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群体研究

2021-09-10 07:22刘佳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摘要:智媒时代产生的第三道“数字鸿沟”,在人群之外区隔出了一批“数字移民”,而在该边缘群体中,中年农村女性群体得到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文本研究方法,依托“数字鸿沟”理论,聚焦中年农村女性群体,探究其生存现状、衍生心理、社会动因及启示。本文认为,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目前存在数量骤增、身心分离和充当清客三类特征,产生原因包括现代性国家形成、社会环境施压及个体无意义感消解三个方面。最后,对智能技术和社会的相伴相生作出反思和展望,为研究当代“数字移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年农村女性;群体研究;“数字鸿沟”;“数字移民”;“数字土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074-02

纵观古今,没有一个时代能同当下一般和科技紧紧相连。然而,人类在最大限度依附技术的同时,也被技术分化得最为彻底。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应用的失衡产生了“数字鸿沟”[1],致使社会内部群体之间产生难以完全消弭的差异。在第一道“数字鸿沟”技术设备接入差距和第二道“数字鸿沟”用户使用技能差距之外,新近出现的第三道“数字鸿沟”则更关注不同群体使用互联网产生的结果差异。

随着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出现,移民群体区隔愈发细化,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发生了一定改变。腾讯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2]提出了衡量数字经济平均度的“数字基尼系数”。测算显示,中国2017年的数字基尼系数为0.59,该结论表明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以年龄为划分依据,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与人至中年才跻身网络世界的“数字移民”也存在差距。其中,老年群体的网络生存现状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黄晨熹[3]、刘爽[4]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智媒时代老年群体对科技生活掌控力的下降。除此之外,区域“数字鸿沟”和年龄“数字鸿沟”的交叠之处还隐匿着一个关注度较低的移民群体——部分中年农村人群。该群体与数字网络的关系并非单纯融合或背离,但因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的缺失与“网络土著”产生差距。在短视频领域,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女性用户占比已达61.7%[5]。女性因性格特征活跃于社交平台之中,同时因数字技能、传统性别观念而面临挑战。

在技术与生活紧密交织的当下,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面临何种现状?她们会产生何种行为,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数字鸿沟”视角,探讨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群体的现状及其成因、启示。

一、身处“数字鸿沟”的中年农村女性

(一)知沟之隔:身体在场与理性缺位

传播大家彼得斯曾言,过去交流成功的标志是触摸灵魂,现在是触摸肉体[6]。置身移动短视频时代,“身体在场”的定义被不断推翻、重建,“肉体的触摸”被横亘在远距离的屏幕之外,却又不断通过数字技术再现。用户利用滤镜、特效、剪辑等手段向外界展示其精心营造的自我形象,通过数字模拟下的身体在场,吸引特定人群以获取流量和关注。在“数字土著”面前,这种通过泡沫般肉身接触构建的信任,幻灭得异常轻易,然而面对相同场景的中年人,却屡次掉入虚假的漩涡之中。

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差别正体现于此,中年群体尤其农村中年群体拥有同年轻人一样的设备接入、软件使用等条件,却缺少相应的智能技术理论知识傍身,他们中的部分人群无法衡量虚拟与现实的距离。“假靳东”事件中的黄阿姨,疯狂迷恋上了其他用户视频软件中合成的演员靳东,并声称两人已通过短视频互表心意。事件爆出后,利用抠图、剪辑、配音等低劣技巧合成的视频,让许多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何黄阿姨会因此被骗。而事实是,由于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存在,在这类“假靳东”的账号背后,有成千上万名中年女性被智媒浪潮拍倒,对如此滑稽之事深信不疑、付诸真心。

(二)人群之外:“数字土著”的现代清客

斯蒂芬森提出,传播本身作为一种游戏而非信息,传播过程一切关乎快乐,快乐就好[7]。在智媒时代,社交平台依托算法推荐技术,将游戏化倾向推至巅峰。“假靳东”事件一经报道,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评论中罗列着对中年女性尤其中年农村女性种种“非理智”行为的反感、嬉笑,以及针对涉事明星的打趣段子。

对率先进入网络世界的民众而言,此种“落后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却又因实施主体的中年农村女性身份,拥有了合理性。他们自觉将以黄阿姨为首的中年农村女性划归到了数字世界的边缘地带,用看客的心情观赏着她们格格不入的行为,以局外人身份对她们的心理进行解读。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被“数字鸿沟”和“情感鸿沟”共同区隔在人群之外,身处网络世界同时为其中的人们提供娱乐。

