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1-09-10 01:20况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非遗传承

摘要:巴渝传统木作技艺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工艺价值,对巴渝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深远影响。而在工业化的今天,巴渝传统木作技艺又变成了脆弱的存在,传承与发展问题面临重重考验。在信息与科技快速变革的当下,数字化保护为传统技艺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重点讨论以数据库为载体的数字化保护方案,使巴渝传统木作技可以保存、共享和传续。

关键词:巴渝传统木作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

一、巴渝传统木作技艺概况

巴渝传统木作技艺主要指分布在巴渝(即重庆)地区的木作技术和雕刻技法,主要包括传统木结构建筑、传统木作家具和传统工艺品三个部分,圆雕、浮雕和透雕是其最为常见的三种表现手法。由于传统木作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而巴渝传统木作技艺散布在辖区各个区县及乡镇。

巴渝传统木作技艺历史悠久,世代传承至今。仅从现今保存下来的木作遗物结合口述史的整理看,大致經历了明代的发展壮大、清代的繁荣兴盛、清末至二十世纪末的衰落低潮、新世纪的转型新生几个时期。明朝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这直接推动了巴渝地区木作技艺的快速发展。其木作技艺水平已经非常成熟。这一时期的木作主要集中在建筑木作和雕刻上,也有一些家具制作,纯粹为了审美需要的雕刻基本没有出现。清朝时巴渝地区经济繁荣,当地富绅地主们相继都开始修建自己的庄院,这直接导致了木作技艺的繁荣。清末到改革开放前,由于时局长年动荡或是各种运动不断,修建大型庭院建筑逐渐减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生活极度艰辛,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忙于奔波,所以传统木雕手工艺相继失传,零星分布的民间艺人都以自学为主,生产的作品良莠不齐。文革时期,具有巴渝特色的本地木建、家具附属木雕被定为“四旧”,遭到销毁破坏。至新千年以来,人们经济状况转好,传统文化意识又开始逐渐提高,民间对木雕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木雕件都被当着古董买走,逐渐有人找上门来需要定制木雕产品,许多被长久废弃的古典老家具厂又重获生机。

二、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类别

巴渝传统木作技艺主要包括传统木结构建筑、传统木作家具和传统工艺品三个部分。

传统木结构建筑

1.结构:巴渝传统木结构建筑主要以穿斗式角形房顶木结构为主,也有空间跨度较大的天井庭院,同时还存在少量的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构架。

2.基本构件:屋架(柱、穿、挑)、纵向构架(枋、梁)、屋顶(檩条、椽、挡瓦板、封檐板)、大木构造(挑廊、转角楼)、小木作(板壁、栏杆、楼梯、楼地板、门、窗、垂)、石作(柱础)、瓦作(板瓦和脊饰)等。

3.题材: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

4.建房步骤:择屋基——平屋基——伐青山(伐木)——解木——架大码(划线、下料加工)——拼屋架——排扇立屋——上大梁——上屋顶——装板壁——装楼地板——细部装饰共12个大阶段。如果全部修好,还要包括:周围环境整治与植载、铺石板路、挖修屋檐下排水沟、建牲口房、建附属房间如烤烟房等。

5.建筑装饰:巴渝地区传统干栏建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多富有浓郁的吉祥喜庆及伦理教化色彩,题材内容的选择和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根据装饰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文字纹样、器物神仙、历史典故几种类型。

传统木作家具

结构:全榫卯结构

类别:大概类别有床榻、桌案、椅凳、神龛、柜架、屏风、楹联。

3.材质:硬木家具和白木家具两大类。硬木包括铁梨木、酸枝木、柞榛木、乌木、花梨木、樟木等。白木包括榉木、榆木、楠木、核桃木等。

4.工艺流程:开成板料——烘干或自然阴干——设计图纸下料——榫头配件雕花——组装调试——固形观察时日——刮木打磨——上漆。流程各环节跟不同材质硬度和木纹又有些讲究,烘料硬木和软木的温度和时间都不一样,不然会出现开裂变形等因素。其中木纹选择来做家具配件的位置也不一样。刮木和打磨都得顺着树纹来。上漆时,普通软木比硬木一般较厚一点,木纹本身反光好且纹理漂亮的应尽量突出。

5.装饰:家具多配有浮雕雕花,多以民间故事、传说人物、山水、花卉及各种吉祥图案为主。

三、木雕工艺品

1.表现手法: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2.题材:一是以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类;二是以动物花鸟鱼虫类;三是以传统吉祥瑞兽类等为主要内容。

主要集中在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文学故事、山水名胜、动物花木等。

3.工序:选料——处理表皮——绘图——雕刻几大步骤。雕刻里有可细分为多重步骤。

4.装饰:圆雕通过配景、造型、木纹等装饰主体。浮雕工艺适合表现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其题材丰富、图案多变、造型生动活泼。神话人物会采用夸张服装进行创作,看上去氛围活跃、神气俱足。花鸟动物类多以动态表现形式,其雕刻刀路流畅简约,物体肌理多以点缀化处理。形象生动简约。

