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天团创造营,为社区赋能

2021-09-10 04:36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科社工街道

丁云

社区工作虽平凡,却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衣食住行;社区虽是自治组织,却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活力的“加油站”,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对破解基层服务力量薄弱、提升困难群众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工的能力和素质,白洋湾街道着力推进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在充分考虑社工成长规律、特点、需求后,创立“百创学院”社工培训项目,将逐步打造出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会服务、善治理、有情怀的硬核社工队伍。

中坚力量“长虹班”,社区疑难智囊团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在基础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问题隐患排查、掌握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虹班”以各社区骨干力量为成员,由熟悉社区工作、了解白洋湾发展情况的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担任培训导师,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实地观摩等形式,培训党史学习、社区治理理念、社区领导力等内容。“长虹班”结合实践操作和理念引导,通过对社区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方位研讨,旨在打造社区“智囊团”。

“要善于在全盘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好党组织建设、联系群众、治理成效提升等工作主项;要始终坚持担当作为,不搞花架子,争当实干家,做发现问题的高手、解决问题的能手、推功揽过的好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金阊新城为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越琦谈到办班初衷。

在一场名为“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的座谈交流会上,“长虹班”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从组织建设到社区治理、从社工增能到服务提升、从品牌建设到民生福利,充分开展讨论交流。既说成就感,又说日常工作点滴;既聊工作困惑,又谈亲身经历……在交流讨论中,一些疑难杂事有了纾解办法,对社区发展的思考也更深、更进一步。

最美窗口“蔚蓝班”,社区服务终结者

一身得体的西服套装、一条美丽大方的丝巾、一张带着笑容的面孔、一声亲切的问候、一系列熟练的解答……这是居民到虎池苑社区工作站办事时,遭遇白洋湾街道启用“蔚蓝班”“全科社工”工作模式后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3月的初春乍暖还寒,虎池苑社区居民陈根虎来到办事大厅,想咨询低收入家庭的补贴申请。接待的工作站站长张玲给他倒上一杯热水,耐心听完问题后,逐一讲解需要带哪些证件去什么地方办理,并一一写在纸上交给他。以往,居民来办理业务,需要自行分门别类找到对应岗位的社工,碰上社工不在岗,可能就是白跑一趟。启用全科社工工作模式以后,社工熟记业务知识,每个人就能应对所有业务,给居民最全面的解答。

在推进“蔚蓝班”全科社工工作中,白洋湾街道将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作了延伸,由原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实现向“人人都是多面手”的转变,并进一步优化了社区业务办事流程,通过组织学习图例、流程图等方式,帮助社工快速掌握“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使业务流程也更加清晰化、规范化、专业化。

“我们希望社工通过多次系统学习,专业测试,能掌握全部业务知识,居民来办理任何业务,通过‘全科社工’一站解决,尽可能地少跑腿。”虎池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荣说。

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未来,白洋湾街道还将依托社区基础设施优化,全面升级“全科社工”服务,让居民在社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提升对“全科社工”的认同度、满意度,从而提升白洋湾街道整体的社区治理综合能力。

新晋社工“新绿班”,社区未来寄托者

为了让新社工们在初入职的时候,能够对未来自己将从事的社区工作和业务有大致了解,街道为他们定制了专属岗前培训,理论结合实践,帮助他们转变角色,积极、迅速投入到新工作中。

“新绿班”培训第一课,就邀请了姑苏区领军人才、十佳社区带头人、金筑社区书记陈迎青作精彩分享。从不断学习探索、应对突发事件,到创新社区治理、综合沟通协调,从个人职业生涯到社区筹建发展,陈迎青用鲜活生动的故事,讲述从事居民工作的经历与成长。

金筑社区新社工王涛听得热血澎湃,“既感受到了压力,又很激动,相信自己在大家的帮带下也一定可以努力把工作做好的!”

理论学习结束之后,新社工们又到第一联动站和宝祥社区实地参观见学。在基层服务的一线,新社工们真实地观看着社区工作者的日常、了解一線工作的内涵、零距离接触社区工作模式机制,也更直观地感受到在社会治理中网格化的创新所带来的改变和意义。

“通过听、看、问、学,我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充满了憧憬和信心,会用精益求精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基层岗位上服务群众,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宝邻社区新社工严未说道。

今年,街道突破原“百川学院”社工增能培训形式,按照“5C+S”的培训理念,在培训过程中穿插能力测验、才能展示、星级评定、组队PK、多轮实战选拔等,“核心竞争力”“自信心”“合作精神”“创造力”等提升贯穿始终,力争选拔出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担当、敢于创造、高效运作的社工“天团”,为社区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猜你喜欢
全科社工街道
A Social Crisis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国家卫计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系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我国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