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9次,满载乡情的绿皮火车

2021-09-10 07:22刘晓娜
今日重庆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皮车厢列车

刘晓娜

从重庆到遵义,高铁不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

而编号5629次的绿皮火车,早上9时许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出发,晚上8点过才能抵达遵义。

它慢悠悠地穿行在大山深处,串起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站:民福寺、夏坝、三江、石门坎、木竹河、三元坝、蒙渡、汇塘河、松坝……所到之处,或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胜景,或是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处处皆是风景。尤其是在春日里,大娄山的油菜花次第开放,层层叠叠的梯田透过车窗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而慢火车独特的风景,更在于车厢之内。

三月的一个阴雨天,我们在菜园坝登上了5629次绿皮火车,一张二十三块五的车票,换来了闲适放松的一天。“咣当咣当”的车轮声,最容易让人产生时空穿越的错觉,记忆深处的绿皮火车时代就这样一点点被唤醒。

从游客的视角看过去,车上的乘客与这列慢火车一样迷人。

几位大妈显然是这趟车的熟客,一点不介意速度的快慢。她们平日在城里照顾孙子,一到周末就坐上这列火车,回乡下老家照料一亩三分的菜地。在晚辈眼中这是奔波,而她们却乐在其中。来来往往中有一种放松与踏实,既来自远处的乡土,也来自这熟悉的慢火车。

在车厢里遇上67岁的李贤容时,她正低头玩抖音,开口问我的第一句话是“妹妹,你晓得咋个一键生成同款视频不”。我打开自己的手机流量,帮她下载了一个软件,简单示范之后她便学会了,开心得像个小女孩似的连声“谢谢”。闲聊中我了解到,她老家在江津夏坝,十几岁开始就坐这趟车,“那时家里穷,背了一背篼红苕坐火车到主城,就为了换几两粮票。”

儿子长大后在主城生活,她便跟着进城带孙子。十几年间,她依然乘坐这趟列车在城市与乡间往返。在她的记忆中,儿时的票价是一站两毛钱,“现在也不贵,从菜园坝坐到夏坝,也就五块钱。”

半個世纪里最大的变化无非是“原来车厢里人挤人,现在位置多得随便坐”。原因当然是更多人选择了自驾或高铁出行。

菜背篼,是李贤容每次坐车的标配。回去的时候是空的,返城时就装满了自家地里的时令蔬菜。往返10元换回的新鲜,怎么看都觉得划算。

在夏坝目送李贤容下车时,已过晌午。平日里从不午休的我,竟然在列车的鸣笛中睡着了。不急着赶路的人生,似是许久未体验过了,列车上的梦乡也异常安宁。

一觉醒来,列车已经驶入贵州境内,窗外已切换成另一种风光。正当我坐在窗边欣赏风景时,一股脑儿上来几位农村妇女,她们背上的背篼满得不能再满。与李贤容不同,她们没工夫玩手机,一上车就掏出背篼里的葱,一根根清理起来。

53岁的赵福英,一看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人,是这几位中手脚最麻利的一个,几个站的时间,一大篼葱子就在她手里变得干干净净。她要赶在火车到桐梓前把菜打理干净,下车就能卖钱。毕竟,桐梓的价格比太白高出不少,“行情好的时候,我一个月能卖七八千,几块钱的车票千值万值。”

相比之下,她们算是慢火车上时间观念最强的一拨人。在汇塘河站,我从一位吴姓大姐的竹筐里买到了板桥豆腐干,她将这趟列车运用到极致。每天早上,她在汇塘河坐上从遵义发车的5630次,11点40左右便能到桐梓,下午6点过再乘坐5629次返回。这“刚刚好”的福利,可是羡煞了车厢里其他卖菜的姐妹。

作为川黔铁路上唯一的绿皮火车,5629次/5630次分别从重庆、遵义双向发车,每天一趟,全程23.5元的票价。于我,这或许只是一种风景,而对于赵福英、李贤容们,这趟车所维系的却是一种生活。我望向车窗上贴着的一张“乡情列车”的窗花,突然明白这慢火车里坚守的温情。

猜你喜欢
绿皮车厢列车
动车与绿皮车
神奇的时光列车
温馨列车
列车上的失窃
春之列车
一朵
远去的绿皮火车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第9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