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09-10 07:22
清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步走短板三农

本刊记者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过去单提“农业现代化”不同,这是党和国家文献中首次明确增加了“农村现代化”这一内容,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任重道远。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定为当年“三农”工作的总方针,并要求全党及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千方百计将总方针落到实处。

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我国的扶持政策囊括方方面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样需要出台实打实的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有关“三农”领域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如2015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7年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些政策意见涵盖农业扶持、农村创业扶持、家庭农场扶持等方方面面,实打实地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大利好。

山东潍坊是“农圣”贾思勰故里,农耕文明历史久远,作为我国农业大市,潍坊探索形成的“诸城模式” “潍坊模式” “寿光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2020年8月,中共潍坊市委办公室、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主要包括优先考虑干部配备,建立“三农”干部正向激励机制;优先满足要素配置,建立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优先保障资金投入,建立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惠農富农强农之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切实把“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实处,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坚强保障。

山东潍坊只是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的省市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高水平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方能谱写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众多农村得以旧貌换新颜,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局限,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多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有些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制约我国“三农”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仍比较多。

“三农”领域的短板体现在许多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农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还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的任务艰巨,应分步、有序地加以解决。

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党中央确立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提出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的政策要求,如及时雨一般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劲的物质动能,为各地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底气、提振了士气。此外,近年来国开行、农发行、农行等机构也充分发挥金融领域的积极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积极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是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腿短板的必然要求,保障是否到位,也是衡量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发展能力、检验政治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四川崇州市采取规划统筹、资金统筹、建设统筹的“三统筹”路径,探索构建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的多元投入格局,采取“多个漏斗进、一个漏斗出”,统筹使用资金,按规划集中投放、逐步推进,统筹建设农田水利、公共设施、产业配套、生态环境等,很好地避免了建设资金“撒胡椒面”“单兵突进”等情况的出现。

此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补齐“三农”短板是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投入是补齐“三农”短板的根本途径。

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一环扣着一环,彼此相互制约。除了资金支持,同样也应该聚集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产业;完善机制,激发人才发展活力,补齐人才发展短板,并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头雁的示范宣传带动作用,强化正向激励作用。只有将这些短板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的差距才能缩小,乡村的全面振兴才有可依赖的基础,才能真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内含于乡村振兴之中的。应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加快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生产水平的同时,农村工作也不能忽略人居环境的改善,应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和科技素质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也需重点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湖南省张家界市索溪峪街道把9个村(社区)划分为44个屋场网格,在每个网格都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小广场,电子显示屏、广播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文体活动,还会定期举办宣传下乡、农民夜校等活动。索溪峪街道党工委书记杜修勇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每一场(活动)都要有‘干货’,让老百姓真正有一个公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的场地。来广场上的人多了以后,就把他们慢慢地转化成志愿者队伍。通过这些形式,老百姓打牌的少了,纠纷少了,邻里关系处理好了。”

猜你喜欢
三步走短板三农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