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

2021-09-10 07:22向缓巧
今古文创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

【摘要】 作为“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电影《阿诗玛》是根据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的撒尼支系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而成,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影片讲述了勤劳美丽的阿诗玛和勇敢的阿黑与以阿支为代表的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使得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关注,逐渐形成了从《阿诗玛》到“阿诗玛文化”的转变。但时代的变迁与数字媒介的出现,彝族撒尼人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冲击,学界开始对《阿诗玛》传统民间文化的消逝产生深深的担忧。文章主要从受众的角度来对经典电影《阿诗玛》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再解读。

【关键词】 《阿诗玛》;再解读;集体无意识;期待视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34-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科技的迅猛发展,“读图时代”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视觉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写着我们的社会,图像传播对文字传播的侵蚀,使得学界开始对《阿诗玛》传统民间文化的消逝产生深深的担忧。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记录工具,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少数民族电影也可以上传到网上,成为一个向大家展示少数民族独特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的窗口,供大家在网上随意观看、留言、发送弹幕,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并且他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障碍,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在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传播,在全球文化激烈的竞争中“向外输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传递中国声音。

一、“期待视野”的满足与超越:从民间文学到电影经典

姚斯试图从“期待视野”来说明读者阅读作品的主动性,“期待视野”是姚斯基本理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最重要的理论文章的“方法论顶梁柱”。然而,尽管姚斯多次提到“期待视野”,他的著作中却并未对期待视野做出过明确的定义。学界对此议论不一,这里取朱立元先生的说法:所谓“期待视界”,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同理,阅读文学作品与观影都离不开受众,以姚斯的“期待视野”来分析电影,受众的期待视野满足与超越也是至关重要的。

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自问世以来,就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广为流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64年,由刘琼执导将其改编成电影,最开始在小范围内放映,1979年元旦才在国内公映,影片上映后引起较大反响,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实现了对受众期待视野的满足。

从民间文化到经典电影的转变,受众的民族文化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着的动态过程,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为电影既是一个动态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它包含了读者对民间文化的接受,导演对民间文化的接受以及改编之后依旧受到观众喜爱,这实际体现出来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心理深层结构包含着祖先在内的各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体验。许多无意识的概念产生于人类的史前史中,表现在远古的神话里,这一蕴藏在人的心灵最深处的潜在力量对人们的精神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累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尽管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实践活动等不同,但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期浸染下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审美心理、审美习惯与人生态度,造就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更替与变换中,它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积淀下来,构成一代人的心理模式。古代传统观念、传统文化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个体生活得以后天获得性遗传,这些“集体无意识”的传统观念,对于每一代人来说,几乎都是先天和本能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观影受众长期受华夏文明的熏陶与浸染,儒家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塑造,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所以电影《阿诗玛》公映后取得成功,受众对《阿诗玛》的较高评价,反映了电影《阿诗玛》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而这种打破了时空界限的民间文学传播,电影《阿诗玛》在今天依旧还有大量受众,影片中的场景设置、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传唱以及电影《阿诗玛》对叙事长诗进行了时代性的改编仍得到受众认可,产生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体现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灵深处记忆产生共鸣,从而完成受众期待视野的契合。

王岳川先生提出“读者的阅读感受与其期待视野一致,读者便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相反,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期待视野,便感到振奋,这种新体验便丰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视野。”电影《阿诗玛》放映后取得成功,实现了受众期待视野的满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受众原有的“期待视野”被打破或拓展,新体验便形成了超越视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与水资源是我们曾赖以生存的基础,全球化的浪潮下“领地拆迁”成了时代性的标志,面对城市化飞速发展中冰冷、疏离的钢筋水泥,周围环境的急速恶化,电影《阿诗玛》记录下的未被城市化侵染的自然形成的乡村中的山水、泥土带给人的亲近、熟悉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本身超出现在日常生活经验,影片中自然山水引起受众对过去村庄的一种怀旧情怀,而影片所塑造的怀旧实际是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幻境”,赢得受众情感的需要,唤起受众过往岁月记忆、记忆的寄托物的美好回忆以及城镇化的冲击造成“快餐式”情感、家园回不去的痛苦,受众在看電影的过程中被影片所吸引,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达到怀旧与治愈的效果。

此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阿诗玛》频频在许多媒体平台展现,不少评论、弹幕表示,对那个时代的风景山水、人们的纯粹感情以及彝族载歌载舞的生活也表示出向往,对主演们的演技、主演杨丽坤的美貌由衷感叹,这与影片所讲述勤劳美丽阿诗玛和勇敢的阿黑与以阿支为代表的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受众的期待视野,令受众观看以后达到一种振奋的体验,这种新体验丰富和拓展了《阿诗玛》本身的期待视野,受众期待视野有了一个满足到超越的动态过程。

二、媒介的介入: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撒尼民间文学经典《阿诗玛》的原形态是使用口传诗体语言在云南省石林县彝族自治县撒尼人聚居区流传,是撒尼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0年开始对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进行搜集、挖掘、整理,1959年李广田受命重新整理《阿诗玛》,直到1960年才正式出版。

文本《阿诗玛》出版后影响巨大,1964年由云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出,李广田任文学顾问,刘琼执导,将其改编成电影。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成为主流,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知识的快速更迭,自媒体传播技术的普及,人们对网络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应接不暇,信息快速的传播流通,人被信息的洪流裹挟着,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社会人心浮躁。传统的阅读方式遭遇到数字化危机,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很难有读者愿意静下来阅读一部民间文学经典读本,更别提进行口头文本传承民间文学,这引发学界开始对传统民间文学《阿诗玛》渐渐淡出观众视野产生深深的担忧。

