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灯舞洋蛇灯的舞台表现和文化传承研究

2021-09-10 07:22吕磊李智
今古文创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磊 李智

【摘要】 传统灯舞洋蛇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源泉。舞台表现的形式借助新媒体等手段进行创意的融合,能够更好地给观众呈现出丰富的舞台视听效果。同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洋蛇灯的文化正逐渐受到威胁,并影响其传播发展。因此,如何增添洋蛇灯的舞台表演内容,促进洋蛇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洋蛇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表现;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68-02

基金项目:1.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传统灯舞洋蛇灯的舞台表现与文化传承研究。项目批准文号:皖教秘高(2019)94号,项目编号:201913617025,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

2.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表现及影像传播研究——以皖中地区洋蛇灯为例。项目编号:202013617009,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洋蛇灯的概况

在东山山沿的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中,邵氏一族的近千余村名就居住在这里。在这个与世无争的静谧山村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东县洋蛇灯”诞生了。洋蛇灯的发展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神秘故事,距离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根据故事描绘,在600多年前邵某和岳母以及儿媳躲在一个偏僻山洞里躲避混乱。同时元兵领袖等也躲在这个山洞里,元兵他们见到岳母和儿媳,突然间发动了袭击。就在这个时候,山风雷电突然交加而来,倾盆大雨倾盆而下,一条几米长的白蟒从悬崖飞下来,吐出蛇珠,逼破元兵四处逃跑。婆媳两人因此得救,相安无事。三个月后媳妇生下一子,取名“思明”。邵思明十八岁时,母亲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邵思明为了向它表示感谢,便开始组织全村扎一种蛇灯舞动耍玩,来纪念那一天是转危为安的好日子,并且为蛇灯取名叫做洋蛇灯。洋蛇, 意即海洋蛇神。从那以后,邵氏的后族便一代代的将洋蛇灯舞灯技术与扎灯技法传承了下来。他们每18年舞动耍玩一次, 每次增加一段(约1.60米) , 洋蛇灯现在已经达到104米了。

洋蛇灯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蛇灯制作的工艺技术手法和灯舞的表演表现形式上。在工艺技巧的制作方面:以竹为蛇身,采用了捆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制作工艺过程复杂,全凭老手艺人的经验并在师徒间传承,高超的制作工艺上无不显示出人类智慧的伟大。而后在灯舞表演方面:随着洋蛇灯的前进,其形状姿态也发生变化,洋蛇灯的体型较大,每一次的表演都需追加1.4米的长度,表演过程中的翻滚跳跃,使蛇灯的表演难度系数变大,同时为了增强表演的观赏效果, 队员们还对洋蛇灯的能力和灯舞舞动技术手法进行了技术创新, 增加了如“四蟒蛇翻身”等更具视觉效果和具有张力的动作。不仅如此,洋蛇灯文化在继承上也遵循着严格的习俗和规定,祖制对洋蛇灯的文化传播发展确立了严格的限定——首先,洋蛇灯的表演需要18年才能进行一次;其次, 洋蛇灯的技术只能由父子相承, 而且队员必须是卲姓的孩子。也正因如此,高难度的舞台表演效果要求与严苛的文化传承条件使得洋蛇灯这一优秀的非遗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甚至于无人继承的困境。在这一局面之下,洋蛇灯文化的继承者邵传富先生突发大病变故,进一步导致了洋蛇灯这门艺术传承的难度加大。因此,传承了几百年的洋蛇灯文化陷入绝境。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洋蛇灯的舞台表现内容和效果,以及如何将这一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延续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洋蛇灯的舞台表现研究

(一)洋蛇灯与现代化舞台美术设计相结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诞生,舞台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向着数字化与场景化的智能方向发展。高难度的洋蛇灯灯舞表演更需要结合现代化的舞台美术场景设计和新媒体技术去实现其在舞台效果上的艺术进步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不同于传统的舞台形式,多媒体数字化技术通过崭新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舞台美术造型等方式给观众带来舞台奇观,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文化代入感。通过与舞台的背景LED屏幕结合,并在表演的过程中注入洋蛇灯文化起源的神话故事剧情,能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刺激和对洋蛇灯文化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具体操控,更有利于增加舞台的表演美感,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数字舞台技术进行多样化的舞美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刻板、固化的舞台表演模式。

