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解意,探文寻情

2021-09-10 07:22梁辉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情意语言文字

梁辉燕

摘要: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说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因此,提升学生语文的语言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意;素养;运用能力

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言解意,而不是按文章段落做传统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把轻松愉快的气氛融进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要做到情动于心而听于言、个性阅读、感悟朗读、以言解意、探文寻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把轻松的气氛融进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兴趣也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表达与说的欲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当学生的兴趣浓烈时,也正是他们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愿意积极学习应用的时候,高高举起的小手、闪闪发亮的眼睛和红红的小脸都是教师成功调动积极性的表现,此时,而是应该巧妙地把训练与兴趣结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除了需要拥有调控课堂的能力,还要学会赏识学生,拥有孩子般的童真。课堂上要多肯定和多表扬,用一种孩子的语言去和学生沟通,用一种孩子的语言去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

二、情动于心而听于言,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是四个相辅相成的能力,“听”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学生读写的基础。听懂,是有感而发的前提,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听是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听的训练。叶圣陶老先生生前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训练。“听”名列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沉默是金”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人的聪明,往往不仅仅是能说会道,更主要是首先到会“听”,能听出说话者的要点、重点和弦外之音,并且能够适时地恰当地去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听也是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情动于心、有感而发的前提的是听于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加强学生“听”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让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自觉追求。我们要让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心中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三、阅读——语文个性之花,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必须多读,才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拥有个性的思想。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语文课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法。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班级应多举行评“摘取阅读之星”、“读书好少年”等活动,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让学生爱上阅读,还可以从读书中学会语言的运用,更增添了读书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含义微妙的句子,如果硬是解释出来,就有点“开口便錯”的感觉;一段优美的描写,如果硬要解析一下,往往会大煞风景。中国语言中,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辟,很难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境来。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多阅读,才能确实品味到语言所描绘的境界来,只有多阅读,才能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只有多阅读,才能拥有个性灵魂,提升语文素养。

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让眼前变成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让学生从文字中寻找快乐,从阅读中提升素养。

四、在朗读中放飞翅膀,用心感悟多彩的语文

书声琅琅,毫不逊色于音乐的美妙,能安怀人的心灵。学语文,首先要把课文读好。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内化是吸收,表达是运用。朗读训练多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表达到位。朗读不好的人,表达就不会生动,不会有感染力。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需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动的生命朗读。朗读体现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应该落实到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达到把课文读得其语皆出吾口,其语皆出吾心。所以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在朗读中感悟多彩的语文。

五、让“说”之花处处开放,意从言中出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给与生活贴近的的语言环,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出真知,生活无处不是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由课本引入到生活,在实践中锻炼、应用,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切合实际,有实用价值。但应注意方法的灵活性,抓住口语锻炼的时机,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形成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心中有“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有口语锻炼的各种途径。让口语交际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铺一条坚实的道路。坚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好的效果。让“说”之花处处开放,意从言中出。

语言文字本身各具特色,各有用场,就像大千世界、多彩自然。总之,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文字的灵魂。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发展的关键,它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情感素养的浇灌下定能绽放成娇艳欲滴、鲜艳夺目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张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几点做法》 徐培培

[4]《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叶澜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情意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生日答谢高朋
杨世玲
心愿之选
方言在幼儿民间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