经验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活动课程或称之为经验课程,以主题形式呈现、融合多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课程或称之为融合课程等。由此不难看出,课程内容在课程论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将整个课程体系看作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课程内容则是这棵参天大树的树干。课程内容如果显得空洞或是乏味,那么不管课程设计得多精细,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因此,研究任何一门课程,必定要对其所包含的课程内容进行认真地筛选和考量,只有把好了内容关,这门学科的课程才能最终坚实地建立起来。

特定的课程内容往往承载着特定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内容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或文化资本,它是根据特定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内容体系。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内容体系的选择和组织,是通过选文来实现的。由一篇一篇选文组成的系列选文,构成经过价值选择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选文的过程就是筛选确定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基于课程本质观运用教育内容选择标准对各种文章、作品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课程价值观。同样,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具体课程价值观的影响。更进一步地說,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工作者所秉持、倡导、信奉的课程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具体选文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课程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就是小学语文课程价值观的系统和具体表达。

2.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宏观标准

人们关于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不同的具体选择标准,其提出的依据总离不开社会、文化与儿童这三个核心元素。在社会维度方面,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作为一个宏观整体的主流价值诉求,基于社会活动与生活需要的分析而提出的确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原则,则更多地关注了个人作为社会微观细胞生存与发展的实用价值诉求;在文化维度方面,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等原则指向课程内容选择的内在质量特质,而基础性、多样性、系统性、包容性等原则指向课程内容选择的文化结构特征;在儿童维度方面,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课程内容的可接受性、兴趣性、发展性等特性。任何一门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践,都是基于对上述三个方面价值诉求的综合权衡。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意味着对社会、文化、儿童三个维度价值诉求的不同立场选择和尺度把握。因而,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须要分别从社会、文化、儿童三个角度来提出和论证各种具体的价值原则。

教科书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具体选择某课程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组织加工而为师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材料的过程。对大多数学科(如数、理、化)来说,教科书内容来源于特定科学领域或社会生活领域的知识体系,即由基本事实、概念、原理、方法与规范组成的专门知识系统,教科书编写就是按照课程标准从专门知识体系中,选出供学生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方法与规范,并基于教育价值与教学规律而进行必要的加工、组织和呈现。但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要比其他学科教科书的编写复杂许多,语文学科没有直接对应的特定科学领域或社会生活领域,它的知识源头是用语言符号创作的文章、作品。那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如何进行内容选择呢?实践表明,语文学科的内容选择是通过选文实现的。选文即“选用文章”或“筛选课文”,就是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作品中选取少量文章作为或改编为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教科书大多是以若干课文为主体内容组织加工而成的,文选型教科书是语文教科书的主流形式。

虽然文选型教科书是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主流形式,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研究中对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研究并不丰富。选文质量对教科书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作用,选文质量与选文标准息息相关。但在实践中,有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模糊,编者往往凭经验,依靠主观感受选文,教科书质量自然很难保障,这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教科书编写者如何才能选好文章呢?这须要总结经验,交流学习,更须要把握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基本矛盾,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文标准。选文标准不清晰、不系统,就很难长期、稳定地保持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水平和质量。

在我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只有关于目标和要求的规定,没有规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虚设的,课程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或终结性目标。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须要达到哪些目标,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须要教什么、学什么没有具体规定。因而,语文教科书编写弹性较大,须在具体分解、完善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及构造课程内容方面做大量探索性工作。而这些工作都是依托选文来完成的。因此,选文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语文教科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师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照文本,也是语文教师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抓手。加强对教科书选文标准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识和了解教科书选文的具体过程,更好地理解选文背后所承载的文本意义和教育意义,从而更好地认识语文学科及其标准,更优质、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与教育现实,赋予了选文工作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局性影响作用。这也是社会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内在原因。

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在选文标准上,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有何共性,有何差异?第二,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建立在何种(哪些)理论基础之上?第三,如何整体架构选文标准体系?如何确立不同条目的价值序列和层级关系?第四,在操作层面,如何把选文的价值标准细化为技术规范?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此类问题的学理探讨,从而提高选文标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如上所述,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是社会问题、实践问题和学术问题的集合体,而真正深层的思想问题是选文标准问题,即基于何种价值立场和价值尺度选用文章、作品。每一种课程体系的规划、每一种课程理论,均蕴含着某种(些)价值论主张。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讨论,同样须要明确自身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探讨了个人发展的历史规律、价值方向和基本路径,是关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崇高理想,是科学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统一。以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可以确立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所应秉持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宗旨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价值追求、教育价值追求、个体价值追求的共同归宿和实现机制。由此,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探讨,可以合理地确定为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或者说,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最具有全面发展价值?

