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

2021-09-10 01:29汪丽红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摘要: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强行涌入中国,这对中国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洋音乐的传播也使中国近代音乐思潮开始躁动,音乐批评思想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封建礼乐的反叛意识,人们提倡引进新学,并对音乐教育进行反思,给之后的音乐发展带来重大了影响。

关键词:音乐启蒙;反叛意识;引学创新;音乐教育

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使国家的大门被迫大开,与此同时,大量的外来文化也从各个领域涌入中国,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冲击刺激着国内的先进文人,他们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思考,提倡摒弃封建迂腐的封建思想,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以解放国民的思想,重新建立平等的社会秩序,意图救国救民。在音乐领域,随着传教士的广泛传播,西方的宗教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不断融合,再加上拥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将目光放在国外,外出留学,并将新的音乐知识与理念带回中国,“西学东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潮流。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新式思想的音乐家看到社会的颓靡,将其归结到封建的传统礼乐上,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宣扬西方科学的音乐理论,改造中国传统迂腐的礼乐,以此达到启蒙国民思想的目的,企图建立新的社会风气。

1 音乐启蒙思想的背景

19世纪末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个转折点,在政治层面致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大规模输入中国,致使中国丧失文化自主选择和创造的主动权,因此,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经历了摸索寻觅新的音乐文化发展之路的蒙昧岁月。这一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持续到1898年维新变法前后,大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当国门打开以后,大量的西方音乐涌入中国,对中国的音乐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刺激着新式音乐家们的思想。

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曾说,“民气滞著,筋骨瑟缩,舞以宣导之”,他认为音乐舞蹈之于社会、民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反映社会的颓靡和压抑。所以他认为音乐舞蹈对人有“宣导滞著”的作用,古代音乐多用于祭祀神怪之事上,不再适用于国家民众,古代音乐既已没用,而当今社会的音乐状况也不尽理想,“今六代之乐不章,举三足以比类。……舞不具,其骨体无以廉劲,虽歌则犹无乐”。尽管他的批评并没有将这个问题的实质指出,但反映了出当时传统礼乐的桎梏,率先将封建传统礼乐作为批判的对象,对其故步自封的思想进行批判,为古代音乐流于近代的适用性打开了思路。

清末民初启蒙思想家匪石对当时社会的堕落深恶痛绝,在国家呈现一盘散沙的情况下,他主张“扬国魂,刷末俗”,认为音乐可以团结大家,凝聚大家的力量,唤起大家的感情。他还指出,当今国民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音乐“无进取之精神而流于卑靡也”,他其称为“亡国之音”,感叹國家民众若长久地听、学古乐,必“乃尔若此,其学为奴隶也欤”。他对民族性格现状的憎恶及其改变民族性格的决心是其音乐改革学说的主要动力,100年前他在《浙江潮》上发表的《中国音乐改良说》成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预示着中国音乐开始进行新的尝试,同时鼓励时人进行“新音乐”的创造。

面对国家社会的落败,清末民初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总结了几大原因,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受封建体制的影响,没有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并且格局小,只注重蝇头小利,爱国热情不足,更不要说高尚的情怀和情操。同时,还有六大劣根性,即奴性、愚昧、为我、好伪、怯懦、无动,不能适应新国家新国民的建设。他所提倡的新民的建立,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将这些缺点和劣根性根除,重塑国民的素质,其二就是通过新公民和新素质,推动新国家秩序的建设,建设民主的政治。梁启超认为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无论是在道德和法律方面,还是在习俗、文学和艺术方面,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独立的精神气力,代代相传,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民族团结的根本力量。民族文化是民族自立、自强的基础。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改造以及音乐教育激发国人的振奋精神,这对后世无论是音乐启蒙思想还是音乐教育的现实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音乐启蒙思想的特征

2.1 反叛性

外来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传播的同时,音乐领域中新的音乐理论文化也刺激和影响着时人,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封建传统礼乐对国人思想几千年的统治,早已使国家人民麻木不堪,他们开始抨击封建传统礼乐思想,凸显出对封建礼乐强烈的反叛意识。1899年,章太炎也在他的《九宣书》中对封建制度下的传统音乐观念进行了抨击,认为清末以来国家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民气滞著”“筋骨瑟缩”就是因为民众受到了封建礼乐观念的长期荼毒,这是他首次直接抨击封建礼乐,封建传统礼乐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匪石直接犀利地将传统的京剧、昆曲等批判为“亡国之音”,并认为传统古乐为“盖君主专制若此尊严”,认为封建音乐的根本是服务封建皇权阶级,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并不能代表和取悦普通大众。同时,他认为封建音乐不能教育和培养新公民、新思想,不能启发民智,对封建落后的社会风俗也不能起到任何纠正和改变的作用,他对中国长期以来传统封建的礼乐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青主作为拥有新式思想的音乐启蒙思想家,他的批评在当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认为“音乐不应该是礼的附庸”“像礼乐治天下这一类的话,旧中国人不止说了多少”[1],对于音乐的制作和归属问题,要跳出“文人”的怪圈,“不可以由文人包办”。而中国传统由文人包办的音乐包括朝堂的庙堂之音,其一体现了封建专制的阶级属性,是“礼”的工具;其二所体现的是老庄的避世思想,也是教世人信奉“道”的游说。音乐应是上帝的语言,应该摆脱礼的束缚,发挥它自身真正美的价值,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他的批评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在反叛传统的同时,也逐渐将音乐的自律性带入了大众视野。

