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1-09-10 11:39丁君君
百花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丁君君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思政教育中的热点,对推动现代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不仅体现在思政课程理论层面,还要体现在各类专业课程当中。文章以高师钢琴课程为研究载体,介绍了课程思政与钢琴课程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望能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持续深化,全面育人目标日渐清晰。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我们要在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不忘初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文化基因,推动我国未来文化事业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担任着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重要使命,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课程思政融入高师钢琴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师钢琴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高师院校更要把此作为重要任务。钢琴课程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重视实践的技巧课。因为乐器本身属于西洋乐器,所以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钢琴过程中都会偏重外国音乐作品,出现“重洋轻中”的情况。钢琴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作品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国家,因此,将钢琴教学与思政背景下的德育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向,如何突破钢琴教学的局限性,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将钢琴教学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将音乐教学和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这些都必将在实践中探索,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革,建立高师钢琴教学德育模式,使音乐的德育作用得以充分展现,创造属于中国民族化的钢琴教育模式,使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互结合、融汇,为高师思政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二、高师钢琴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各类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协同作用。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充分发挥各类课程思政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构建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不足,丰富了思政教育的阵地,也初步构建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自提出后,便成为思政教育改革的指导方向。钢琴教育与课程思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思政改革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钢琴教学,还是思政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一致,为二者开展协同关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其二,钢琴教学和思政教育在精神层面有着相通之处。钢琴教学是在技术练习的基础上以达到精神层面的传达;思政教育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达到意识形态、思想道德、精神层面的升华,这些精神方面的相通之处为钢琴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三,二者在价值观的追求上是一致的。钢琴教育虽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但在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和谐的层面上,和思政教育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钢琴教育与课程思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极强的兼容性。把课程思政与高师钢琴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将会达到课堂育人的目标。

三、高师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基本都是以西方的钢琴作品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必定会讲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那么教师如何对西方的文化思想进行客观评价和吸收,将会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深挖钢琴教学中的思政教学作品,将这些内容扩充到钢琴教学中,并将其思政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首先,我们可以从钢琴作品的主题中发掘思政元素,例如《翻身的日子》《东方红》《解放区的天》等作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意境和韵味,领略中国钢琴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扬眉吐气的喜庆场景,体会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深入地讲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历史对人们的影响和美好生活的珍贵,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次,从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发掘思政教育元素。例如,《绣金匾》让学生体验民歌在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感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八路军的深厚情谊,深刻认识到当今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这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创作的作品,更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艺术展现。钢琴协奏曲《黄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作品,乐曲中汹涌澎湃的旋律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色彩斑斓的和弦展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作曲者悲愤的情绪和高昂的爱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最后,從钢琴作品的音乐特色中发掘思政教育元素。例如《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百鸟朝凤》等,作曲家对传统音乐进行改编移植,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领悟了中国钢琴作品背后浓厚的人文思想内涵,而且其创造性的完美改编,触动了学生学习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求知欲。这类具有浓厚音乐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教学中,要在“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建立钢琴教学德育模式,把钢琴教育与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强化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想。

其一,要突破钢琴教学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在围绕新课进行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弹奏,让学生感知作品;最后,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中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进行初步解决。在第二节课中,首先带领学生将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透彻解决;然后辅导学生弹奏作品,讨论遇到的技术难点,共同探讨作品的丰富内涵;最后教师提炼、升华作品内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钢琴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其二,强化高师钢琴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演练,鼓励学生走出琴房,迈向舞台,经常参加音乐会、交流会,调动学生的实践兴趣。在实践中以思政教学作品作为实践交流的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表演和交流讨论,亲身感受作品的精神力量。

我院本学期圆满举办了“钢琴梦·中国情——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展现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学成果:音乐会在双钢琴合奏《春节序曲》中拉开帷幕,热闹欢乐的旋律展现了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春节同歌共舞的欢腾场面。《浏阳河》舒缓悠扬,是对经典的完美传承,诉说着浏阳河这条英雄河流的深沉。欢快优美的《第一新疆舞曲》,绵长悠扬的《乌苏里船歌》展示着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双钢琴作品《京韵》,是以“国粹”京剧为题材,展现了传统京剧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双钢琴合奏《保卫黄河》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血火熔城,山河破碎,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救民族于危难。音乐会在《红旗颂》中接近尾声,双钢琴合奏跌宕起伏、舒展豪迈,是对祖国的深情赞颂。音乐会以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曲目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其中有对党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更有实现梦想的执着之力。此次音乐会让所有在场观众如沐春风,不仅展现了音乐学院教师与学生专业艺术水平,也激发了更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曲目的热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科专业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

这次演出钢琴教研室的老师和钢琴主修生全员参与,师生们在准备阶段刻苦练习、力求精益求精,这正是勤奋刻苦、恒心、毅力的集中表现。舞台表演则需要演奏者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师生在反复的练习和表演中心理素质必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坦然面对挫折和压力。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不谋而合。

其三,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内驱力,强化自我感悟。钢琴学习和思政教育都是贯穿一生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更需要高度的自律,一味的说教和刻意的灌输并不能得到持久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心倾听乐曲,理解乐曲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例如,《保卫黄河》中的爱国精神、《夕阳箫鼓》中的传统文化、《南海小哨兵》中青年一代蓬勃向上的朝气等等,从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教学目标。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与钢琴课程相结合,构建高师钢琴教学德育模式,需要整合相关资源,这给钢琴教学改革带来了压力。钢琴教育不同于德育教育,这两个不同的学科,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目前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扎实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无法胜任课程思政的重任。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深入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拓宽知识面,为开展钢琴思政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要定期对钢琴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培训,建立钢琴德育师资团队;教师要学习德育教学技能,提升知识广度和深度,强化德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钢琴德育教学工作。

四、结 语

在高师钢琴专业课程中,教师要结合钢琴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拥有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教师要始终明确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不可为了钢琴教学目标而放弃德育目标,也不能为了德育目标而放弃钢琴教学目标。应在钢琴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推动大学生道德品质与音乐素养双重发展。同时,教师要秉承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思政德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高师钢琴教学的深层融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南阳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SJYYB-049)。

参考文献

[1] 刘跃.关于地方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北方音乐,2017(6).

[2] 李花.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黄河之声,2018(02).

[3] 张建化.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J].吉林:当代音乐,2019(02).

[4]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18(04).

[5] 窦瑾,毛肄,吴婷婷.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北京:艺术教育,2019(10).

[6] 林静静.思政视域下德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J].湖北:戏剧之家,2020(19).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