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2021-09-10 07:22刘超
高考·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样式案例

刘超

摘 要:文章以“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价值进行了探讨,随后分析了“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导、学、练”样式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导、学、练”样式;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引言: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实现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练”样式,将整个数学课堂分为“导、学、练”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价值

所谓“导、学、练”样式,其中“导”是指“课堂导入”,即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前,需要先做好课堂导入,给予学生一个知识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开始数学知识学习时便动脑思考,在课堂引导之下,顺利过渡到“导、学、练”样式中的“学”过程中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导、学、练”样式的“练”就是结合数学知识重点内容,或者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薄弱项,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成功验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数学知识点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的目的。

通过将“导、学、练”样式应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对于数学教学质量水平提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

首先,从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且知识内容有着较强的逻辑性。而“导、学、练”样式从“引导”、到“学习”、再到“练习 ”,本身也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因此与数学学科特点非常契合,说明“导、学、练”样式非常适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之中进行应用,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纵观整个“导、学、练”样式实施过程,每个环节均需要学生亲自参与,比如在“问题导学”方面,需要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数学知识练习”方面,更需要学生亲自进行习题练习。由此能够说明,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练”样式,能够有效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最后,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导、学、练”样式的应用,能够使得自身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学重点内容,将根据“导、学、练”三个重点环节,做好教学内容的嵌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知识学习,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完整习得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更有利于自身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水平。

二、“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的科学性原则,即是要求中学教师在实际进行“导、学、练”样式的应用,应充分考虑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特点,注重做好教学规律的总结,既要注重凸显中学数学学科的实践性,不断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自主进行知识的认知与学习;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切中问题要害,彰显重点知识内容,最好还应具有一定趣味性,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时效性原则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学、练”样式的应用时,还应注重遵循时效性原则,一节课仅有45分钟,因此针对“导、学、练”三个环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做好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整个数学“导、学、练”应具有目的性,注重教学时效。尤其是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保证整个创造过程的简洁性,不能占用大量时间,从而给予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习以及练习,避免在“导、学、练”样式的应用上本末倒置,否则将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三)以人为本原则

所谓以人为本原则,即在整个中学数学“导、學、练”样式的应用实施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围绕着学生,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让学生享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2]。

三、“导、学、练”样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文章以“勾股定理”教学内容为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导、学、练”样式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应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第一环节:导

在实际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通过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学习,我们大家已经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确定了两边,那么直角三角形第三边有且只有一个,由此能够说明,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事实上,早在古代,古人便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比如在《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与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回答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商高答话的意思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后来的人们便将这一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简单地说成“勾三股四弦五”,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勾股定理,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因此勾股定理也被称之为“商高定理”[3]。教师在课堂导入中简单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既顺利引出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第二环节:学

为了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深度探索学习,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一些趣味活动,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活动一: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尺子分别量该三角形的边长,如果无法获得整数,可保留一位小数,然后猜一猜获得的三个数值之间的关系。活动二:如图一所示,试求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看一看是不是满足三角形三边数量的关系?活动三: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三个直角三角形硬纸片图形,两个正方形硬纸片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自主进行排列组合,看看是否能够一个大正方形与两个小正方形,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拼图,是否能够证明勾股定理的猜想?。教师通过上述三个趣味探究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拼一拼、测一测,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习得的过程,感受知识获得的快乐,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引导方法,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经过学生深入讨论分析后,教师可鼓励小组学生各自排除代表,总结自己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所获得知识成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勾股定理的总结验证,具体如下: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因为∠C=90°,

所以AC2+BC2=AB2

结论变形:

AC2=AB2-BC2

BC2=AB2-AC2

(三)第三环节:练

在实际进行总结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例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所布置的训练题目数量不在“多”,而在“精”,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课下学业任务也比较重,因此在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巩固训练方面,尽量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和8,那么第三边的平方是多少?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你还能够求出哪些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稍复杂的关于勾股定理知识考查的例题供学生进行练习:比如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条边分别是a、b、c,如果a+b=34cm,c=26cm,那么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布置类似上述的例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放性题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为学生后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做好“导、学、练”样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能够便于教师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因此需要教师提高对“导、学、练”样式的应用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案例,做好“导、学、练”样式的应用实施,促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价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谭燕.“学导练”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J]. 速读(上旬), 2015, 023(001):158-158.

[2]黄双.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 当代人, 2018, 019(022):198-199.

[3]楊水秀.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J]. 吉林教育, 2017, 029(30):38-39.

[4]田小兵.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25(007):21-21.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教学样式案例
样板案例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更新观念,创设自主灵动课堂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