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品育人,“进”“润”无声

2021-09-10 05:32杨阳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

杨阳

摘 要: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自古以来,无论是老子之“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还是孔子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总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不妨试着向水学习做教育,推行“如水教育”。“如水教育”包含着对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具有水之品行的期许。

关键词:如水教育;“进”“润”课堂;教学改革

水,生命之源泉,万物之根基。水,沉淀了厚重的中华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自古以来,无论是老子之“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还是孔子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总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向水学习做教育。

一、随物赋形,灵动智慧

苏轼说:“万物皆有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水善于变化、灵活。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夏为雨,冬为雪。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陡峭为瀑,深而为潭,浩瀚为海。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水的这种灵动、智慧,“量生定制”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比如,作文教学中,同样是教学如何写好一件事,中低年级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紧扣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表达;而到了高年级,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地表达,我们还注入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使语言趋于生动、凝练;在文章章法布局上也鼓励创新,如倒叙、插叙的形式等;描写时借助“慢镜头回放”的方法,将画面定格,细致刻画;表达方式上除了简单描写、议论,还要能紧扣中心夹叙夹议;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抑或借物喻人……针对学生的不同学龄、不同言语理解、表达能力,即使是同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也大不相同。

不仅于此,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学龄相同,学情却也有可能大相径庭,这时,我们教学的容量、重难点、手段都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所以,每每组内集体备课时,除了商讨出一份适合当前学龄段学生的教学设计外,我们每位老师还要结合各班的具体学情进行修改。面对语言感悟理解能力整体较强的班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预留更多个体感悟、提炼、拓展的时间;反之,倘若该班语言方面能力较弱,教师则应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领,在现有的文本素材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生定教,随生应教,这样的教学才是灵动、智慧、有效的教学。

二、静之徐清,欲速不达

老子把“修道”说得明明白白:谁能使浑浊停止呢?若在浊水中上下求索,水永无澄清之时。但只要安静下来,浊水慢慢地自然会澄清。静静等待中,渐渐地会有一些微妙生动、不可言状的东西生发出来,而人也就因此得道了。因此,让水澄清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加速摇动,而是静置等待。同理之于课堂,好的课堂需要等待,需要留白,需要静默。若是求知心切,反而欲速则不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课,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回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展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形象。对文题 “理想的风筝”含义的理解则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我采用了精读感悟、研读品析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完前两件事情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圈画批注的形式品读第三部分“放风筝”的情景。仿照前两件事的学习方法,仔细揣摩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读懂作者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国画传统不加底色,在画面上留下相对于墨色的空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只一叶小舟、一垂钓渔翁,整幅画中没有一滴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课堂教学也需要这样的“留白”。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笔墨”触及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要舍得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白,学生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好的展现,课堂也才能收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三、水润万物,无微不达

水到之处,万物生长,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水通达而广济天下,面向世间万物,不分好坏、丑恶,奉献而不图回报,这是一种至爱。教师也当胸怀如此至爱,以一颗至爱之心,关心、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讓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学生的关注应该是公平、公正、全面的。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时常会将某些孩子“遗忘”,课堂甚至成为“几人堂”,那些不善发言的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并没有及时关注,渐渐的,这样的孩子在课堂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也越来越单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该学习水的至爱精神,关注每个孩子,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及时鼓励他们,慷慨赞赏他们,哪怕是获得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只有努力把引导变成一种激励、一种启迪、一种力量、一种艺术,共情到每一位学生背后的情绪,才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诚意,才能让“罗森塔尔效应”发挥作用。

总之,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向水学习做教育,推行“如水教育”,让课堂改革静悄悄、慢腾腾地发生,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进”“润”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1.

[2]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