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2021-09-09 03:00梁志高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质量阶段国家

本刊这一期策划的“质量月特别报道”,再次关注“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

“质量月”活动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生,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发展水平,也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量意识

普及与增强。1978年,“质量月”就由当时的原国家经委倡导并部署,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全国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质量专题活动。其间虽因故形式上有停顿,但在内容上,有关以增强社会质量意识,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水平的相关活动,从未间断。1993年,我国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二阶段是国家提出质量振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出要继续开展质量月活动。因此,从1997年开始,我国又恢复了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这一时期,国家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提出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质量發展要求。

第三个阶段是加入“世贸”

提出“质量强国”战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和产品开始直接面对世界。2011年元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质量强国”战略。

第四个阶段是国家提出

“高质量发展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2021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简要梳理“质量”演化的历程,可以感受经济增长的基本脉络和我国政府关于质量发展的清晰逻辑,即一步步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升级,从“要有”到“要好”。

毫无疑问,全社会质量意识和水平的提升,“质量月”活动对质量兴国、质量强国的弘扬,持续高歌,功不可没。《中国质量万里行》有幸参与其中,成立二十多年来,责无旁贷地持续报道质量相关话题,紧随市场经济发展路径,见证企业成长,特别关注到企业质量发展水平的演进:从产品无标准到建立现代市场质量标准体系;从初级的产品质量检测到如今的全方位高科技手段检测计量;从质量检验员到首席质量官;从没有售后服务到专设“投诉服务部”,无数中国企业就是在市场中蹒跚学步,成长成熟壮大起来,共同建构起庞大的中国经济体,使人民普遍富起来,使国家迅速“强起来”,使中国制造遍及世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印有无数中国品牌的名字。中国制造是中国企业的共同标签,毋庸置疑,中国质量是中国产品和服务行销海内外的最基本保证。从本期《“中国质量奖”名单发布》报道中可以感受到,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

国家提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提质上档次,也是冀望全社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发展,更是指出高质量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才是中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过往经验告诉我们,一些企业质量发展水平上不去,不是标准不到位,不是材料不过关,而是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人的潜力未能充分得以发挥。面对未来,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企业深思。(文/梁志高)

猜你喜欢
高质量阶段国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