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将“生活经验”改造成“数学知识”

2021-09-09 13:54俞正强
中国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路程体育赛事

俞正强

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

数学知识,是人类以数学方法对世界加以认识的理性成果。

将“生活经验”改造成“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外加的,而是内生的,是从生命之树中长出的一根枝芽,而不是贴在生命之墙上的一块瓷砖。长出的枝芽,还能继续长;贴上的瓷砖,如果得不到养护,就会有脱落的可能。

那么,我们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生活经验”的改造呢?本文以“比的认识”为例,讨论如何完成经验改造。

一、溯源:比的生活经验来自两个地方

我们要帮助学生完成“生活经验”的改造,首先要将相应的生活经验找到,让生活经验成为一个存在、一个思考对象。

对学生来说,“比”的生活经验,主要存在于体育比赛中,但其实体育比赛的“比”不是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是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中的“伪”的部分。

“比”的生活经验的“真”的部分,在学生的经验中并不十分明显。课本中选了照片的放大与缩小。其实照片的放大与缩小不是比,是比例。

课本里是以照片的放大与缩小为切入口,然后直接给出一个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从这个定义看,比是一种运算,是除法的另一种说法。

这个定义妥当与否本文不作讨论,因为本文主要是讨论生活经验的改造。

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煮饭”这件事情作为生活经验的切入口。饭是米和水的“比”,因为学生每天都会吃饭,所以有充分的经验,只是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很少会主动想到煮饭这件事情。

1. 体育赛事中的比

材料:()∶()

序一:这份材料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怎么读?

讨论:体育比赛。几比几。如足球比赛2∶3。

序二:请同学们说说足球赛2∶3是什么意思。

讨论:一个班踢进2个球,另一个班踢进3个球。

序三:如果场上又踢进一个球,接下来可能会是几比几?

讨论:2∶4或3∶3。

2. 煮饭中的比

材料:煮饭

序一:同学们肯定都吃过饭,大家煮过饭吗?

讨论:水加米煮成饭,水和米不能随便乱放,要有个基本的要求,水太多会稀,米太多会硬……

水和米之间有一个恰恰好的关系,这个关系定了就能煮成我们喜欢的饭。

序二:我们家煮饭通常米和水的关系表示为2∶3,大家能看明白吗?

讨论:2杯米与3杯水。

2斤米与3斤水。

2份米与3份水。

序三:今天我们家来了很多客人,煮饭的时候放了4杯米,大家觉得水应放多少?

讨论:4杯米就要6杯水,如果米增加了水不增加,饭就变硬了。而且必须变成6杯水,如果不是6杯水,饭的口感就变了。

要使饭的口感不变,则必须变成6杯水。

结论:口感就是标准的通俗的理解,比,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的标准。

二、实践:经验改造的两个基本要点

在前面的经验整理中,形成如下材料:

接下来便进入关键的改造环节。

改造一:概括比较,厘清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2∶3,前项后项是一样的。

不同点:(见表1)

【分析】经验的改造,首先是将经验作为思考对象,在成为思考对象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思辨的方式是比较、抽象与概括。思辨的结果是混沌的经验被特征化,而且特征是基于比较产生的,特征又是比较指向的。

改造二:去伪存真,形成比的基本概念

对于数学而言,我们所关注的“比”是类似煮饭这样的“比”,不是体育赛事这样的“比”。

因此,对小学数学而言,“比”有一对双胞胎,有点类似真假孙悟空。把这两个“孙悟空”放在一起,尽管长得一模一样,都是2∶3,差别却是巨大的。表1左边体育赛事之比是伪比,右边煮饭之比是真比。这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这节课完成经验改造的关键环节,相当于摄影人说的“定格”,是知识的固化的一个节点。

材料:表1

序一:同学们,同一个2∶3,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有这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选择一个作为研究对象时,大家会选择哪一种?

讨论:选择生活中的类似煮饭的比,因为这个比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是可以研究的。

序二:现在我们擦去体育赛事中的比的认识,留下煮饭中的比的认识。请同学们说说,比是什么?

讨论: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固定的关系,一个量的变化一定带来另一个量的相应的变化,这种固定关系是一种标准。

序三:在学生的讨论中,将表1改造成表2。

【分析】这些认识便是比的概念的内涵,内涵确定,比的认识便基本完成。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思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达成理解的过程,去伪存真的结果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定格、固化,即什么是比的明确。

三、应用:速度是路程與时间的比

当那些模糊的零碎的经验通过思辨、去伪存真后成为数学知识时,让这个知识发生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会在知识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用的发生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是用改造而成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另一种路径是用改造而成的数学知识解释已有的知识。

在学生的原有知识中,速度是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路程,速度是运算的结果。在学习比的认识之后,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速度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的。这个对速度的新的解释的过程,就是比作为改造而成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这一过程如何完成呢?

