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有技巧,提升在熏陶

2021-09-10 14:21王智康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5期
关键词:熏陶朗读小学语文

王智康

摘要:《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将文字转化成有温度的声音。随着节目的播出,“朗读”已然成为流行词,而各式各样的朗读活动也备受追捧。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提供一些自己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熏陶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大概意思:再读课文,有感情地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细读课文,重点品读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课堂中学生凭借自己对文字、语言的感觉,基本能上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朗读课文。但是,在揣摩文章字句情感上很难做到精细品读,而自读文本自然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

小学作为一个人接收系统教育的起点,承担了打好基础、促成长的重任,而对孩子“朗读”这一素养的培养,也是所有语文老师不能忽略的教学重点。然而仅仅依靠词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指导学生朗读,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朗读”的诉求。而我认为,朗读的技巧在于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则在于情绪情感以及文化的日常熏陶。

一、技巧基于语感,体会词语的节奏美、韵律美

区别于西方文字,中国的汉字本身是具有很强的节奏美、音律美。朗读的声音源自汉字的声音,汉字独特的“声”“韵”“调”使得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乐感。而有汉字构成的词语更是具有节奏美、韵律美。例如“轻轻的”“重重的”撇开词义,仅仅从音节上,无需指导,我们也自然能读出轻重。

低年级语文教学朗读重点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朗读的情感并无要求,这也是基于培养孩子语感,“读准字音”在于培养孩子音准,“读顺句子”在于培养孩子词组、断句的能力。这都是为了以后“读好”而打下良好基础。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朗读“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也是基于“声”“韵”“调”下的语感,读出轻重缓急。

当然朗读技巧虽然以语感为基础,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在朗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时,学生一开始用一个语调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时我通过示范指导孩子们相同词语并列朗读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加点词语上扬略重,另一个则下沉略轻)这样即使在朗读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读得枯燥、乏味。而学生再遇到类似的句子,也会自然用“弹钢琴”的方法朗读。

二、提升在于熏陶,品味文字的情感与温度

在执教李商隐《嫦娥》这首诗时,我做过一个大胆的实验,目的在于探究三年级(小学中段)学生,在不借助任何工具、毫无预习的情况下是否有能力通过词语把握诗歌意境。因此在“启情导入”环节,我直接出示三句诗词。

·寂寞嫦娥舒广袖。

·回顾新月照空墙,似闻吴质嫦娥微叹息。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这三句并不是孩子们熟悉的诗句,有词、有诗、有句,每句只给孩子们七八秒默读时间,然后让学生尽量读出“味道”。本以为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诗词有限,很难读出感情,没想到发言学生除个别没读准音外,都能读出感情,追问之下,原来是孩子们首先把握了“叹息”“寂寞”等词语。从这不难看出,很多词语和句子本身具有很强烈的情感。在朗读中孩子们只要抓住这些文字的含义,就能将其中的情绪、情感自然的朗读出。

三、以情易境,在文化背景下发其声、诉其情

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这一阅读教学辅助环节,有人认为无关紧要,从而一笔带过。大多数教师能体会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如何处理它有着不同见解。

我認为适时适量地引入文化背景,对于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以及更好的朗读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文本,更是有着“以情易境”的作用。

以往在处理文化背景大多是出示到导入或者拓展延伸环节,而我认为在处理大背景时,应该结合文本适时导入。在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考虑到风雨飘摇的中国毕竟离孩子们生活较远,孩子们能理解岁月中的艰辛,但却不能感同深受,因此在处理写作背景时,我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体会。再结合学生体会指导朗读时,同时引入背景。如下:

先是体会洋人的意洋洋,中国巡警却帮着外国人欺负自己的同胞,围观的国人却只能忍气吞声,通过对三段文字的感知从文本中体会“中华不振”,再通过追问、引读让学生主体代入。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和体会,学生已经可以把我文本的感情色彩,这时候我便顺势播放视频文件,伴随激情朗诵背景——一句中华不振隐含着中华民族最屈辱的历史。从南京条约开始,自诩文明的欧洲列强,不断的侵犯他们口中“野蛮的中国”,无耻的瓜分着中国。割地、赔款、烧杀抢掠,他们无恶不作,路漫漫、夜慢慢,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无数的国土沦丧在洋人的铁骑之下,无数的房屋坍塌洋人的烈火之中,无数的生命消失在洋人的枪炮声里。明明是自己的同胞,却无力保护,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备受欺凌明明是自己的家园,却和狗一样被拒之门外。家不像家,国不像国,每一名中国人都无法有尊严的这就是“中华不振”。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朗诵文本,更像是走进过去,在历史中感知民族情绪。这时的朗诵,孩子们已然冲破时间的桎梏,为历史发声、为民族发声,而此时此刻,任何朗读技巧都是苍白的,孩子们的心声就是最动人的朗读。

提高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不断锤炼孩子们的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对孩子们进行情感的熏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道从简。倘若孩子们能静下心来体会文字背后的情绪情感,倘若孩子们能了解每段文字背后的故事,那么我想,他们的朗读必定能打动听者。

参考文献:

[1]周姗姗.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63.

[2]高学雷.小学语文课堂理应书声琅琅[J].小学语文教学,2020(33):1.

猜你喜欢
熏陶朗读小学语文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