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提升的影响

2021-09-10 07:22罗文雅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罗文雅

摘  要: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观世界的建立,而且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客观行为。体验式教学是符合当代潮流,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理念。从现实来看,体验式实践教学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具有提升作用,表现在增强教学认同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实施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效果提升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深化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创新策略:融入角色演绎,将“表演”与课堂相结合;融入课堂辩论,将学理与思辨相结合;融入社会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关键词:体验式实践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7-0125-04

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导向,强调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知识[1]。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而言,体验式实践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探索,以接纳、交流互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处理情绪、观念等问题,缓解心理困扰。”[2]实践证明,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提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如何深化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提升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一、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效果提升的表现

(一)有助于增强教学认同感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不足,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种心理健康课程模式更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单向说教中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弱化了听课体验。有的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讲授,强迫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全部学习内容,没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导致大学生既无法准确把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内涵,又降低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无法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体验式实践教学通过将实践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实践应用。通过一系列情境营造,融入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对课程内容的认同,提升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思辨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实施体验式教学,关键要丰富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主动实践,持续实践。从哲学的角度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检验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在反向思考中进一步深化认识,培养思辨能力,最后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并最终丰富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此外,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上,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情绪控制能力,都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环境下,教师不再一味地通过课件呈现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尊重其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不再产生枯燥感,进而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有利于增进师生的相互认同。“体验式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3],通过实践活动,调整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在实践中获得教师的认可。同时,教师在参与实践中也向学生展示了自身特有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另一面,引发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二是有利于师生共同体验课堂乐趣。教师在心理健康中不仅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融入情感互动,从而突破传统的“主动与被动”的教学关系,形成教与学的共同体,共同体验活动参与的乐趣。

二、深化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提升的策略

(一)融入角色演绎,将“表演”与课堂相结合

创设体验式实践教学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情境。为此,心理健康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情境的预设层面上下功夫,更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到情境当中。其中,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融入角色演绎的方式,将“表演”与课堂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呈现出该节课程中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相结合,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4]

演绎的内容可以根据课程大纲或教材,也可以有依据地进行“二次创作”。在演绎形式上,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分角色朗读,灵活运用小品、话剧、微视频等形式。其中,小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蕴含深刻的道理,将原有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话剧这种演绎形式也与小品类似,都是通过表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道理。此外,微视频是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比较新颖的演绎形式,与前者相比相对复杂,不仅需要预设故事大纲,还要在人员分工、拍摄等方面予以充分的设计。正是由于这种相对复杂的特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具有参与感与成就感。例如,辽宁师范大学就以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课为依托,每年例行举办心理剧微视频大赛。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微剧组”,分工明确,编剧、导演、拍摄、角色、后期剪辑一应俱全,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融入课堂辩论,将学理与思辨相结合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要鼓励大胆创新体验式实践课堂的组织形式。近年来,课堂辩论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将辩论与教学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应运而生。从现实来看,课堂辩论的趣味性不亚于角色演绎,能够将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知识内容的理解,通过语言互动的方式进行公开化的表达,实现学理与思辨的有效结合,锻炼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课堂辩论是一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符合体验式教学的要求。但课堂辩论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实践方式,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临场驾驭,能够巧妙地应对现场突发状况,使辩论活动既具备激烈的思想交锋,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又能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思考价值。

具体来说,将课堂辩论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中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一是合理预设辩论主题。主题设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具体的心理健康案例为辩论的对象。在辩论分组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均衡原则,使参与学生水平相当。二是要合理规划课堂辩论环节。对于心理健康课程而言,可以设计出心理现象分析(立论)、观点交换(攻辩)、干预措施讨论(自由辩论)和案例评估结论(总结陈词)等四个环节。教师要细化每个环节的规则,保障有序推进。“讨论时不要设立条条框框, 鼓励学生有话就说, 有话能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同时,做好辩论双方的情绪调控,避免出现偏激行为。三是要做好课堂辩论的总结评价。重点对辩论双方的逻辑论断、思辨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心理健康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辩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可充分利用胜负机制和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融入社会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是对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找到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再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实践干预活动,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核心仍然在于“实践”。事实上,角色演绎和课堂辩论虽然也属于实践范畴,但在空间层面仍然局限于教室内,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在完成基本理論知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融入社会实践,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为此,教师要将教学场所搬到室外,走向社会,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活动,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组织心理健康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过程的调查研究,做好学生行为表现的记录,并通过课后反馈机制使学生了解。反馈不仅要体现出存在的问题,还要有一定建设性的内容,比如提出实践活动的改进建议,或分享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颖看法,在交流分享中与学生深度交流,促进共同进步成长。例如,在讲授挫折应对与成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与当地残联进行沟通,组织一场由学生与聋哑人一同参与的排球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聋哑人更加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可将对这场比赛的看法与感悟以课后的反馈机制与学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保持乐观态度,从容应对挫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效果提升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有进一步深化提升的空间。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不应囿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要勇于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增强学生对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认同感与参与度,以达到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刘玉玲,梁宜勇,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7(06):73-76.

[2] 薛春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72- 73+79.

[3] 张澜,孙思宇.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95-97.

[4] 周丰. 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5):256-257.

[5] 黄小琴,刘丰林,舒剑萍,等. 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觉察与呈现[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6):225-226.

(荐稿人:蒋燕,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高级政工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