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思考

2021-09-10 07:22刘鹏高平堂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家庭医生

刘鹏 高平堂

〔摘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不足、一些配套政策滞后、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缺乏、医生队伍不强、个性化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对此,要通过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疗政策和配套制度,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资金保障和管理,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队伍建设等途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资金保障;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2-0081-04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新时代要全方位调动家庭签约医生和居民的积极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民生实事做实做好。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及重要性

家庭医生是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对医务工作者新提出的概念。它与传统医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全面和全程。具体来讲,所谓全面就是指家庭医生要为签约家庭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咨询和指导,免费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所谓全程就是指家庭医生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全程的健康追踪和康复治疗。家庭医生承担着普及医学相关方面知识的责任,需要拥有更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兼具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综合协调方面的服务能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一系列比较优质的家门口医疗服务,为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提供了重要条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家庭医生作为政府推动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的关键一环,在引导患者回流基层、改善就医环境、平衡医疗资源等方面都发挥着“健康守门人”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将家庭医生定位为新时代的健康咨询和管理者,即全科医生。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的医療水平和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随着签约量的不断增加,家庭医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居民的知晓率低

目前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突出已签约与未签约的区别。大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识不足,不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念、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签约流程,也感受不到签约家庭医生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家庭医生签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信息化先行,让所有签约对象的资料都能上网,这样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签约。但签约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导致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三)配套政策不完善

医保政策对于社区医疗机构倾斜力度不大,由此导致了居民很少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医保对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导致其积极性不高。

(四)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强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医疗水平与全科医生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服务能力方面还不能够达到全科医生的水平,达不到国家提出的拥有预防、保健、医疗相结合的系统性本领的要求,这也就不难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信任感低,导致居民签约积极性比较低。

三、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建议

如何提供比较优质高水平的服务,是家庭医生签约最主要的难点和重点。就当下的具体情况来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还属于初级阶段,真正落实到每家每户,真正走入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以做细做实为目标,多措并举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一)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

以让基层居民熟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让广大居民熟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提升家庭医生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一,创新宣传形式,巩固宣传阵地。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印制以宣传家庭医生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形式为主题的宣传单,并分发到城乡居民手中,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展出宣传展板等形式,宣传签约服务内容,并通过家庭医生联系卡、健康积分服务等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广大居民签约的积极性。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以签约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健康管理为抓手,稳定签约数量,丰富签约内涵,提升履约质量,增强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第二,积极塑造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良好职业形象。要大力弘扬广大基层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守护居民健康,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奉献精神。要挖掘本地本单位技术精湛、医德高尚、表现突出、广受群众好评的优秀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要组织开展“优秀家庭医生”评选活动,积极树立一批医德高尚、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创新争优、有较高居民认可度、公信度的家庭医生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舆论氛围。

第三,集中开展家庭医生宣传月“五进”活动。要充分利用“5.19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契机,集中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家庭医生政策,精准解读政策红利。基层党支部要鼓励每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主动做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员,让人人知晓家庭医生,人人树立起“有病先找家庭医生”的意识。

(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配套制度

第一,医保政策要更多地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据了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医保政策开拓性地将一部分具体服务内容纳入进来,制定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处就医和经过家庭医生转诊至医院住院的可享受更多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第二,利用政策引导居民合理就医。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使政策覆盖到预约、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全链条上,做到在基层首诊便捷、向上级转诊畅通、出院后康复服务贴心,总体医疗费用的支出还能够大幅下降,这是建立健全政策的关键目标。如在就医方面,主动完善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第三,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要根据各类重点人群常见健康问题,组织专家认真梳理一些适宜在基层开展的医疗卫生项目,供签约居民自主选择。研究制定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规范,更好地适应行动不便、确有需要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

第四,推进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的落实。家庭医生服务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合同风险。如履约主体、费用结算问题及转诊中医患责任的区分和承担等。特别是针对转诊中医疗质量衔接问题,要在医疗联合体内各成员医院间形成真正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并逐渐加强医联体内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在医联体内的合理流动。

第五,健全家庭医生责任保险制度。在传统坐诊形式的医患沟通模式下,尚有“医闹”现象破坏正常医疗秩序、恶化医疗环境。改变传统就医方式,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既有工作量的剧增,也有风险增加的隐患。因此,可以与社会保险机构合作,量身定做面向医生的责任保险,使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在解决问题的赔付方面也可以更加客观、合理。

