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人物对《笔法记》“笔墨”论的传承与创新

2021-09-10 04:00刘汉涛
艺术品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墨法笔法人物画

刘汉涛

《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或《画山水录》,在中国画论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者荆浩用与老叟对话的形式提出了“画之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而“六要”的最高境界则是“可忘笔墨,惟有真景。”荆浩通过对“笔墨”的经验与对“笔墨”的理解进行了系统总结,赋予“笔墨”以新的内涵,对现代水墨人物绘画者而言,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笔法记》中的“笔墨”论

“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可以说是中国画艺术表现和精神传达的重要载体,被历代中国画家视为“最厚重的沉淀”。“笔墨”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五代后梁荆浩的《笔法记》,“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染,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对于中国画的笔与墨,《笔法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一)《笔法记》中的“笔”

“笔者,虽依法则”,笔法虽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法则,但还要“运转变通,不质不形”。也就是说,用笔不能完全只顾及到对象,还要做主观的处理,与心相生,“心随笔运”。用笔的气质要灵活,不受形、质等因素的约束,这样就可以做到“如飞如动”,轻快,生动,仿佛发生在纸上一般。

用笔的至高境界需达“四势”——筋、肉、骨、气,具体为“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直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笔断势连,起伏体实,刚正有力,气势贯通,《笔法记》用形象的比喻赋予笔法以生命,描绘出了笔法传神的精妙。在这里“气”单独作为笔势之一,是《笔法记》首创,“笔”与“气”相通而生,是笔墨整体呈现出的一种超凡脱俗,是主题性格人品不期而然的流露。

(二)《笔法记》中的“墨”

“墨”出于“笔”而单独来论,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是鲜见之举。《笔法记》认为墨色同样也要做出丰富的变化,即“高低晕染”。但在变通之间,要“品物浅深”,结合具体事物的高度不同、明暗变化分别用墨。不仅如此,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之上,还要更进一步,在格调上做到“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这就要求墨的表现需通过多角度的观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内在的人文气息,而外在的则是一种仿佛没有刻意画之的效果。简洁的十六个字,把墨的那种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融自然于无痕的用墨艺术。

另外,《笔法记》告诫作画的人,不能有过于实的墨,“墨大质者失其体”,如有过之与不及,则会变得生硬俗气,“色微者败其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对筋、肉、骨、气这“四势”所要避免的现象提出其观点,让“笔墨”与“四势”结合在一起,融通关联,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此才能达到作品“可忘笔墨,惟有真景”的精神境界。

总之,《笔法记》在总结中国水墨山水画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笔墨”进行了新的思考与理解,促进了山水画技法的进一步完善,也为现代水墨人物绘画提供了可鉴之实践理论。

二、现代水墨人物对《笔法记》“笔墨”论的传承

20 世纪初,中国的美学精神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时代的要求,随着蒋兆和与徐悲鸿两位前辈把中国传统绘画手法与西方造型意识的结合,反映一个时代的水墨人物与彩墨人物诞生了。虽然绘画艺术的发展赋予了现代水墨人物以崭新的思想,但作为中国画的一部分,依然要从传统中汲取经验,夯实底蕴。本文之所以从《笔法记》的“六要”中提出“笔墨”进行探讨,是因为蒋兆和先生曾经提出,人物画的用笔可以从传统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来学习,而《笔法记》在传统山水技法中,占据重要一席。

(一)以“不质不形”的笔法刻画人物

现代水墨人物与写意人物的不同在于,现代水墨人物打破了一定的传统笔法意识,离开了所谓的“红光亮”时代,部分艺术家从集体创造转向了个人情感,发展了特有的、富有个人思想的用笔,对形质不再做刻意的追求。这便是《笔法记》中讲的“不质不形”。

“不质不形”虽然是就水墨山水画提出来的,但对于现代水墨人物来讲,传承这一笔法尤为重要。水墨人物用笔对形象进行刻画的时候,就是“不质不形”,利用毛笔的各种笔势,表达出不同人物的特有气质,同时,还要兼顾作者自己的个人思想表达。这样的笔法比较容易把画面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也能进一步达到《笔法记》所讲的“如飞如动”。

