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困境与解决对策研究

2021-09-10 13:42陈燕梅
体育时空 2021年4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困境高校

陈燕梅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51-02

摘  要  田径教学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田径运动因其普适性和易开展性一直为高校学生所喜爱,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之一。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质量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本文在分析了高校田径教学训练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田径教学  困境  对策

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开展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大学生优秀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运动理念。同时,高校开展田径教学训练也有利于为国家培养、甄选出优异的体育运动人才,提升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然而,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间接导致学生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成绩也有所欠缺。出现这种问题与田径项目训练本身较为枯燥有关,田径运动没有球类运动富有趣味性,也不如健美操类富有激情。除此之外,高校田径教学训练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高校田径教学训练效果不理想。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基础性项目,近年来越来越为高校和相关专家学者所关注,认清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开展田径教学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对于提升田径教学训练质量、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田径运动特征以及开展田径教学训练的价值

田径运动其实是与人们日常活动最为密切的运动形式。很多田赛、径赛运动项目都起源于生活或生产活动,如跨栏跑起源于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标枪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捕猎行为。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跃、投掷等都与日常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说田径运动是群众参与度最高、最易开展的一类运动。长期坚持田径运动可以提升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锻炼参与者的意志品质以及培养活泼的性格。

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开展田径教学训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进行田径锻炼,可以提升各方面身体机能、调节心理情绪,在身体机能提升的同时养成不畏艰难、拼搏向上的精神品质;二是作为基础性体育项目,大学生在参与锻炼的同时,提升了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这为其他体育项目的参与打下了基礎;三是鉴于田径运动的易开展性,大学生在学习掌握了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能力后可以随时进行相关运动,这有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二、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困境与问题

(一)对田径教学训练不够重视,学生认知存在偏差

目前,大多高校以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田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田径教学训练在小学至高中的学段内已经完成,大学期间的田径教学作用不大。这种态度导致田径教学时长缩短,田径教学课上以自由体育活动为主。此情况下再加上学生的固有偏见,使得学生对田径运动以及田径教学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比如认为田径教学课程没什么可学的、不参加田径比赛就不需要进行田径训练等等。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态度散漫,参与积极性差,给田径教学训练带来困扰。

(二)田径教学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欠缺

田径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是指向教学训练项目和学生个体情况而言的。田径教学训练包括跑、跳、投掷类等多种运动项目,每种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短跑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爆发力;跨栏跑要求学生身体协调性强并且有较好弹跳力;长跑则要求学生有较强耐力素质;投掷项目要求学生核心力量素质更高。然而,学生个体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当前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很少能做到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选择适宜项目、因材施教的,针对不同田径运动项目没有给予专业性的训练指导,也没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田径教学训练的模式和方法不够多样化

教学训练的模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工作存在教学模式保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不变的上课形式、简单的重复训练导致教学训练效率低、过程枯燥、趣味性不足,预期的训练成果难以取得。

三、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困境的解决对策分析

(一)加强田径运动价值的宣传,提升高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田径运动及其教学训练的价值,才能在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投入应有的热情。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田径运动教研会、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邀请田径榜样人物演讲、在校园网或微信平台上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知识宣传等方式,让田径运动的价值深入人心,让高校和教师深刻认识到田径教学训练的重要性。同时,纠正学生对田径运动认知的偏差,让学生意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作用,为认真参与田径教学训练并坚持进行田径运动锻炼提供坚实的思想认知上的保障。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制定个性化的田径教学训练计划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运动技能,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果专业能力不足,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将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参加培训、持续学习、阶段性考核等措施可以促进田径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身体素质、心理兴趣倾向也不同。因此,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应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其自身训练需要的个性化训练计划。田径教师应首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找出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挖掘其运动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运动设备等生成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数据,力求制定出科学性、准确性较高的个性化田径训练计划。此外,再按计划进行训练过程中进行监测、反馈、适时调整训练量等,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按计划稳步提升田径运动技能。

(三)创新田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训练方法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来,新的教学模式在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已有诸多实践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还较少。高校和田径教师应努力创新,摒弃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毫无新意的重复训练,多尝试探究式教学、分层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在田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田径教学训练中注重训练场地、设备器械以及运动氛围的利用,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变换或组合利用,使田径教学训练更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坚持锻炼的毅力,增加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体会田径运动乐趣的同时,逐渐提升田径运动素养和技能水平。

四、结语

田径是体育运动中的基础性项目,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参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影响都是重大的。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开展旨在让大学生掌握田径运动技能、提升自身体质,形成科学健康的竞技、运动理念,养成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身心素质的习惯。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存在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训练不够重视、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不足、田径教学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有所欠缺、教学训练的模式和方法单调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工作的开展。要解决高校田径教学训练的困境,应从加强田径运动价值的宣传、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创新田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训练方法等来优化高校田径教学训练工作,最终达到提升田径教学训练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月.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1):59-60.

[2]李维军.刍议提升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1(06):47-49.

[3]史伟娟,安淑平.探析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创新机制的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19.

[4]周子轩.高校田径训练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2):188-189.

广州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困境高校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