序一:请观察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讨论:1.时间的变化一定带来路程的变化。

2.时间与路程不论怎么变,始终是120与  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固定的。

3.只要车在跑,时间与路程就不可能为0。

结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符合比的内涵,因此,速度其实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序二:我们发现速度其实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同学们能都举一反三,谁又是谁和谁的比呢?

结论:单价是总价与数量的比。

序三:请大家观察以下材料,有什么发现与大家分享?

材料: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总价÷数量=单价  单价是总价与数量的比

总量÷时间=效率  效率是总量与时间的比

讨论:比总是与两个相除的量连接在一起。我们在举一反三时的窍门就是与除法运算相连。

【分析】在这个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比与除法运算的密切联系。书本之中的关于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在这里得到了落实,而这个落实是在知识的运用中完成的。至此,比是什么,学生们应该有个完整的认识了。

四、经验改造学习中的三个问题

做好经验改造,关键在两点:

第一,經验的唤醒与整理,使经验成为一个改造的“对象”。

第二,改造过程中的概括与去伪存真,形成一个“数学知识”。

要做好这两点,则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要点。

要点之一:找准经验唤醒的切入口

在比的认识过程中,体育赛事这个切入口是十分普遍的,足球、篮球等什么比赛都无关紧要,而煮饭这个经验的切入口的选择十分重要。

为什么选择煮饭?

生活中关于这种配比的具体经验,学生是十分缺乏的,有人说配果汁,有人说洗衣服,有人说做面包,虽然这种事情很多,具体按照规范去干的却很少。很少干的活,经验便不具有普适性,讨论便无法开展。

煮饭这件事,虽然学生很少有直接的煮饭经验,但每位学生都有丰富的吃饭的经验。他们知道太黏的饭或太干的饭的原因是水多或水少,他们知道吃饭的人多自然米要多,米多了自然要水多。而且现在的学生都能明白什么是“口感”。妈妈烧的菜、外婆煮的饭为什么好吃?只是那个口感。学生们对口感完全能理解。

而自己习惯的那个口感,就是自己对饭的标准的设置,这种标准其实就是米与水的固定关系。

因为有这些基础,所以在经验的唤醒以及唤醒过程中有利于概括比较的,莫过于煮饭这件事了。

要点之二:在经验唤醒与思辨中舍得花时间

教师们对课堂效率念念不忘,似乎作业做得多了,就是效率高。因此,“比的认识”通常会是以下教学流程:

1.课堂谈话:照片放大不变形

2.定义学习: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3.练习:将除法运算改写成比,求比值

4.练习:相同量的比扩展到不同量的比

5.小结

这个流程,比的认识来自除法运算,比只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示。所有除法的规则同样是比的规则: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有商不变的性质,所以有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十分简单,作业会做得比较多,效率会高。

但是,这样的学习是脱离学生们的生活的。在学生们的生活中,明明看见比的前后项都可以是0的。胆大的学生问老师一下,老师会回答:那个比不是我们这个比。胆小的学生则会把疑惑放在心里,觉得数学是一只古怪的怪兽。

迎着学生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比”的经验上去,就会费时间,一点一点厘清楚,需要占用时间。学生的思考也要有时间,时间的占用会减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

但是,这段时间是不会白花的。这段时间花了,学生会少做一些作业,但是,得到的回报是学生会喜欢上数学,喜欢上思考,喜欢上观察这个世界,继而喜欢去干一些事情。

要点之三:改造中形成的观点要多包容

在“比的认识”的改造中,有一个讨论是这样的:

师:在比中可以出现0吗?

生1: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除数不能为0。

生2:比的前后项均不能为0,因为如果出现0,饭就不是饭了。

请老师们思考,这两个学生的回答,您喜欢哪个学生的回答。

生1的回答,估计来自他的课外学习,他是用知识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是知识的提取。生2的回答,则应该来自他对生活经验的思考,他用常识回答问题,就其性质而言,是知识的创造。

但是,生2的回答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冲突的,书本上认为:

比的前项可以为0,比的后项不能为0。

而这位同学以他的思考告诉我们:

比的前项与后项,都不能为0。

理由很简单:米∶水=2∶3,若米为0,则饭不是饭,是水;若水为0,则同样饭不是饭,是米。

那么,他的思考结论与书本的知识不相符,怎么办?

这就需要有包容之心。因为在经验的改造中,思考环境是开放的,既然是开放的,则完全有可能获得一些意外的成果。

而这些意外的成果与计划的成果一起,便组成了学习的深度水平。

经验的改造,其实只是把知识学习深入学生们的生活中,这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深度学习了。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路程体育赛事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畅聊体育赛事
谁少付了钱
谈谈有关“平均速度”的易错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