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理论下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2021-09-10 07:22崔杰
今古文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偏误成因对策

【摘要】 维吾尔语动词时态既是维吾尔语学习者习得维吾尔语的一个难点,也是维吾尔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维吾尔语学习者在习得维吾尔语时,动词时态的学习偏误频率较高,这对他们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以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研究对象,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偏误分析法、抽样调查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维吾尔语学习者提高维吾尔语综合语言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母语迁移理论;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偏误;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109-02

一、引言

母语迁移理论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母语的負迁移会导致学习偏误。

偏误是指目的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对目的语发生了偏离。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偏误分析法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其来源,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的方法[2]。偏误类型主要分为遗漏、误加、误用。遗漏是在动词时态中没有一些必要的因素。误加是指在不应该使用该动词时态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动词时态成分。误用是指由于在一个动词时态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二、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动词时态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现阶段研究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本专业本科学生的调查。以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维吾尔语专业学生本科2017级30名同学《初级综合维吾尔语课程》和本科2015级25名同学《初级综合维吾尔语课程》作业本共55本作业本,分类整理得出维吾尔语动词时态主要偏误类型是:遗漏附加成分,误加附加成分和误用附加成分。调查总计偏误数292,其中遗漏附加成分数58,误加附加成分数138,误用附加成分数96。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误加附加成分的偏误最突出,占60.8%,误用附加成分的偏误较突出,占48.9% ,遗漏附加成分的偏误较少,占29%。

三、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动词时态学习的偏误成因分析

(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是指在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初期,当发生迁移的两种语言的结构相去甚远时,便产生的负迁移,或称作干扰发生而出现错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期,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的结构规则的影响,在学习新的时态的时候,会对之前学过的时态产生消极的迁移作用,汉语属于孤立语,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首先,汉语和维吾尔语在体现动词时态的方式上有区别,汉语动词时态的表达用的是词汇手段,而维吾尔语则用的是语法手段,[3]维吾尔语是通过动词本身形态的变化来表示动词的时态的,维吾尔语有丰富的附加成分和元音和谐规律,但是在汉语中却没有这种规则。从而出现偏误。

因为汉语在动词时态的表达对附加成分没有要求,所以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初期学习动词时态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导致遗漏动词时态附加成分的学习偏误。例如:

1.“我马上去。”

mɛn hazir bar.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初期一般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将词义的对应关系单一化和简单化,通过组词的方式一对一对应的构成句子,翻译成mɛn hazir bar,“我马上去。”是一般将来时,在维吾尔语中翻译是mɛn hazir barmɛn但却没有翻译完整,从而遗漏了动词时态附加成分。例如:

2.“我们听到了。”

biz aŋlatuq.

因为在维吾尔语动词附加成分中要遵循元音和谐规律,而且此句中出现弱化元音的现象,所以大多数学生误加动词附加成分翻译为biz aŋlatuq,而此句的正确翻译是biz aŋliduq.这就是因为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语法规则,从而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发生误加附加成分的偏误。

3.“你明天去巴扎。”

siz  ɛtɛ bazarɣa bardu.

既误用了动词时态,也误用了人称。这就是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初期学习动词时态时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动词时态附加成分的使用,从而导致发生偏误。

而且通过调查分析和自身经历,发现大多数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初期学习维吾尔语动词时态时习惯将所有的时态附加成分使用成第三人称一般将来时形式。例如“我回家了”“我要回家”“我现在回家”习惯翻译成mɛn ɵjgɛ qajtidu.

(二)没有掌握好目标语言基础性知识和规律

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基础性知识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语言规则方面给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带来很大难度。尤其是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元音和辅音和谐规律。元音和谐规律要求在一个词中同时出现的几个原因必须按照一定的性质,范围,和顺序排列起来,各元音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模式,以前元音音节结尾的词要添加前元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以后元音音节结尾的词要添加后元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4]。辅音的和谐规律也叫辅音的顺同化,以清辅音音节结尾的词要添加清辅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以浊辅音音节结尾的词要添加浊辅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5]。然而在学习中以元音音节结尾的词没有元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以辅音音节结尾的词没有添加辅音音节开头的动词附加成分,进而产生了偏误。例如:

1.“我们下课了。”

biz dɛrstitn ʧyʃituq.

却翻译成biz dɛrstitn ʧyʃduq.ʧyʃ由清辅音结尾,所以后面必须加有清辅音开头的附加成分tuq,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和谐规律,所以学生加了duq。这导致了误加的学习偏误。

2.“你们去哪里?”

silɛrnɛgɛ bar silɛr?

却翻译成silɛr nɛgɛ bar siz.因为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动词时态人称附加成分的基础性知识,导致句子中主谓不一致,单复数形式不一致的学习偏误。

3.“我明天去。”

mɛn  ɛtɛ  barimɛn.

却翻译成mɛn ɛtɛ bardim.没有掌握好维吾尔语动词各个时态形式的基础性知识。用错时态,将句子表达的时态用另一种时态表达。

四、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学习偏误对策分析

(一)有效利用母语规则的正迁移

在二语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母语规则的正迁移影响,而且有些目的语相近或相对等的规则能够很高程度的帮助学习者正确掌握动词时态和避免相关的学习偏误。

汉语借助“了”“过”“正在”“着”“正”“要”“就要”“将要”“会”等时态助词表示动词时態时,与维吾尔语所表示的动词时态是一致的。例如:

1.我今天吃过饭了。

mɛn bygyn tamaq jɛp boldum.

2.我正在吃饭。

mɛn tamaq jɛwatimɛn.

3.我会写完。

mɛn jezip bolimɛn.

维吾尔语是通过动词本身形态的变化来表示动词的时态的,而且这些附加成分是固定的。所以学习者可以有效利用母语规则的正迁移。

(二)熟练掌握好目标语言基础性知识和规律

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偏误。熟练掌握维吾尔语动词时态类型性,基础性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维吾尔语动词时态附加成分要遵循元音辅音和谐规律,要熟练掌握维吾尔语八个元音前元音和后元音之分和24个辅音的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掌握好前、后、央元音的变化规律,掌握好辅音的清浊变化规律,掌握好维吾尔语语法上元辅音和谐和语音弱化的语法规律。

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进行对比和归纳,熟练掌握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各个人称附加成分,掌握好各个动词时态的形式和意义。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维吾尔语的学习尤其是在维吾尔语动词时态的学习上进行研究,分析出三种形式的动词时态偏误,即误加附加成分和误用附加成分,遗漏附加成分。大致了解了学习维吾尔语动词时态出现偏误原因,提出应该采取的对策,对维吾尔语学习者学习维吾尔语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滨宁.母语正迁移现象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8,(05):45-48.

[2]苏香瑞.浅析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的差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张敬仪.汉维动词时态的比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4):78-83.

[4]张铁山.试论回鹘文献语言的语音和谐[J].语言与翻译,2004,(02):32-35.

[5]古丽拉 · 阿东别克,艾尔肯 · 伊米尔.维吾尔文校对中常见错误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7):181-183.

作者简介:

崔杰,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偏误成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