(二)以“似非因笔”的墨法提升意境

《笔法记》对墨的观点是“如飞如动,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现代水墨人物对此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从较为传统的画面上来看,多是用中锋的运笔,相对应的墨法则是侧锋泼墨,运笔的方式较为单一。如果不从“笔墨分离”的角度来看,现代水墨人物的笔法是一种用来塑造形体的墨法,其运笔的手法灵活多变,墨色的运用也是灵活自然,足以达到表现作者自己精神意识的作用。“似非因笔”更有独到之处,这种只可意会的墨法,是对现代水墨人物画进入世界高层艺术环境的审美要求,也是对水墨人物绘画提出的更高准则。

三、现代水墨人物对《笔法记》“笔墨”论的创新

水墨人物画作为一个具有悠久人文传统而又非常年轻的画种,经过绘画史的实践与革新,已与古代的水墨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卢沉先生对“徐蒋体系”以来的写意人物进行改良,并且在传统反思与现代生活的启示中,提出了颠覆性的“水墨构成”。在表现的手法上,解放了一直以来的“骨法用笔”与“八写八练”;在熟练的基础上,释放笔墨的自由性与直接抒写性。对21 世纪的水墨人物绘画来讲,笔墨的界限逐渐模糊,笔墨的地位变成了一种绘画工具,而通过画家个性的笔墨来表现现代生活,则成为水墨人物绘画的目的。但这依然要在对传统的深入研究之上,进行实践性的创新。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笔墨”既要有传统精神,还要有现代人文情怀。

(一)在笔势变通中学习进步

《笔法记》论到笔的四势是“筋”“肉”“骨”和“气”,对笔在纸面上的表达有了比较详细的概述。但这是针对山水画来讲的,相对于更加复杂的现代水墨人物绘画,要做到的是在掌握“四势”的同时,灵活变通并形成自己的“势”。如果严格按照“四势”的要求作画,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统一的结果。所以,绘画者在讨论现代水墨人物的精神时,会把一种“非标准”强调出来,尽量少受传统笔墨程式化的束缚,这也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在短短几十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中,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原因。

当然,这仅仅是两个不一样的现象,并非说哪一种是必须学习的方向。山水、花鸟早在历史上就出现了高峰,但水墨人物并没有。所以,从广义上来说,水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四势”则是这个体系里的一种统一形式,只是水墨人物没有那么严谨。然而,恰恰是两者的不同会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机会。

(二)在墨法自由中与时俱进

从墨法上来看,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要求与《笔法记》比较接近,尽管如此,在具体的画作中,古今墨法也存在着差异。

在《笔法记》中,墨虽然不被限制,但还是会达到一种作者自己追求的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在现代生活中,会有更复杂的喜怒哀乐,虽然有些有悖于高雅之境,但是,把他们表现出来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高雅之作。现代水墨人物得益于“上墨”这个步骤的高度自由性,这会让绘画者更有能力表现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情感与主观思想。不过,这一观点与“文采自然”是有差异的。

《笔法记》把笔墨作为独立的范畴讨论,笔是笔,墨是墨,并且在绘画的步骤上是分开。而现代水墨人物绘画中,笔墨是可以在一起进行的,强有力地加大了笔墨表达的可能性。古今笔墨观点的“差异”,更是体现了水墨人物画的现代风格,是与时俱进的超越与创新。总之,绘画来源于生活,反应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在达到了传统的学习要求之后,还要结合时代的需要,进行传承与创新,以便更好地表达绘画艺术特有的人文情怀。

四、小结

《笔法记》是作者荆浩个人的艺术经验总结的,虽然有前人的一些经验,但还是有一定的狭义性。在对现代水墨人物绘画的研究中,很难用一种统一的划分方法来研究,因为在网络与交通的发展下,绘画者拥有了更加广大的视野,使得每个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很难用流派来归纳所谓的风格。所以,在讨论现代水墨人物的时候,会变的笼统起来,对绘画的各种论述广义性变得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墨法笔法人物画
品读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左传》笔法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杨文仁人物画选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