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 “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21-09-10 07:22肖圣威何志才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一体化

肖圣威 何志才

摘  要: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我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当前,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化要求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同步发展,而“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应用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价值,探索其应用现状,针对性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赛-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9-0009-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未来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改革创新”,即在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上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的教师由于受到评价指标的限制而出现重研轻教的情况,导致教师放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出现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冲突。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是我国乃至世界大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主要职责,全世界的大学几乎都经历了从教学为主到科教并重的转变。德国柏林大学开拓性地建设了科教并重的综合型大学,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与科研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方面,教师将成熟的基础理论与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激发自身创新动力;在科研方面,教师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丰富和推新现有的理论,同时利用生动多样的案例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此后,大量类似的综合型大学得以创建并发展[1]。

当前,我国高校也在大力提倡科研与教学一体化教育模式,但依然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年纪较长的教师科研动力不足,导致最新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融进教学中;近年来大量涌入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加上学校对科研和教学的双重考核要求,使得青年教师容易形成重研轻教的观念。因此,高校有必要协调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应用型高校“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价值

(一)促使教师素养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培养指导工作中曾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导力量,台州学院工程教育认证及多年的课程改革经验表明,学科竞赛可以成为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紐带,竞赛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带入教学中,有助于将书本知识引入实际科研中。因此,推行高校“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传统的被动结构转化为创造结构,有力地保证了整体的教学质量[2]。

(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实行“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成果从“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在竞赛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教学-科研”共同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科研新知识的兴趣,活跃思维,在科研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意识,有针对性的创新。有别于传统的大实验和集中实践课程培训,竞赛的规模要小得多,这就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不落下每一位,通过紧密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三)辐射地方优势产业

竞赛项目不仅要求大学生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和科研实践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经历。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身科研成果同地域优势、地方产业优势相结合,一方面提升竞赛课题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把科研项目成果推广到地方产业,为地方产业和经济服务。

三、应用型高校“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一)高校评价指标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加大“破五唯”的力度,更加注重考查人才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然而这一观念在高校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其原因之一在于高校人才引进和相关考核制度不合理。随着各大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人才评价指标明显地侧重于科研成果,“非升即走”的观念深入青年教师的执教过程,加上青年教师自身习惯性的科研思维,使得这部分教师极易将工作重心偏向科研。

(二)科研与产业结合不足

科研与产业的结合程度不高也是现阶段“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没有竞赛纽带的连接,容易出现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况,降低整体的互动性,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当前的整体教学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优化[4]。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不高,整体的创新意识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守着一成不变的讲义,传授学生固定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教学经验和技巧,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而地方应用型高校也没能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广泛的实践课程培训。

(四)教研赛整体不完善

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还存在明显的不完善情况,未能充分发挥出模式的优势,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降低,与当前的课堂教学难以契合,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造成整体的教学受到影响,理论与实践结合形式化,难以提升教学质量。

四、应用型高校“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科研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创新,明确应用型高校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创新,优化现有教学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灵活运用“教-赛-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深入挖掘其模式的教学价值,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建立科研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整体重视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二)保证教学科研与地方产业相结合

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开展优化,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整合现有的资源,深入挖掘产业发挥的价值,将高校的特色与产业相结合,形成全新的发展体系,优化现有的发展思路,打造地方具有特色的高校,如开设特色专业课程,注重与行业的对接,进而保证人才需要与行业需求相契合,打造特色的发展之路。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应以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将其作为人才发展的参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策略,将产业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保证科研项目的合理性,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注重现阶段的产业与科研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产业的功能与优势,做好人才对接,打造特色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三)打造全新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师队伍,保证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奉献精神。教师应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人才的优势,将教师科研以科研竞赛或其他学生项目的形式加以推广,积极推动地方高校与当地优势产业的结合,整合现有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全面发展[6]。

(四)创新现有的“教-赛-研”机制

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应从多个角度创新,打造完整的“教-赛-研”一體化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理念的局限性,整合现有的资源,深入挖掘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为纽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借助高校掌握的硬件优化教学条件,创新现有的制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优化现有的体系,合理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发挥学科竞赛的纽带作用,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提升实践操作的目的。同时,高校应不断探索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红,李振陆,赵茂锦,等. 农业高职院校“教赛研一体化”推进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9(03):8-13.

[2] 孙琼,李桂村,隋丽娜,等. 高校教师“教”与“研”的博弈与共赢[J]. 高教学刊,2021(01):145-148.

[3] 刘冰,刘崇磊,潘海生. 地方高校“学训研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2(05):88-92.

[4] 马勇,陈通,苏红霞.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8,28(23):101-103.

[5] 李燕,张爱国,孟翔.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赛教融合型”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改进[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1):119.

[6] 张春新,邓航. 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J]. 当代美术家,2014(02):82-83.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一体化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