在清末民初,在新的音乐文化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音乐思想家开始思考传统封建礼乐的弊端,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启蒙思想家开始批判封建礼乐的禁锢,他们的言论和批判,都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封建礼乐的反叛,以及要与其决裂的态度。

2.2 引学创新性

新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刺激着启蒙思想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对沿用传统封建礼乐的不支持,使他们将目光和希望寄托在西方的音乐理论和文化上,提倡通过引进西方音乐思想及理论方法,将中国的古乐进行改造,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例如,汤化龙推崇日本的经验,日本对待西方音乐所采取的方法是学生从小在学校接受西方音乐,学习西方音乐理论,“而精忠爱之义,浸淫输灌,养成能独立,能合群之国民”[2]。所以中国未来的音乐,也应该借鉴这样的方式,引进新学,改造古乐,从教育入手,创建新的学校音乐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国民的爱国进取性格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匪石提出中国音乐的改良应借用西乐,匪石认为使用西方音乐可以促进民族拼搏奋进,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刺激民众国家统一的野心。他的《音乐改良说》在我国近代音乐历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眼光放到西方,以引西学促发展,他的建议对当时的音乐理论知识、创作技法,以及音乐美学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同时他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历史在中国进行广泛宣传,也为中国音乐当时急需改变的现状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思路。

同样倡导引西学以创新的还有曾志忞,他提出“以吾国古今乐界之现象,证以西儒学说”的观点[3],呼吁国民不要再继续陷在封建礼乐的泥潭中,要积极学习西方的音乐理论知识,改造中国音乐。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中国的音乐,都要摒弃“自恃”“泥古”这两个错误思想,这两个错误思想于人会阻碍进步,于社会会阻碍发展,对音乐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对于中国音乐未来的出路须“破除好古之迁见,扫净近今之恶习”,要放弃对古代旧礼乐的沿袭和依赖,大胆学习西方,學习新的音乐理论知识、创作技法、记谱法等等,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科学的学校音乐教育机制,对旧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音乐进行改造,发挥好音乐“驱除恶俗、改良社会”的作用。

2.3 现实反思性

新式思想的音乐启蒙思想家根据中国国情,本着救国救亡的初衷,希望国民可以重视新思想、新理论,开眼看世界,接受外来的科学知识,并提倡一定要从学校音乐教育入手,创造可以移风易俗的新音乐,重视培养新思想,提倡注重人格的培养。他们认为只要能够培养出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民众,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传统封建制度对社会的阻碍,就可以重新确立新的民主的社会制度,对于国家现实,他们最终将反省思考落脚于音乐教育。

康有为1898年在《光绪书》中提出广办学堂是最重要的,并以例作具体介绍,“从七岁以上,必入之,教文史、算术、地理、物理、音乐...”。康有为在上表的奏折中明确表明此时国家的学校教育应该将音乐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梁启超的启蒙观念认为,对于学校的学生精神教育,要以诗歌、音乐为第一重点入手,此为国民精神素质改良和提高的根本重要举措。他的启蒙思想影响巨大,新式思想的音乐启蒙思想家也响应他的观点,他们提倡从小学音乐教育入手,充分发挥音乐的启发性,突破封建礼乐的障碍,封建主义的仪式礼乐思想开始转向平民以及关注人格表达和人格解放的层面。

王国维虽然对音乐的论述比较少,但是他也曾关注到当时音乐教育的国民性,他十分肯定当时的教育局面,即当时学者和教育者对音乐方面的研究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对于音乐教育之于人的作用,他认为,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感官和情绪,可以陶冶人的意志心性,同时还可以训练人的大脑,使人变聪明。所以王国维提倡用优美的旋律培养孩子的气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增强他们的意志。

3 音乐启蒙思想的意义及影响

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却是一个新文化新思想产生的契机,音乐启蒙思想家们对音乐的批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打开了封建传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阀门,不仅对中国音乐的传统音乐提出了新的思考,也为之后的音乐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对传统封建礼乐进行批判,从拯救国民的角度出发,冲击了国民固化的思想,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固有思维,使之为大众服务,并将西方的新理论和新思想系统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与形式,使中国音乐开始与世界接轨,同时也为当时的音乐活动提供了思想指导。

经过音乐批评启蒙的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活动开始变得丰富多彩,音乐教育更是得到突出的发展。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音乐教育开始繁荣起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已经逐渐完备,同时,不仅是学校教育,音乐启蒙思想也影响了社会对音乐的关注,各种音乐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上海国乐研究社、北京国乐改进社等,不仅对中西方音乐在碰撞交融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桥梁作用,同时也为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国人开眼看世界提供了很好的窗口和平台。这些社团的成立对推动音乐的普及,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4 结语

虽然在今天看来,清末民初的音乐批评思想的部分言论和看法过于激进片面,但是在当时新旧重叠的时期,这些音乐批评思想都或多或少对国民的思想进行了启迪,所以在这一时期,音乐批评思想都反映出一个核心的灵魂——启蒙,这使得中国近代音乐在救亡图存的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音乐启蒙思想家们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思考与批判,以及对西方音乐的吸收与借鉴,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考量与反思,使中国音乐逐渐向现代化过渡,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新的未来和方向,使中国音乐的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侯峰,郭联俊.浅谈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J].管理学家,2012(18):152-153.

[2] 何洪禄.启蒙——中国近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旋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03):36-41.

[3] 冯长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23.

作者简介:汪丽红(1997—),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