二、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的动因分析

中年“数字移民”群体登上了互联网的末班车,却与网络世界中的人存在隔阂,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阿姨们愿意相信、依赖此类视频,甚至面对嘲讽和指责,反而更执着于假象?下文从三个方面对“数字移民”的成因展开讨論。

(一)奋力一搏:现代性重塑自我认同

在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中,选择空前丰富、信息极度嘈杂的当下,铸就了万千个体的迷茫和沉重,重塑着他们的自我认同[8]。在中国,“50后”“60后”“70后”的女性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社会转型期的动荡、群体价值观的剧变都影响着她们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几十年来,老旧的性别规范逐渐受到冲击,女性的地位以及经济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个人的诉求开始萌发并逐渐得到重视。

移动互联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个人诉求与社会规范的交锋对峙中,为中年女性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假靳东”视频下直抒胸臆的评论体现出了现代中年女性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中年农村女性的自我觉醒。她们敢于突破世俗束缚,颠覆了以往沉默寡言、温柔内敛的形象,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对自身形象的重构。

(二)沉默反抗:群体压力与性别歧视

目前,不少女性依旧被强调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的工具化价值,在此过程中,她们作为人的基本需求被忽视乃至抹杀,比如爱、情感交流。这种对情感的需求在农村女性身上更为常见,她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过早进入家庭,没有自己的事业,长久囿于柴米油盐的狭小范围。社会规范迫使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压抑不满情绪,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则给了她们疏解的机会。

视频下“姐每天五点上班,搞两小时卫生就要去买菜、做饭”“姐一生受苦为了这个家,我是他家老黄牛”“马上12点了,为了看孩子到现在手机还没拿到手”等评论,正是这些被家庭、社会赋予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村女性的生活纪实。她们在虚拟空间里抒发愁绪和疲累,表达对社会分工和生活地位的不满,用最隐蔽和虚拟的方式对命运进行反抗。

(三)关怀移位:存在无意义感的消解

中年农村女性群体起初因为学习能力、生活环境等因素,无法区分拙劣的合成视频与现实,然而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的却是信息科技的家庭反哺、亲友互助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在现实中,中年农村女性作为互联网最被动的消费者,后辈的忽视和丈夫的讽刺会加重她们对自己存在感过低的焦虑。

现实生活的冰冷,助推中年农村女性依赖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依靠和“靳东弟弟”的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获得个体所追求的价值与肯定,有力地消解了家庭带来的存在无意义感。借助虚拟的形象和声音,中年农村女性们收到了移位后的关怀,得到了真实的慰藉。

三、结语

技术填平鸿沟又创造新的沟壑,中年农村女性“数字移民”因技术发展跨越了接入沟和使用沟,却被遗落至第三道“数字鸿沟”。大体量的人群看似融入主流,实则还是因较低的媒介素养被“数字土著”看作互联网世界中的异类。中年农村女性成为“数字‘遗’民”的原因和时代紧紧相连,现代化国家的形成、女性思想的解放、科技的发展,都为她们进入智媒时代提供了基础。然而相关理论知识和家人关怀的缺位,使她们更多地把虚拟网络当作唯一真实可靠的情绪出口,在那里發起对现实生活的反抗和对个人存在意义的探寻。

在呼吁关注中年女性群体尤其是中年农村女性群体,填平第三道“数字鸿沟”之外,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科技发展和个人知识积累的差额始终存在并不断增长,“遗民”的范围不可避免地一扩再扩。在超真实不断逼近的世界中,“遗民”的称号成为一种警醒,提醒所有生活在技术之下的人,始终保持对科技的敬畏,谨防自我迷失。同时,我们更要谨防因技术造成的人群分化。民胞物与的规训,提醒我们包容相异群体,爱必兼爱,用和谐推动、见证人类与技术的下一步融合。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权利的转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30.

[2] 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DB/OL].腾讯研究院,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 0424/8030110062002020.shtm,2019-04-25.

[3] 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新媒体研究,2020(2):142.

[4] 刘爽.经济导向与文化环境——当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形成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0(10):92.

[5] 2020年中国女性互联网消费现状、女性购物决策因素及不同女性消费发展趋势分析[DB/OL].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s://www.chyxx.com/industry/ 202005/863974.html,2020-05-18.

[6]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89.

[7] 邱源子.游戏化传播——后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之意义[J].青年记者,2018(23):13.

[8]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3.

作者简介:刘佳欣(1999—),女,天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互联网信息。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