(二)洋蛇灯与现代化三维立体效果相结合

时代的更新发展促进着舞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化的媒体设备可以通过叠加特技效果等手段进行三维立体效果的展现与运用,对洋蛇灯的舞台表演进行一系列具體的技术处理和效果整合,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对表演形式的束缚,使得洋蛇灯的舞台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表现效果更加翔实,观众的视听效果更加震撼。在表演的场景上,以数字化的三维场景舞台转换方式去代替旧时人工搭建的舞台场景,让舞台的场景根据洋蛇灯表演过程中的需要进行自主切换,使得表演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舞台的升降与旋转凹凸去实现洋蛇灯表演中高难度的表演动作,缓解了表演的难度,使得如“四蟒翻身”等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变得相对简单,并结合现代的表演道具“威亚”等去营造更加具体的舞台效果,更好地向观众展示洋蛇灯表演的魅力。

(三)洋蛇灯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对洋蛇灯的舞台表现效果进行深层次处理,可以更加突出展现洋蛇灯的舞台表演效果与文化魅力。在灯舞表演中,对表演人员的演出妆容与服饰等进行革新,结合现代化的影视化妆技术和影视服装设计手段,在妆容与服饰等方面结合洋蛇灯的“蛇形”元素等,有利于促进舞台表演形式上的整体性以及表演内容上的丰富性。同时,通过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突出了洋蛇灯的艺术特色,增添了舞台表演活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势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数字化的场景“虚拟”和“再次呈现”去促进洋蛇灯灯舞表演的舞台进步。在表演的层次上加入“鼓点”律动的音乐伴奏,通过音乐等丰富舞台,增加洋蛇灯的舞蹈表演活力。同时打破传统的固化理念,融合现代的灯光技术加以整合,烘托表演的故事情节变化,将人物感情地表现出来。

三、洋蛇灯的文化传承研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洋蛇灯文化是一种“活”的文化,也是一种“活”的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习惯的体现。也因此,在对于文化的传承上,“人”的因素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更是文化在传承、传播保护上的鲜活载体。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思想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文化的发展进行主观的判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得文化优秀的一面得以继承发扬、传承革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西县洋蛇灯,自身特有的当地风俗魅力与特殊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毫无疑问是优秀的民俗文化代表,但却因为一系列的文化观念原因造成了“肥东洋蛇灯”的差点失传。因此在面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意识,针对洋蛇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来实施方向的探索,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统筹规划与积极干预的合理导向,摒弃或变革不利于文化传承进步的守旧宗教思想,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规律。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力量并结合短视频技术的推广,促进对洋蛇灯文化内涵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走进这一非物质遗产文化。利用影像化技术与视频拍摄手段等对洋蛇灯进行影像记录与文化保护,让这一即将消失的文化瑰宝以独特样的形式记录下来,用影像载体继续将文化传播下去。通过后期软件去制作与项目相关的宣傳短片等,提高项目的宣传程度与在大众视野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洋蛇灯的文化发展与技术传承上,让洋蛇灯技术更好的传承下来。利用现代化新媒体软件技术制作与该项目相关的一系列文化表现符号,如宣传标志与项目勋章及标牌等,以此来提高该项目的文化活力,使项目文化发展具有导向性,主题更加鲜明,增加文化的活力与趣味性,从而使洋蛇灯文化能够得以发展传承,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四、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洋蛇灯舞更是非遗文化中辉煌而波澜壮阔的一笔。“洋蛇灯”在现今时代已渐渐消逝,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继承下去。因此, 我们要密切关注着洋蛇灯舞这一非遗文化的项目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考察和记录, 完善对洋蛇灯文化的系统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并结合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对灯舞表演进行系统化的革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表演文化的层次与内涵,通过不断更新舞台表演形式等手段,让洋蛇灯文化能够保持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性别 · 空间:肥东洋蛇灯的人类学研究[J].安徽大学,2014.

[2]叶键,叶蕤.发展与导向:“肥东洋蛇灯”的传承与保护[J].文艺争鸣,2011,(12).

[3]邢磊.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应用[J].艺术科技,2016,(11).

[4]高玲玲.舞台设计与舞台美术的表现与探讨[J]. 参花(上),2017,(04).

[5]李其名.从乡村仪式到文化景观:洋蛇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江淮论坛,2012,(03).

作者简介:

吕磊,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