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21-09-10 07:22赵立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培养小学数学

赵立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联系实际教学需求,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去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会使学生更加深度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有效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培养

前言:

数学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而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小学数学教师要应用多种引导方式,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题,并促使其深度动脑,才会让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还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一、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积极解题

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由于年龄原因,仍然会对动画片、新鲜事物等比较感兴趣。为了让小学生可以积极动脑,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数学题与可爱的动画片结合到一起,强化学生的解题意识。并且,教师通过激发小学生好奇心,促使其形成浓厚的解题欲望,这样才会更好促使小学生积极进行解题练习,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灵活整合、优化数学题,从而让小学生的解题兴趣不断浓厚。

比如,在“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解会让小学生感觉乏味,同时也不会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熊大有一块月饼,熊二也想要,于是他从中间将月饼分成了两半。那么每一半是整个月饼的百分之多少呢?”,由于是问题与小学生十分喜爱看的动画片相联系,小学生就会积极去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是50%”。接下来,教师再说:“用小数点的方式来表示,应该是怎样的呢?”。也会促使小学生积极去结合所学习过的知识积极转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趣,还会让他们更加快速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此同时,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然就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应用有效的策略,来降低小学生的解题难度。这样既不会让小学生产生过多的畏难情绪,还会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并达到更高的解题效率。应用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让小学生之间可以知识共享,并在彼此交流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扎实、系统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土地的面积”这部分知识,难度相对较大,让小学生独立应用面积知识去解决问题,就会使小学生增加较多的解题难度。并且,还会影响小学生的自信心。对此,教师就可以在传授完关于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等长度知识后,布置应用题,让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共同解决。在导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稻田、广场等处的影像,并引导小学生思考:“这些场所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呢?”。使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接下来,教师再将稻田的平面图列在黑板上,并标出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按照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去详细计算。此时,教师再引入相关的长度知识。当小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再提出应用题:“春天了,李阿姨要在自家一块长120米宽60米的果园上种植苹果树。树苗的价格是每株15元,需要每株之间距离4米,每行之间的距离需要在5米,请问共可以种植多少棵果树、花费多少钱呢?”。并且,将小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讨去解答。这样就会有效分解问题的难度,让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既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动脑,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高效利用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得到更好培养。

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小学生理解水平

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让学生将在课本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会更加有效促进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会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带领小学生来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组织小学生去依据具体事物解决问题。会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解题上面,并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对“比和比例”这部分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小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果汁粉和一些矿泉水,以及一些一次性纸杯。在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喜欢喝果汁吗?”。小学生听后,就会积极回应教师。接下来,教师再将课前准备好的果汁粉、矿泉水按照1:5的比例勾兑成果汁。并且,让学生观看到整个完整的过程。接下来,再让小学生来品尝。之后,再按照1:10的比例去勾兑果汁,同样让小学生来品尝。然后,再让小学生回答两次适度是否相同。当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入“比”和“比例”的知识,就会使小学生充分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子,但是影子的高度与我们正常的高度是不同的。那么会有怎样的比例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呢?”。问题提出后,就会激发小学生的强烈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小学生来到室外,并提供量尺,鼓励小学生去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同时,让小学生将多名同学的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最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去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就会快速总结出相关的比例,并且也会让小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得到良好的促进。

总结: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吸引、促进小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究和解决数学题,可以明显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并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也会让学生更好消化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也会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2.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培养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