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的装饰绘画分析

2021-09-09 08:15王天元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十字架死神女性主义

王天元

杭州师范大学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奥地利画坛代表人物,与埃贡·席勒同被誉为维也纳分离派绘画的领袖。对他的生平和作品国人并不陌生,美术史上称其画风为“装饰象征主义”,并一致肯定了他的装饰绘画的趣味性和内涵的哲理性。[1]克里姆特在形成自己独特创作风格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他的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的绘画风格,甚至还受到了东方美学风格的影响。将富有独特意义的几何符号堆叠,和拜占庭镶嵌画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富有装饰意味的绘画样式。代表作品有《吻》和2006年被拍出1.35亿美元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号》。

克里姆特深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 热衷于生死与情爱的视觉展示。在这种强烈情感表现欲望的驱动之下, 克里姆特找到了新的绘画形式语言以表达其独特的内心体验和个性化的思想感受。[2]本文选择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与死亡》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其画面的奢靡和艳丽色彩之下隐含着哪些深刻含义?克里姆特的艺术创作受到当时哪些因素的影响?画中的符号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

一、作品概述

图1 《死亡与生命》,1910-1915年,奥地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木板油画,180.5x200.5cm,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藏

克里姆特生于邻近维也纳的小镇鲍姆加登,家中三子四女中他排行第二。父亲是名来自波西米亚的黄金雕刻匠,据说参与过金色大厅的建造。或许由于父亲是位出色的工匠,克里姆特三兄弟都展现出较高的艺术天赋。1876年,克林姆特获得了前往维也纳艺术工商学校的奖学金,并在该校就读至1883年,受训成为一名建筑学画家。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可被归类为学院派,保守的作品展开了他的职业生涯。

1880年,克林姆特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得到了黄金勋章,彰表他为维也纳宫廷剧院的壁画所做的贡献。克林姆特也成了慕尼黑大学与维也纳大学的荣誉会员。1892年,克林姆特的父亲与兄弟恩斯特皆逝世,克林姆特必须承担其父与兄家中的经济责任。这次的悲剧也深深影响了克林姆特的艺术理念,很快克林姆特便转向开创了新的个人风格。

《死亡与生命》作品整体被阴郁的色彩笼罩,渲染寒冷不悦的气氛。可以明显看到画面被分为两个部分,右侧是全画色彩最明快的部分,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少依偎在一起,闭着眼,流露出沉睡般平和的神情。人们都是裸体,简单地几何图形以一种均衡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形成布料般柔软的触感,这些由几何图案组成的布料包裹着人群,带来一丝遮蔽。左侧死神形容枯槁,没有五官,取而代之的是白骨骷髅。死神的身体装饰以密密麻麻的黑色十字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墓地的意象。死神正恶狠狠地盯着依偎的人群嘴角露出戏谑的笑,手中拿着红色权杖,似乎要将人们宣判死刑。

死神散发庞大的黑暗气息将生命团团笼罩。右侧的生命饰以五彩斑斓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是单纯的几何形状,有的是花草的抽象图案。他们处于死神强大的统摄力之下,看面容表情并不愉快。有些怀中抱着婴儿仰头,有的将头埋在胸前,似乎在躲避死神的目光。

二、当代艺术角度分析

(一)图像学角度

我们在第二部分的分析当中已经谈到了“前图像志分析”,以及一部分的“图像志”层面。死神戏谑的讥笑与注视,手中举起的棍子代表强势的武力,棍子也可看作是权力的象征,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装饰死神的十字架源自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原是一种处死犯人的残酷刑具,流行于古罗马、波斯帝国和迦太基等地,通常用来处死叛逆者和奴隶等。后演变为基督教信仰的标记,象征着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救赎罪人,代表着爱与救赎。于公元431年开始在基督教会中出现,公元586年开始被立在教堂顶端。从十字架本身具有的刑具含义角度来说,死神与刑具的组合更是让人不寒而栗。正被死神以棍子威胁的人们互相依偎,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们代表着生命,这幅画面很明显能感受到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如此脆弱。

