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品质: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点

2021-09-10 07:22赵娜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赵娜

摘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着眼点应放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在进阶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竞赛抢答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两难问题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头脑风暴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将思维品质培养落实到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思维品质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直面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探索。

一、往深处挖:在进阶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面临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如何营造“丰富而安静”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没有思维的深刻性就不可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学习情境设计一连串的进阶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处。例如,“Living with Technology”一课主要讲述生活与科技的关系,这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为了避免学生泛泛而谈,笔者采用了如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围绕“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fe”展开交流,学生试着用英语叙述生活中用到哪些科技;然后,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阐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Give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life, and compare the impact before and after”;最后,要求学生“Illustrat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 with examples”。这种连续性的、阶梯式的问题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有效避免思维的游离,又可以避免思维的起伏与跳跃,进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基于学生思维的进阶问题链设计,并不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线性引导,而是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浅层次的回答上。在教師追问的同时,小组成员间也可以相互提问与对话,这样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走快速路:在竞赛抢答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这种反应速度主要表现为应景的思维反应,即当学生遇到某一特定的情境时,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正确地加以判断并迅速得出结论。影响思维敏捷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关,也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关,还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面对特定的情境时能迅速地调用知识储备,进行分析、综合和处理,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先让学生看一段背景材料(可以是英文影片,也可以是一段英文素材),甚至让学生即兴表演一个英语小品,以此作为基本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应景提出问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Canada—‘The True North’”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一段自制的关于加拿大风土人情介绍的微视频,在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引导他们登录国外的旅行网站TripAdvisor,该网站介绍了加拿大2万多处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并附有景点及其附近餐馆酒店的图片、地图、游客评论等。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笔者抛出问题:“Do you know the famous scenic spots in Canad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追问“Please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the scenic spot.”“What impresses you most about Canada’s tourist attractions?”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更要说出“为什么”。这一方面通过设置辩证逻辑的问题使学生在轻松的小组合作氛围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借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组竞赛抢答的方式要兼顾各小组的每个学生。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表达交流,再以小组推荐的方式在班级交流发言,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边缘性参与”或者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旁观者。

三、在疑中辩:在两难问题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就是谨慎地运用推理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理智判断的能力。这种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或提出相反的意见,而是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的思考,既不被动地全盘接受,也不武断地反对,而是在博学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审问、慎思、明辨去分析事物,最后落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对两难问题的课堂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Cloning”阅读教学时,先展示一段有关克隆羊和克隆技术的视频,在学生了解到“What is cloning?”“How cloning comes into being?”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展开主题辩论:“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How do you think about cloning?”笔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出各自的价值判断。有的学生从“science and nature”的角度分析利弊,有的学生从“道德两难”中加以剖析,有的学生从“The Future Impact of Cloning Technology”加以说明。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判断,学生也不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理性地加以分析、审视。

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相应的载体才能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以主题辩论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综合、处理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展示、辩论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告别定式:在头脑风暴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能从不同角度、方向看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即能从分析到综合、全面地理解问题;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能灵活地调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水平,灵活性强的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脑筋急转弯、智力大冲浪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Healthy eating”的教學中,笔者根据内容主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

1.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do you know about?

2.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

3.Do you know the content of these foods?

4.Do you know what nutrients and energy the body needs every day?

在头脑风暴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阐明自己的见解、融入别人的见解、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寻求统一的结论或意见,而是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发言。在发言中,有的学生提出了当前的“转基因食品”,有的学生提到了“矿物油风波”,也有的学生提到了“太空食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发,课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度”。通过指导和锻炼,学生不但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还克服了思维定式,促成了知识的合理迁移,达到了“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效果。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实是可以“看见”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画”出来,如让学生先针对某一主题画出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为载体进行头脑风暴,并通过头脑风暴不断延伸思维导图,从而使思维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