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21-09-09 13:1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030008张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髓系亚群外周血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030008)张丽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等症状,且具有高度异质性、起病较急等特征,若患者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出现感染、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检查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是通过骨髓穿刺进行,其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以便指导其进行对症治疗,但骨髓穿刺检查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4+、CD8+等细胞群,各个细胞群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状态,临床常用于辅助诊断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以便寻找到更有效的诊断方法,现将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女性42例,男性48例;年龄18-83岁,平均(54.12±3.35)岁;法国美国英国分型系统(FAB):M1型12例、M2a型24例、M4及M4Eo型18例、M5型36例;根据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否存在预后较差的染色体核型或分子遗传标志物)将研究组分为:高危30例,非高危60例。对照组女性43例,男性47例;年龄19-84岁,平均(54.26±3.24)岁。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形态学、免疫学等检查确诊者;近期未接受过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治疗者等。排除标准:有髓系肉瘤疾病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合并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予以研究组标准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等,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和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集:于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体检时各取外周血3mL,经抗凝处理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计算CD4+/CD8+值。②比较治疗前高危与非高危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③比较治疗后完全缓解(CR)与非CR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参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评估临床疗效,CR: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经骨髓细胞学、血常规检查,其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水平,非CR: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外周血CD3+、CD4+、CD8+、Treg水平均为计量资料,均表示为(±s),两组间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采用χ2进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与对照组比,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低,外周血Treg水平较高(均P<0.05),两组外周血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1 对照组和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Treg(%)对照组 90 0.68±0.05 0.46±0.04 0.25±0.05 1.88±0.32 0.03±0.01研究组 90 0.25±0.06 0.33±0.03 0.24±0.05 1.54±0.22 0.05±0.01 t 52.321 24.666 1.342 8.306 13.416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高危与非高危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治疗前与非高危患者比,高危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低,外周血Treg水平较高(均P<0.05),外周血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高危与非高危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高危与非高危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Treg(%)非高危 60 0.52±0.03 0.36±0.05 0.21±0.03 1.68±0.21 0.05±0.01高危 30 0.42±0.04 0.26±0.02 0.20±0.04 1.39±0.11 0.06±0.01 t 13.300 10.518 1.330 7.080 4.472 P<0.05 <0.05 >0.05 <0.05 <0.05

2.3 治疗后CR与非CR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治疗后CR与非CR者分别为55例、35例,与CR患者比,非CR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低,外周血Treg水平较高(均P<0.05),外周血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CR与非CR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3 治疗后CR与非CR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Treg(%)CR 55 0.56±0.04 0.37±0.02 0.21±0.04 1.65±0.30 0.04±0.01非CR 35 0.45±0.03 0.27±0.04 0.22±0.03 1.24±0.15 0.06±0.01 t 13.952 15.737 1.268 7.500 9.250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是由病毒、化学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症[5]。近几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骨髓穿刺检查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诊断技术,其主要是通过采集的骨髓液进行染色体分析、相关血液病的融合基因等,有利于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分析等,但其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易出现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3/5左右[6]。CD3+是一类存在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其可参与T淋巴细胞传导抗原受体信号的过程;在机体抗肿瘤免疫过程中,CD4+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可通过与抗原相关分子进行结合,从而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其还可促进CD8+T淋巴细胞的激活、繁殖等进程,此外,还可分化成Treg细胞。Treg细胞主要是通过对T淋巴细胞功能发挥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CD8+T淋巴细胞主要是通过促进穿孔素、颗粒酶的分泌等途径进行识别、杀伤肿瘤抗原细胞的,同时其可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CD4+/CD8+可用于反映机体免疫动态平衡,故机体发挥抗肿瘤免疫的关键在于其水平保持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高危与非高危患者比,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低,外周血Treg水平较高,表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越低,外周血Treg水平越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越严重,与冯传杰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变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故当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其免疫微环境可发生相应变化[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R的患者进行比较,非CR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低,外周血Treg水平较高,表明当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临床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时,T淋巴细胞亚群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冉隆荣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其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其水平变化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获取最佳的治疗时间窗,但本研究样本量不足,值得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髓系亚群外周血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米托蒽醌与地西他滨药物联合CAG方案综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