但必须承认,传统阅读式微的状况下,大众传媒扩张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携的阅读载体,也给民间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媒介的介入,传统民间文学在互联网作用下衍生出网络民间文学新形态。程丹阳在其论文中对网络民间文学下了如下定义:在数字媒介时代,民间文学正以网络为文化路径和存在式样进行复归与转型,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发展态势。面对数字媒介的发展,传统民间文学以众声喧哗的姿态粉墨登场,一些经典影片不再只是在特定时空中播放,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载体将其传到网上,供大家随意观看,网上留言,全民参与的大众批评在短时间内兴起,互联网赋予了每个人发声的权利,网络的隐秘性,使得影评人更能真正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民间文学《阿诗玛》并没有淡出大众视野,它仍是活在民间的“阿诗玛”,这从各平台播放次数以及评论可以得出。

据搜索得知:电影《阿诗玛》优酷视频评分7.9分,页面显示175热评;腾讯视频评分8.4分,135.7万次播放,页面显示355热评;爱奇艺评分8.1分,页面119热评;乐视网评分7.8分,101.3万次播放;哔哩哔哩播放量最高的为3.1万,除屏幕上的弹幕页面评论88条。这里仅以电影《阿诗玛》播放流量较大媒体平台作为参考,不包括其他自营媒体对其在网上上传与传播。其他如《阿诗玛》在地方传唱,音乐形式改编(交响组曲、笛子、摇滚)、综艺选秀节目(“回声嘹亮”“我是大明星”“歌从黄河来”)以及戴玉强、陆毅、赵薇、刘欢、宋祖英等知名明星歌手对其进行演唱,一定程度上是在受众期待视野的接受下对民间文学《阿诗玛》进行了一种动态的传承与重构,并在原有的基础进行时代性的改编,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三、重塑“阿诗玛”文化,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叙事长诗《阿诗玛》经历了口头传承到影像传承的历程,由民间文学改编成电影,创作者在电影中加入音乐舞蹈元素,并在阿黑和阿诗玛“兄妹关系”还是“情侣关系”做了成功的取舍,同时赋予影片反抗压迫的时代性主题,影片上映后得到受众青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民间文学《阿诗玛》有效的传播与传承。经过电影改编,“阿诗玛”作为少数民族艺术形象迅速走进大众并为大众喜爱,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阿诗玛”被建构为石林地区的“品牌代言人”,形成了“阿诗玛”产业链。普通蘸水被叫作“阿诗玛”蘸水,普通米酒被叫作“阿诗玛”咖啡,广告商推动下的“阿诗玛名烟”,导游设定下的“寻找阿诗玛”想象之旅等等,“阿诗玛”逐渐成为碎片化的、失去灵魂的消费符号。在石林,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打上了“阿诗玛”的标签,连人也参与其中,所有女子都是阿诗玛,所有男子都是阿黑哥,“阿诗玛”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泛滥化,失去了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在石林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阿诗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带动了石林地区甚至整个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对“阿诗玛”符号式、标签式的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态继承与变异,这值得我们深思,在重塑“阿诗玛文化”时不仅仅只是把石林县变成阿着底乡,将石林县的一草一木贴上“阿诗玛”标签,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民间文化也应该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阿诗玛文化”的重塑应立足于传统民间文化,打造出云南石林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并要处理好旅游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让其发挥出精神文化盛宴的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出现,它具有欣赏、娱乐、审美的功能,同时它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影像的出现能准确地将人类生活更为全面的保留下来,呈现出更为多元的活性传承,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而电影不失为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坚定文化自信最好的方式是用多民族人民的生活表现真实的中国。

电影《阿诗玛》播出后,获得首届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电影的在国内外获奖,一方面是勤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产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文化自信。电影作为一个“向外”传播的窗口,它拥有超出国界的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艺术,通过电影这种最直接快捷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让国外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

在当今商业娱乐大片盛行的潮流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带来的原汁原味的独特的民族生活,与好莱坞大片塑造的“电影梦工厂”形成鲜明对比,真实的中国更能触碰人与人内心世界的相同,更能打造出我们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认同感。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国不但要成为经济大国,也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电影《阿诗玛》就是根植于我们中华文化母体而重構的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向世界塑造了属于我们中国独特的银屏形象与文化特有的魅力,去赢得国际同行和受众的尊重与认同,既保留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集体智慧,同时也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冲击下,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自信的建构离不开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其中也包含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吸收。中国文化是由56个民族参与的多元文化,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默默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少数民族电影文化也是这百花中的一员,并且成为我国展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由于改革开放缩小了整个中国在经济上、思想意识上、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少数民族的形象在民族电影里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少数民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成他们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极具个性,通过银幕将他们民族最美好的精神品格表达出来,实现了电影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的作用,不少影片代表中国电影面向全世界,进入与世界的交流并成为我国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H · R · 姚斯,R · C · 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39.

[2] 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3.

[3] 章柏青.中国电影受众观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153.

[4] 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5.

[5] 程丹阳.网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新形态[J].江西社会科学,2017(06):102-108.

[6] 王梦婷.优秀传统视域下的文化自信构建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06-208.

[7] 王雪.“阿诗玛”文化的再建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8] 萨支山.《阿诗玛》的改编策略与民间文本的多元传承[J].民间文化论坛,2018(06):79-86.

作者简介:

向缓巧,女,苗族,湖南邵阳人,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学。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
简·爱形象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论尧斯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浅谈盲人无障碍电影的选择与出路
“期待视野”下的小学生“赏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