超越作品本身的图像学角度来看,让我们回到作品创作的那个年代,考察当时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文化系统和观念结构。正如在之前的论述中提到的,克里姆特出身于移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技艺精湛的金匠,当时奥地利的社会环境对移民并不友好,纵使克里姆特父亲有好手艺,收到的工资也十分微薄,是这个大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由此可以推测出他对于自己的父亲从小怀着仰仗、敬仰的态度。克里姆特的艺术生涯受到父亲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克里姆特以金箔入画有大半耳濡目染自父亲。1892年父亲与兄弟的接连逝世对他打击非常大,是他风格产生转变的导火索。他作品中频繁出现死亡主题,早年亲人逝世受到的打击致使他开始思考生命与死亡,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完成于1916年(也有一说为1915年),处于战争期间。克里姆特所在的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五大帝国之一,当时国力仅次于俄罗斯帝国,武器方面斯达克兵工厂具欧洲第一地位。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属于同盟国阵营,与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塞尔维亚王国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影响范围之大、伤亡之惨烈前所未有。在这一时期克里姆特创造出这幅死亡与生命的作品很难不受到一战的影响。或许他在目睹战争的无情后怀着沉重的心情绘制出这幅作品。

(二)符号学角度

这幅作品除去灰暗的背景外,死神与生命都被装饰以繁多的符号,探究图像中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观者抽丝剥茧探究克里姆特的创作本意。死神全身附着黑色的十字架符号。十字架的本意是古罗马刑具,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十字架又象征着许多附加含义。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它演变成了耶稣拯救的标记,因为耶稣是为拯救而殉难的。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坟墓上会竖立十字架希望死后被神祝福,墓碑上的十字架都是黑色,因此死神身披的符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墓地。从这一角度来看,黑色十字架为作品更加渲染上恐怖的氛围。

图2

从克里姆特的其他作品来看,他受到古埃及、日本和中国的影响较大。在他早期为艺术史博物馆创作的壁画可见端倪。该馆陈列的大部分展品都来自古埃及,壁画画中女子的头饰配饰都是埃及风格,背后的大鸟也是埃及神像,下身后方有象形文字等古埃及符号。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得知克里姆特对古埃及符号有一定的研究。这对我们探究黑色十字架的含义是有启发意义的。

“埃及的祭司和兼任大祭司的王都手持‘昂萨塔十字架’[呈T字形,上接一环],象征他们身为太阳神祭司的权威。这种十字架号称‘生命标记’。”

“在埃及人的纪念碑和坟墓上,我们不难找着不同样式的十字标记。很多权威都认为,埃及人用十字标记来象征男性生殖器官或性交。……在埃及人的坟墓里,考古学家发现昂萨塔十字架[呈T字形,上接一环]跟男性生殖器的像摆放在一起。”

古埃及认为十字架是生命的标记,代表男女结合孕育新生命,若是从这一角度理解这幅《生与死》,死神被生命标记填满全身,这就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积极情绪。原本占据强势地位的死神似乎没那么可怕了,因为不论如何生命终将会迎来曙光。

骷髅是西方古典主义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的符号,无论在各种题材形式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建筑、雕塑、绘画都不缺乏骷髅的影子。骷髅的象征意义是多样且隐晦的,最直接的含义是罪恶和死亡的象征。同时,在西方文化中,骷髅可以表达“永生”。

(三)女性主义

在克里姆特生活的年代,女性主义正在悄悄崛起。伴随着18世纪和19世纪女性主义先驱的脚步,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女性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3]十九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的先进分子一定也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再加上他本就有许多女性好友,还为女性好友作画,都可以看出在克里姆特心中男女是平权的。《吻》中刻意隐去男性的面部,着重刻画女性沉醉其中的脸庞,将女性作为画面中的绝对主角,有些男性正在取悦女性的意味,似乎在这次行为中女性才是主导的一方。不正是宣誓男女在性上平等,甚至在这件事上女性地位大过于男性吗?

《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立意深刻,克里姆特是第一位绘制此类题材的男性画家。用他那代表性的装饰手法表现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两位年轻的女士在冷色的流动的光环中,而老妇人独自在一个暖色的光环里,肤色暗淡,腹部肿胀,与年轻女性富有活力的躯体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对女性一生命运的悲悯之感。这幅作品用真实的笔触描绘衰老的肉体,不加一丝地美化色彩,同样也是在鼓励女性不必为体型与年龄困扰,没有必要对此感到羞愧。

三、结语

克里姆特的作品有神奇的力量,它有最奢靡的材料,最绚烂的色彩,在华丽的表象之下蕴含深刻哲理。那些意味不明的符号,值得世人反复探究。本文从图像学、符号学、女性主义以及心理学层面分析《生命与死亡》,这幅作品背后的含义是深远的。

猜你喜欢
十字架死神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Comparison between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and To Hélène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死神来了地球版
邸弋:创一番事业,用从死神刀下抢来的每一分钟
THREE BODY THE THIRD
死神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