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改革探讨

2021-09-10 23:56初海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改革路径乡村振兴

初海洋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聚万众之心、举全民之力共同推进。高校是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研成果及地方文化的集聚地,切实开展高校实践育人活动、不断改革与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应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主动参与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发展,这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可以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实践育人;实践困境;改革路径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实践育人提出的要求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培育文明乡风、树立鄉村文化自信不仅对乡村自身发展,而且对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期,树立乡村文化自信需要借助新形式、新媒介,使乡村文化紧随时代发展潮流。高校作为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的重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是促进高校人才引导广大农民做乡村优秀文化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的有效平台。开展高校实践活动既可以保持和修复乡村文化原始风貌,又能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并将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潮流相融汇,借助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全媒体渠道加以传播,促进乡村文化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2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实践困境

2.1创新高校实践方式,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深入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是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乡村产业升级需要正确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及时改进和创新实践育人活动方式。一是精准设计活动时间。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对实践育人时间的规定,综合考虑本校与本地区乡村产业的发展实际,及时修订优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界定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及各项内容的实施时间,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组建活动接续队伍。由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大学生组成“接力式”实践小队,在一组专业实践成员的活动开展结束之后,由另一组专业实践队伍接续工作。这可以避免乡村产业升级“半途而废”,并且由这些专业队伍接续实践计划,能够保证乡村产业的发展效果不受影响,帮助乡村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三是建立活动长效机制。对乡村的帮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短期帮扶了事,要注重建立健全高校实践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制定高校专业人才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期帮扶计划,使之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常规”活动,这既能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可以有效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2.2激发农民参与环保,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要让农民真正成为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当前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激发农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体性意识,需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改进宣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应本着坚定树立人民主体观念,尽快实现师生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实践教育的身份转变,加大对乡村居民的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微信及其他贴近乡村生活的方式方法,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广泛传递给乡村居民;第二,选树环保典型。协助乡村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先进户”“生态建设模范户”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示范,激发农民参与生态环保和建设的积极性,做到在农业生产与乡村产业发展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第三,阻止污染“下乡”。依法依规帮助与支持农民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企业向乡村转移,同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及时修复,为乡村居民创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2.3建设乡村实践基地,加快乡风文明培育

乡村实践基地是开展宣传教育服务、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目前高校实践育人基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乡村地区则分布较少,且没有形成长期对口帮扶计划。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必须拓展高校在乡村的实践基地,通过加强乡村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实现高校实践活动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乡村实践育人活动的财政投入,引导与鼓励社会捐赠,积极申请地方共建资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为乡村实践基地的持续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经费保障;二是承扬传统文化。高校实践活动团队要继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乡村设立传统文化学堂,建设一批传统国学讲堂示范点,为乡村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发展内涵;三是完善文化设施。加快完善乡村实践基地的配套设施,搭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大舞台、农民休闲广场、文化大礼堂等文化载体,切实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注重高校实践育人基地在城乡间合理分布,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在城乡融合进程中,通过以城带乡,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加快文明乡风建设进程。

2.4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改革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增强乡村治理效果,需构建完善的高校实践育人活动体制机制。一是优化乡村治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机制。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可以组建更多的与乡村治理紧密相关的专业小组,根据乡村干部和农民的认知结构与思维特点,把乡村治理和服务农民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乡村治理知识宣传教育方式,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健全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的工作体制与责任划分机制。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推动主体包括党政部门和高校,由于基层党政部门和高校之间的主体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高校实践活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改进现行的实践育人活动组织开展的工作体制和责任划分机制,合理界定基层党政部门与高校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责任,充分发挥各责任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乡村发展的帮扶作用;三是完善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风气形成机制。抓基层党建工作是提升乡村治理效果的有力举措,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党员到乡村担任“村官”,优化乡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严肃基层党组织纪律,形成促进乡村发展的良好政治风气,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组织基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根本之策。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增强乡村治理成效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但当前我国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在运行中面临着活动时间短、后续组织力不足、忽视农民广泛参与、城乡分布失衡、活动主体不明确等困境,迫切需要更新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改革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环保意识、着力建设乡村实践基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使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张燕,卢东宁.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4)

[2]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J].现代农业.2018(07)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300384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改革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预期、实践困境与效力发挥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