四、以课程基本原理为依据,建构选文标准的三维体系

众所周知,在当前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一篇文章、作品的价值,必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那么,一篇文章是否可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该使用什么价值尺度来判断呢?显然,要重点考虑的是教科书的课程属性。课程并不是一个自在体,它是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有学者的研究指出,“科学结构、社会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综合交错,影响着课程的结构”,“课程主要是受社会、学生、知识三大客观因素制约的,课程的历史发展是三因素综合制约的结果”。社会、学生、知识这三大客观因素,既创造课程发展的条件,又提出课程发展的要求,还提供课程价值判断的依据。从课程发展的三因素中得到启示,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系统可从社会、学生、知识三个基本维度来設计。事实上,虽然从古到今人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价值标准,但那些标准都是从社会、学生、知识三个基本维度提出的。比如,永恒主义强调课程内容的知识价值,功利主义强调课程内容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泰勒原理则综合关注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价值特性,等等。因而,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应主要从社会、学生和知识三个维度进行价值衡量,或者更为形象地说,要经过三层“筛子”的过滤。

“筛子”一词的提法源自美国著名课程论学者拉尔夫·泰勒。他在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曾提出,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定要经过两个“筛子”,其一是教育哲学的筛子,其二是学习理论的筛子。泰勒设定的这两个“筛子”是针对他所提出的学校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即学科的逻辑、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和社会的要求而言的。在他看来,经过以上三个来源所得出的学校教育目标仅仅是“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只有经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这两个筛子的“过滤”之后才能转化为“精确的、具体化的教育目标”。基于此,笔者在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问题时,借鉴了泰勒先生关于“筛子”的提法。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须通过三个“筛子”的“过滤”,即经过三个维度的价值衡量,最终才能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具体来说,这三个“筛子”分别为“价值标准”“语言文字标准”和“教学标准”。

第一个筛子是“价值标准”。这个筛子一方面有着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与“语言文字标准”相关联。价值标准的相对独立,主要体现在受社会因素意识形态取向的影响。选编文章要符合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以为未来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取向,重在落实政治思想教育任务。在实际的选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文章文字的质量、表达的主旨缺乏可进一步阐释的深度,不一定符合文质兼美的标准,但文章适合意识形态的需要,教育性很强,也要选入教科书中。从语文教科书发展历史来看,这一类文章在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怎么在加强思想教育与遵循学科自身规律之间寻求平衡点,更多地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是语文教科书编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二个“筛子”是“语言文字标准”。这个标准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是選文在文学方面的相关属性,比如文章的语言、题材、文体等方面。在这一层“筛子”中主要包括文质兼美、题材多样和文体协调三个具体选文标准。文质兼美标准主要是针对选文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提出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文章既要力求做到文章内容丰富与充实,又要在形式上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题材多样标准主要关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内容主题。能够进入到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内容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但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进入到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范围,其中必然包含着一个对选文题材精心挑选的过程。因此,确立题材多样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有助于更为准确、到位地从纷繁的文章中,选出真正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典范文章。文体协调标准主要是为调和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各类文体之间的矛盾而设立的。各类文体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有其值得借鉴的独到之处。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受众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层次与学习心理对文体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以学习记叙文为主,说明文、议论文较少;以学习儿童文学作品为主,成人作品较少;以学习实用文为主,现代诗歌较少,等等。这就要求在选文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好文体协调的标准。

在与语言文字标准相关联方面,主要对筛选出来的文章作进一步“净化”,进一步考量这些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价值取向、社会导向等方面的问题,使之既符合价值要求,又符合小学语文课程的规律,体现二者的统一。文道统一、守正出新,是选文标准价值取向的两个具体标准。文道统一主要关注的是所选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在选文过程中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与政治思想教育目标的关系。坚持文道统一,可以将语言与政治思想相得益彰的优秀作品选编进小学语文教科书。守正出新侧重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好坚守和创新二者关系的问题。选文标准必然会涉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中究竟应当倡导哪些价值主张是值得认真反思的重要问题。守正强调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创新强调的是针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发展,与时俱进吸纳先进思想和新的内容。社会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道理,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也不是完全被禁锢的,它理应按照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合理地增删部分选文,剔除那些落后于时代、与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合拍的内容,增补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文章。只有把握好守正创新的选文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才能始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彰显时代气息。

第三个“筛子”是“教学标准”。这个标准在“价值标准”和“语言文字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教与学这个制约因素来考虑选文的价值依据。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也是上乘的,但它是否适合教学呢?这是教学标准所关注的实质问题。选作课文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选文的教学标准,最突出的表现为便教利学标准。便教利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章难易程度适中,二是文章长短适合,三是具有教学适切性。此外,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儿童的学习心理以及实际的生活经验等,都对选文提出了特殊要求,适当处理好这些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选文工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系统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工作、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理论建设,均具有重要价值。实际上,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均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学术界也围绕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作了多样化的理论探索,这些政策规定和理论观点的提出,有效地指导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各界对语文教科书的关注与批评,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质量,还须进一步系统地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问题,努力建构和阐释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自觉价值立场和合理价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