四、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独特价值

巴渝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思想,塑造了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独有的特点。巴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当地的“巴”文化孕育出的信仰、审美、自然观念影响着木作技艺的表现。(1)巴渝木作技艺与装饰艺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共生。巴渝地区传统木作技术与装饰艺术往往相互交融、难分难解,结构本身即体现出其装饰性,而艺术处理又强化了主体的技艺表达。(2)通过“以刀代笔”,追求雕琢美与材质美的统一。巴渝传统木作雕刻的运刀,讲究转折、顿挫、凹凸、起伏变化,追求的是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同时展现刀法技艺的雕琢美。这更像是传统文人书画家强调的笔法,实现了以刀代笔。(3)木作技艺服务于地方性文化诉求。技艺之上遵从当地文化的指导,所以技术具有当地文化的尺度。如雕刻图案装饰中会呈现出当地人的知识体系(吉祥喜庆、逢凶化吉、求吉祈福、驱邪避灾、伦理道德、教化风尚、孝悌忠信等)。

巴渝传统木作技艺作为当地人们历史文化活态见证,对认识地方独特文化、开展木作技艺研究、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在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交流趋同国际化的今天,巴渝传统木作技艺是极宝贵而又脆弱存在的“财富”。

五、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传续现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存续面临严峻考验。首先,“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危机正在上演,居住方式已经改变,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被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更新,以标准化机器大生产的现代家具迅速更迭传统的手工木作家具,而且这一趋势不可阻挡,只有少量的高端订制家具还会用到传统木作技艺,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面临无用武之地而消失;其次,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真正走在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其中,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正处在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窘境;传统木作家具技艺在少量的高端家具定制领域得到传承,但传承方式脆弱;更多的传统木作技艺慢慢移植在艺术品雕刻上,像以金丝楠木、黄杨木材质的雕刻在巴渝地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面貌。最后,木作文物易腐化、難保管,目前整个保护还处在粗放式的阶段,保护困难重重。综上,巴渝传统木作技艺面临濒危困境,亟待加强保护。

六、以数据库为载体的数字化保护方案

在对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路径和手段进行考究。在众多数字化保护的手段选择上,建立数据库是一种能很好解决木作技艺传承的好手段。

共享数据库

数据库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的特点。它是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简单来说,可将其类比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在对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数据库里不仅可以集合相关文字、音频、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等内容,实现对数据的保存,而且通过线上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利用,达到了遗产传承的初衷。

数据库的基本类型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层次模式是使用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序树或森林结构的数据模型。

网络数据库是指把数据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借助于网络技术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大量信息及时发布出去。

关系数据库是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在于它将每个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独立地存储在一个表中。

根据三种不同模式数据库(如表1-1)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存在一种包含所有优点的数据库模型,每一种都具备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自身的技术储备和现实需求,然后比照三种模式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的模式。

巴渝传统木作技艺数据库需要实现多重诉求,但数据库应该体现以下特征: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实现集中控制、减少数据的冗余度、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的独立性以及故障恢复功能。

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的保存与共享是数据库的首要目的,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库主要包含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相关文字文件库、图形文件库、视频文件库等。数据库应该汇集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索引,进行统一整理并上传分享,做到实时更新。对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工艺,需要绘制工艺图解手册,把重要的步骤和关键的环节进行分解绘制,并注明技艺要领。对于建筑等大型而复杂的技艺,需要把营建的工艺细节进行绘制,解剖每一个营建工艺,呈现出清晰可视化图像。同时,数据库也要有木作技艺传承人的访谈以及他们制作流程的影像,保留住最真实的活态的技艺流程,供线上查阅浏览。对传统木作技艺背后的民俗文化,也需要通过手段进行汇编入库,如整理村落民居建造风水库、营建仪式库等。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数据库中也需扩充关于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动漫和动画,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这些传统技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游戏,在线上让观者参与营建之中,在制作过程中慢慢闯关升级,获得传统工艺文化带来的乐趣。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安全共享的数据库为用户解决了自己存储的烦扰。

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在大量数据导入数据库之前,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归类,避免重复和结构的松散等现象,在数据库的搭建时就把独立性能够体现出来。

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安全性和可靠性

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历史、类别、价值和传续现状。为应对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时代,如何运用数字化保护手段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活力正是文章的关注点。文章提出了以数据库为载体的数字化保护方案,探讨不同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功能,最终能够实现围绕巴渝传统木作技艺的各类数据分门别类、得到安全保存、实现互动共享、达到传承永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云鹤.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32-143

[2]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科学出版社.2011.21-56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项目基金: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基于众创空间平台的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课题号:KJ17454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况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非遗传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