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1-09-10 02:12李天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土语文课程资源

李天文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引导学生从课文、综合实践活动、习作等方面有计划地挖掘乡土的习俗、风情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25

引言

小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基础的学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各个地区更是在长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更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传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对乡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新生代了解和接触乡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了小学语文教育与乡土文化脱节的局面。

一、乡土资源的应用特征分析

(一)丰富性特征

乡土资源所涵盖的类型和具体内容既可以包括自然环境资源,又包括了人工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在形式的丰富性上就是比较强的。当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阶段进入了高年级,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也随之加强,且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上,也涵盖了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这与乡土资源本身的形式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匹配性,这也是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适宜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来说,這也表示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拓展性特征

所谓的拓展性特征,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所提出的一个典型特征。拓展性不仅局限于教学资源和知识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从物理的角度上来说,拓展性特征还强调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宽。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一)教材中缺失乡土文化作品

在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作品大多都是一些名家作品,教材内容多样性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却存在这很大的漏洞,教材中收录的文章作品大多是从一些名家名篇中选取的,似乎是刻意排斥收录其他类型的作品,尤其是一些与乡土文化有关的作品或者资料。不得不承认的是,名家的文章作品,文章结构会更加规范一些,语句也更加的高雅,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那些包含乡土文化气息的文章或者资料,不管是在语句组合风格还是内容上,都能被小学生所接受,如果使用这样的作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教材中缺乏乡土文化榜样的塑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有形象的理解,教师经常通过塑造典型人物的方式,对榜样的性格、精神进行具象的表述来提升学生对榜样的理解,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促使其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态度。但是在教材中,很难找出充满乡土文化的榜样形象,他们是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的平凡人,同时又是一类人群的代表,可以是拾金不昧、完璧归赵的环卫工人,可以是辛勤劳作、不断创新的农民,也可是兢兢业业、大匠精神的工人,这些都是小学生身边的人物,都是接地气的平民英雄。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的原因

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我们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乡土文化的传播并不关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部分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成效,这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过分依赖,让学生失去了接触乡土文化知识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乡土文化资料的使用可以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的直观与清晰,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会讲解教材之外的知识。大多数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重视乡土文化的融入,导致学生对本土的文化知之甚少,不利于学生热爱家乡、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三、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融合应用的科学路径

(一)教师在前期做好乡土资源调查了解

不同地区的乡土资源在形式和类型上都是有所差异的,为了确保不同类型的乡土资源都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提前了解当地的乡土资源分布情况,确保在后续的融合教学组织中保证融合应用的适宜性。例如,在开展《圆明园的毁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北京地区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史料视频,再通过实地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毁灭后的圆明园景象,这会激发学生主观上的爱国情怀,也能帮助学生对这一课文内容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充分的体会。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能帮助学生更为真实地感受课文中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景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和实践都得到满足的一种教学效果,也是对当地乡土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体现。

(二)利用乡土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思维

语文学习中,发散思维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通过利用乡土资源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平台。例如,教师在开展古诗《凉州词》的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古代凉州与今天甘肃地区同属于道路交通要塞的特征,通过诗句景象的体会引导学生对甘肃地区玉门关、敦煌莫高窟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和理解。在遥远的古代,军事作用的发挥在甘肃地区有突出的体现,到了现代,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样也彰显着这一地区的价值。对于当地学生来说,这也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一个良好切入点。从实际效果上观察,古诗课程教学,也发挥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提升和拓展的作用。

结束语

综合来看,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拓展应用教学资源是取得更好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中提升对这部分资源的敏感性,通过有效结合两方面资源起到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越玲.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9):77-78.

[2]张正有.挖掘乡土资源优化语文教学[J].甘肃教育,2019(16):154.

[3]张志斌.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55-56.

[4]张素荣.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9(14):49.

[5]李芳梅.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乡土资源利用[J].新智慧,2019(13):69.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镇沿江小学)

猜你喜欢
乡土语文课程资源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