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变革初探

2021-09-10 07:22陈晓宇
高考·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

陈晓宇

摘 要:高中化学的学习除了具有高考选拔人才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经历了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的实践后,我深刻认识到以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应该常态化,但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如同文化的积淀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在“推变”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感悟,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研讨。

关键词:课堂變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心得

2020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足以载入史册。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年初经历了线上教学的考验,年中迎来了高考时间调整——国家将原定于6月7日至8日的高考推迟到了7月7日至8日。年末又“中彩票”,被抽中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现场课。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座山给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令我生出飞翔的翅膀。今年,我带完了自己在银川六中的第一届高三学生,对教材内容和高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也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和顺应身心发展规律的生命教育。

一、课堂变革实践探索

9月份进入高二年级任教后,从高三的“题海”中登陆的我,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教学用语啰嗦多余,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反应迟钝,教学效果较差。在不断地总结和思考后,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自身。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在工作的重复和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刚上讲台的新鲜感,也失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进入了工作上的瓶颈期。届时银川市教科所尉老师组织实施的化学大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每一次学习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从无缺席。通过大教研活动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初步具备了新课改的理论基础。12月初,银川市教科所开展的推进课堂变革活动抽中我讲现场课。《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就要寻求变化,才能突破现状。推进课堂变革的目的正是帮助教师走出困境,顺应时代,惠及学生。

从接到通知到展示讲课,中间只有两天的时间,除去完成教学常规的时间,留给准备的时间少之又少。在紧张的氛围中,我反复的思考《弱电解质电离》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要找到一条系统性强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线索,最终确定了以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为指导,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了单元设计后,在设计课时计划与实施学习评价的时候,原计划设计小组实验用传感器测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pH值,因考虑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培训学生使用传感器,故变更探究方案。最终确定设计一节从化学平衡的旧知迁移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探究课。在一节课的细节处理方面,我绞尽脑汁地在引入、过渡、小结等环节思考如何做到彼此衔接、首尾呼应,。

仓促准备,匆忙应战,在现场展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网络瘫痪、希沃授课助手拍照无法上传等窘迫的场面。我及时调整心态,扮演场内支援的角色,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的探究性学习。

在经受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探索的初步洗礼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以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应该常态化,学科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培养优秀的“记忆者”,而是要追求所有学生的发展,培养出色的“思考者与探究者”。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在平时下功夫,提高个人能力。在准确把握课标的前提下,将知识内化为素养,教师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二、课堂变革有效措施探索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新的教学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从顺应时代的需求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度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合理运用新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有惰性,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思想和方法去教学。然而,很多年以后,学生再去回忆这样的教师和课堂,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深刻的东西,这就是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后果。爱因斯坦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如果你把学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就是运用剩下的内容去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去开创我们的事业,去追求我们的美好生活。”

新时代教育方向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知识经久不用,就会逐渐被遗忘,但是能力却可以沉淀下来。化学学科中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没有“变革”精神,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会考试,不会做事,这样的人于社会无用,于国家无用。所以,新课改的实施者要有自我革新的意识和魄力,所谓不破不立,离开舒适区,多样的教学方式共存,才是课堂应有的形态。

(二)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所谓“核心素养”,不仅是指单纯的知识、技能,更是指运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资源,在特定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培养出素养高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智慧。为了增长才干与智慧,为了避免知识的陈旧和目光的短浅,为了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要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关注科学前沿理论、关心教育变革、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利于我们成长为一名专业功底扎实、学识渊博的教师。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学习并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助力,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备的能力。

(三)注重人际关系,建立教学相长的外部环境

人要有一颗中正平和之心,才能处理好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每一个人做事,都受与之共存的大环境的影响。事物不是外在原因调整,就是自我内部调整。身处大变革时代,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门大学问,简而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需扮演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愿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但是,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教师要以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获得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和认可,才能逐步实现改革。

(四)用非暴力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记·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更多的情绪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营造良性沟通氛围。人和人的情感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为了避免语言暴力给学生造成伤害,作为教师的我们每一天都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到了智慧的创获和品性的陶熔。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将非暴力沟通技巧,运用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不仅解决了学生内心的问题,也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母亲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性格非常的暴躁,脾气特别大,经常和同学、老师发生争执。我专门找他谈心好几次,每一次我都认真地听他倾诉,他的情绪比较激动时,我及时给予安抚,尽力让他平静下来,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现孩子并没有错,他特别渴望表现自己,但不会正确的表达,别人和他的意见不相同时,只会用批评、否定的方式攻击对方,久而久之,他与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差。我给与了孩子情感上的理解和认可,激发他内心的善良,鼓励他理性地表达情绪,帮助他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和大家和谐相处。

管理,是激发每一个人的善意。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所以,一个好的师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激发班级每个人善意的管理者。

(五)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初期是模仿,较高境界是自学自研,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自主意识强,自我要求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强的学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的互动、互助、共享,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对独立地对问题探个究竟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释放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当前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向教育家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从教育家、名师、同行身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应用于实践。再从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中,不断总结反思,完善理论认识。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活动,存在于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完整过程,形成系统化的网络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教师必须钻研教学,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迅速成长起来。今后我在教学中要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以勤补拙。今后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包括:

1.学。勤于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钻研教学方式、钻研典型习题。

2.挖。挖掘化学史的教育意义。挖掘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放大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意义

3.思。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灵活运用教材、网络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4.做。除了必做实验,也要重视趣味实验,并督促学生形成安全意识。

5.问。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在交流中拓宽视野,防止思维僵化。

6.写。勤写教学反思、总结,勤写教育教学论文。

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要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步步去接近并实现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奏响学校变革进行曲.《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08日第5版.

[2]邱亮.大数据支持下的创新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5):67-69.

[3]颜桂芹.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學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高考,2020(36):50-52.

[4]封玉卓、柴莉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初探[J].科幻画报,2020(09):49.

[5]季晓杰.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的那些“变”——基于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活动的课堂观察[J].宁夏教育,2020(09):44-45.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我在初中历史教材(课标川教版)教学使用中的心得
议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心得
课堂如何多一点生成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
让学生心灵的露珠完整、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