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幼儿捣乱行为的研究

2021-09-10 19:39蒋文琼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材料

蒋文琼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影响捣乱行为的产生因素。根据徐超(2011)在辽宁鞍山市某一幼儿园对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课程的观察研究报告分析,可以看出捣乱行为受男女性别差异的影响、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受讲课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影响以及忽视幼儿心理需求。男女性格是有差异的,女孩的性格偏安静、乖巧一些,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按照游戏规则或者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能维持比较长得时间;男孩的性格比较活泼、好动一些。老师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只能起到暂时的控制作用,在建构游戏较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捣乱行为。幼儿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看,幼儿大脑皮层尚未完全成熟,兴奋过程大干抑制过程,大脑对各器官动作的控制能力还报差,因而,会出现一些捣乱行为而且3—6岁幼儿正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和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成人的做法和要求有了不同的想法,以至于对成人不再百依百顺,而出现反抗行为,。所以同样会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有趣的英语课堂幼儿普遍不会发生捣乱行为,而抽象的数学课上捣乱行为就增多了,说明课堂的讲课方式与内容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老师设计活动内容时太过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导致捣乱行为的发生,因此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建构游戏的情境下,结合张华(2007)《建构游戏中幼儿欺负行为的有效矫正》的研究,指出幼儿欺负捣乱行为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杨翠美(2008)对幼儿园孩子一日生活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则是认为幼儿出现捣乱行为是因为幼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建构游戏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分享等,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幼儿可能会被忽视,没有参与游戏,而幼儿内心是想与小伙伴一起玩的,但又不知道用哪种方式,所以会采取一些“措施”如推倒积木、拿走积木等想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

二、、调查发现:

○1幼儿教师普遍表示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的捣乱行为的频次集中在较少、一般,其中男生的捣乱行为表现多粗鲁行为、侵犯扰乱别人等,而在三个年龄班段,说话行为女生均高于男生。在不同建构游戏材料中积木游戏中幼儿出现捣乱行为最多。

○2在建构游戏期间,多数幼儿教师选择了经常强调游戏规则,她们对捣乱的幼儿也很重视。

○3当建构游戏中捣乱行为发生时教师通常会采用以参与游戏的方式了解情况以及询问幼儿具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式。在介入时间点方面,教师通常选择先观察,必要时介入。

○4虽然教师介入后捣乱行为是减少的,但是幼儿基本是在一段时间内或者本节课上没有再出现捣乱行为,捣乱行为并不会因为教师的介入而完全消失。

三、原因分析:

1、在所研究的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种类密切相关,在建构游戏中积木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在幼儿园开展的也最为普遍,但是在积木游戏中往往幼儿面对的是大家都喜欢的积木材料 ,而积木材料常常出现少于人数的情况,并且每个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较大,而幼儿拼搭的作品又很容易被别人碰倒或弄坏同时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但是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行动,但积木游戏对幼儿合作交往的要求较高,所以很容易发生捣乱行为。

2、幼儿出现捣乱行为的频次较少、一般的原因是多数教师在建构游戏期间会经常强调游戏规则以及教师对较明显的捣乱行为较关注,容易忽略其他不明显的、细微的捣乱行为。

3、小中大班的老师大多认为粗鲁行为、侵犯扰乱别人以及叫嚷噪声属于建构游戏中的捣乱行为,而对于转方向、说话及做其他事则只有极少的老师认为这些是属于捣乱行为,从教师的角度看,前者的这些行为较为明显,而后者不太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我们的操作性定义中明确把上述所有选项都列为捣乱行为的一种。

4、三个年龄班段,说话行为女生均高于男生,而对于粗鲁、侵犯扰乱别人、叫嚷噪声等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这与3-6岁幼兒性别角色的发展有关,女孩的言语表达能力更强于男孩,男孩在身体上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

四、教育建议: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投放层次不一的材料。

幼儿的搭建水平是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为幼儿提供的建构材料也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例如:在小班初期阶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简单的、比较单一的建构材料,让孩子能够建构一些简单的造型,不会面对过于复杂的材和日已所适从;针对中班幼儿的建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增添一些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建构材料,并在活动中投放了大量的不同造型风格的建构图片,最大可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大班,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就应该更加丰富,应增添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木块、纸筒、透明材料等,这样既使幼儿搭建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突破,也保持了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幼儿出现捣乱行为的频次。

2、重视游戏中不易察觉的小事,把握教育契机

教师对建构游戏中出现的捣乱行为是重视的,但是比较注重的是一些显而易见的捣乱行为,如粗鲁行为、侵犯扰乱别人等,而对于转方向、说话、做其他事则认为比较正常,没有特别重视,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予不明显的一些行为多一些关注,注意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3而从男女发生捣乱行为类型特点来看,三个年龄班段,粗鲁、侵犯扰乱别人、叫嚷噪声等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但是说话行为女生均高于男生。因此教师在介入幼儿的捣乱行为时要依据他们自身的性别特征、性格特点,因人而异。

4.当幼儿在建构游戏时发生捣乱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捣乱行为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和时间点,而不仅仅只是采用以参与游戏的方式了解情况以及询问幼儿具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式。教师进行有效介入,要落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例如层次观察法,按需介入法,问题情境法,设疑共探法,介入共玩法等等。

5.虽然教师介入后捣乱行为是减少的,但是幼儿基本是在一段时间内或者本节课上没有再出现捣乱行为,捣乱行为并不会因为教师的介入而完全消失。说明我们对于幼儿建构游戏中出现的捣乱行为应该给与幼儿长期的观察与指导,而不是只停留在一段时间内。建构游戏中捣乱行为较多的幼儿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较多的捣乱行为,因此可以多领域整合对幼儿捣乱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五、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的教师对于幼儿的在建构游戏中的行为是否定义为捣乱行为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多以比较明显的粗鲁行为、侵犯扰乱别人行为等为主。

(2)不同的教师在看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捣乱行为时,采取的介入方式以及时间点也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教龄较长的教师更加注重规则,介入的方法选择也更加多样。

(3)不同的教师因为对于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出现捣乱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赵孝丽.如何恰当认识幼儿行为[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4).

[2] 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研究,2011.(2).

[3] 范玉茹.大型建构游戏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0.(4).

[4] 范玉茹.大型建构游戏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与教学.

[5] 徐超.4-5岁幼儿捣乱行为的观察报告[J].北方文学.2012(11):222-223

[6] 张华.建构游戏中幼儿欺负行为的有效矫正[J].幼教园地.2007(11):30-31

[7] 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12(夏):18-19

[8] 杨翠美我就是爱 捣乱[J]-育儿宝典2008(12)

[9] 谢敏娇幼儿教师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的“调皮”[J]-程教育研究 2015(5)

[10] 王秀芹.改善幼儿“调皮”行为的教育对策[J].幼教园地,2005.10.

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材料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有趣的积木
摇摇鹅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