(三)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一,以强基层为根本,适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基层卫生健康的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要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财政专项资金,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医疗器械,基础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第二,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签约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1〕。

第三,健全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根据有效签约评估后的服务人口、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奖励,激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签约服务补偿要向老年人和慢性病失能者等重点人群倾斜,适当提高补偿经费比例用于签约责任医生和团队的劳务报酬,不纳入个人绩效工资和其他应得的奖补经费总额。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社区首诊率、双向转诊到位率、居民健康水平提高情况等为主的科学考评体系,新农合对合规的履约项目费用和真实有效的签约服务包按相关规定给予报销,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考核,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对工作不力、履约不实、服务不到位的家庭醫生团队取消其签约资格,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以及团队、个人绩效分配挂钩,提高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四)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体现的是数据融合,将碎片化、平常看来毫无关联的数据整合起来,通过科学分析后,可以产生巨大效力。比如,各级医院的信息互通,可以让居民在家门口的医院享受到全国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可以让医务工作者省去多次重复建档所消耗掉的时间和精力,将电子档案数据联通,形成动态的管理闭环,对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充实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可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第一,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并逐步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家庭医生与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共享,方便群众挂号、转诊,才能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要积极了解、借鉴其它省、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省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移动端应用开发,逐步实现在线签约、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管理、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远程会诊、预约转诊,签约服务质量监测、信息统计、绩效考核等功能,为签约居民、家庭医生、上级医生和管理部门搭建起服务平台、互动平台和管理平台,提高签约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率。”〔2〕

第二,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签约服务平台要与电子健康档案、区域诊疗、预约、转诊等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就医、健康管理等主要健康信息的自动收集和实时更新。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机小程序或者APP,实现挂号、就诊、缴费、查看报告、转诊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在线就诊和专家远程就诊等服务,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家庭医生和患者的密切联系。要根据不同使用群体设置签约居民手机APP、家庭医生手机APP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PC端等端口,开展在线签约、在线服务、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在线评价、信息推送,实现家庭医生与签约对象的双向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第三,完善按服务量即时结算系统。要通过与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实现诊间支付,确保服务真实到位,推动基层医务人员履约积极性。推动智医助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智医助理是一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用于辅助基层全科医生每天完成大量的诊疗工作,这一系统的推广使用能让人工智能医疗技术普惠居民,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五)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第一,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力度。要加大全科专业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鼓励高水平医院定期为基层医院提供业务技术的指导,同时鼓励家庭医生到高水平医院进行临床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随着国家对于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全国各地家庭医生团队在快速成长和成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服务内容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优先预约就诊等个性化服務。比如,山西省广泛推行了“1名县级医院医生+1名乡医+1名村医+若干其他成员”的“1+1+1+X”团队服务模式,基于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实行“定制式”分类管理。服务团队采用门诊、下乡义诊、上门随访等方式积极履约,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有效联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提高签约服务信任度、满意度,都需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不断地再学习、再提高。目前加强家庭医生专业技能、服务理念、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势在必行。

第三,加强个性化健康服务。目前,多数地区在设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体协议的过程中,服务内容涵盖范围大同小异,基本集中在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健康咨询、进行健康体检等方面。而这些相关内容,在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当中都有所涵盖,因此对居民签约的吸引力不大。个性化健康需求服务是家庭医生制度开展达到更高层次的体现。家庭医生签约后,服务内容也必须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应探索个性签约服务模式,落实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菜单服务,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家庭,做到精准签约、精准建档立卡、精准服务到人,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总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以做细做实为目标,把功夫下在注重服务提质增效上,力争签约一户、做实一户、巩固一户、成功一户。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便民惠民的民生实事,更是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大好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指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卫生计生委解读《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 16-06/06/content_5079984.htm.

〔2〕郭丽菲.山西省政协委员提案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EB/OL〕.https://www.sohu.com/a/291924562_120047310.

〔3〕刘鑫炎.县乡村医生组团服务惠老乡〔N〕.人民日报,2020-12-14(13).

责任编辑晓晨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中学语文“碎片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探析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中国式家庭医生:源于社区易,再进社区难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