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1-09-10 01:47丁友彬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脑室清除率血肿

丁友彬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脑室出血行脑室镜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2019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8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予以脑室镜治疗,对比组予以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意识转清率、血肿基本清除率、M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均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并且实验组治疗后MRS评分比对比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脑室出血行脑室镜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出现,改善神经功能。

脑室出血属于危急重症的一种,具有起病迅速、发展快的特点,很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积水以及颅内高压等[1]。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对脑室出血治疗,但如何科学选择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3]。为了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镜治疗的效果,研究选取于2017年4月~2019年8月脑室出血患者82例,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脑室镜治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并分析脑室镜的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7年4月~2019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82例,均在发病8h内就诊,自愿参与研究;并将伴随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外伤史者等有效排除;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比组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7~75岁,平均(66.35±9.48)岁;头颅CT分型: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有8例、18例、15例。实验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58~76岁,平均(67.45±9.59)岁;头颅CT分型: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有6例、19例、16例。两组头颅CT分型等资料的处理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予以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把脑室外引流管(带有颅内压监测传感器)置入脑室,每次将50万U基因重组链激酶注入,每天一次,夹管4h后开放引流,术后进行常规的处理。

实验组实施脑室镜手术治疗,实施局麻与加强麻醉,患者选择仰卧位与头正中位,根据常规操作将脑硬膜剪开,借助脑针对侧脑前角进行穿刺,成功后顺着穿刺道置入脑室镜,于侧脑室与第三脑室内置入,于脑室镜的作用下开展血肿清除术,对手术中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密切观察,若有需予以电凝止血,术后留置环流式双腔引流管,用头颅CT予以实时监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4]

评定两组意识转清率、血肿基本清除率、MRS评分(根据改良RANIK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大,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以及并发症(如脑积水与颅内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如MRS评分)与计量资料(如血肿基本清除率)用%、±s表示,检验用χ2、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

实验组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分别为73.17%、82.93%,均高于对比组的9.02%、60.98%(P<0.05),见表1。

表1 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n(%)]

2.2 MRS评分

两组治疗前MRS评分的比较未发现明显不同(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并且实验组治疗后MRS评分比对比组低(P<0.05),见表2。

表2 MRS评分比 (±s,分)

表2 MRS评分比 (±s,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比组 41 8.04±1.76 5.35±1.14 8.2140 0.0000实验组 41 7.86±1.54 3.75±0.85 14.9612 0.0000 t 0.4928 7.2046 P 0.6235 0.0000

2.3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比对比组的29.27%低(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人们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说明人口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不断提高,此问题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脑出血就是非外伤引发的脑内血管破裂,一般和情绪激动、过分运动以及基础疾病等有直接联系。脑出血发病十分突然,若没有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后遗症,如运动以及认知等障碍,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需对脑出血疾病做到及早发现与治疗[5]。

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预后效果和血块崩解产物毒性与出血量等有直接联系。脑室内血块可对脑脊液循环造成阻碍,导致占位效应出现,若出血对第四脑室造成影响,极易出现继发性脑积水,致使患者在发病24h内的神经功能显著降低。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采用哪种方式将脑室内出血清除存在不同意见。近几年,伴随微创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脑室镜在颅内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运用。脑室镜具有微创、血肿清除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其还可以保护脑组织,防止手术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也有积极影响。脑室镜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传统穿刺引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脑室镜可将传统穿刺引流术盲目性的不足充分弥补,于电视监视器的作用下有效清除血肿,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6]。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分别为73.17%、82.93%,均高于对比组的9.02%、60.98%;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并且实验组治疗后MRS评分比对比组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比对比组的29.27%低,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脑室出血行脑室镜治疗,可使其意识转清率与血肿基本清除率显著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神经功能有效改善。

猜你喜欢
脑室清除率血肿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