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21-09-10 05:43康洁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茶花女

康洁

摘要:《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都是取决于法国七月王朝时期的真实事情,主要讲述了法国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关键是两部作品的女主角都是为了爱而死的悲伤结局。但是这两部作品又有比较大的差别,同样是追求幸福爱情,但是两位女主人选择不同、甚至相反的道路。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茶花女》;女性形象分析

前言:

《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是十九实际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拥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的女主角都有幸福观、爱情观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却殊途同归。本文主要对比艾玛以及玛格丽特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形象,简单的进行探讨在差异中存在的女性问题。

一、不同的幸福观

(一)《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艾玛是一个非常狂热并且追求爱和美的浪漫主义者。艾玛和文中的同龄人相比,更加关注自己浪漫主义情绪的形式体现,对浪漫以及激情向往促使艾玛不造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安定的乡村生活对她来讲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她一心想要找寻外界的新鲜感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应,艾玛终于有机会参加侯爵的舞会[1]。和上流社会接触促使取得期待已久的满足,这样也使她对上流社会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艾玛的内心也是:一经富贵熏染,再也不肯褪色。在回家补救,艾玛的的向往之情就转化成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模仿。她开始按照杂志上的形象打扮自己,就算去教堂礼拜,还要换上绸缎袍子;用餐习惯也是非常讲究,开销也开始增加;她追求居住的品质,要求住的地方有花园以及水池。对于艾玛来讲,幸福就是拥有美好浪漫的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还是应该以贵族般的富裕生活作为基础,庸俗的乡巴佬不配拥有爱情,只有在上流社会才是广阔、热情、幸福的世界。

(二)《茶花女》

《茶花女》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虽然是住在巴黎,但是却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她以为自己的生活表面上是热闹的但是其实是孤独的,非常希望回到乡下,过淳朴、稳定的乡村生活。她对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表明新生:巴黎的这种生活,看起来使我非常幸福,但是燃烧不起我的热情,反而使我厌烦,于是我突然渴望过上更加平静的生活,这种生活使我想起童年[2]。相反比较有趣的是,玛格丽特并不认为幸福的爱情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在玛格丽特的内心,没有马车、钻石、披巾的朴素爱情生活也一样幸福。阿尔芒在金钱方面的赠与,都被拒绝,在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甚至愿意散尽自己的财产守护真爱,只是为了防止自己纯洁的爱情沾染上金钱的铜臭。最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巴黎还是一篇灯红酒绿,人们还忙着追求自己的利益,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很显然,玛格丽特的价值追求也是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的存在。艾玛以及玛格丽特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也同样是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两个人的幸福观念确实是如此不同。

二、两个人不同的爱情观

有学者曾经《茶花女》总结为社会的悲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一出个人性格的悲剧,但是人生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的反应经常都是社会的问题缩影,玛格丽特始终都不能摆脱社会的约束,但是艾玛却迫不及待想要融入社会,就是那个她心中的大世界。就是因为这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一定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艾玛在成长期间,早已经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就是在教育方面,艾玛在修道院学习的时候阅读过很多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在表面上看,这也是给她提供了人生理想以及生活的动力,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围绕男性,几乎都是男性话语下的产物[3]。艾玛受到一定的影响,把书中描写的贵族男性的审美标准当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在后来就直接开始订购并且参考时尚杂质打扮自己。由此可见,艾玛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时候走进男权社会的陷阱,这也成为艾玛逐渐脱离现实、处于幻想的社会原因之一。但是不管是理性情人还是替代品,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经济作为基础的爱情都是不能长久的爱情,失去经济独立的人在社会上是很难发展的,艾玛在享乐的生活中很快就使她陷进经济危机中。所以,艾玛的悲剧不只是简单的总结成个人性格的悲剧,更是和冷酷无情的男权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玛格丽特一样经历着女性权利意识觉醒的年代。多年的交际花生活给她积攒了一定的钱财,这也是一笔树木客观的积蓄。在比较牢固的经济基础上,显示出来玛格丽特的独立人格。她意识到自己及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成为满足男性虚荣心的附属品,认清现实以后,玛格丽特走上追求男女平等的道路。开始模仿男性的行为以及习惯,希望这样可以取得独立的自己。在某种心态作用下,开始酗酒、说脏话,玛格丽特坚持像男人一样独立,不愿使爱人有任何的经济上的压力,这也就打破了传统男女关系的主动以及被动,能充分体现出女性平权意识的加强。但是个人的努力不能和整个社会抵抗。传统男性主导的社会道德体系对玛格丽特的生活造成严重的打击,她不得不屈服于社会,放弃已经有的美好爱情,在重压之下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也是一出女性从觉醒到反抗到失败的悲剧。

结语:

综上所述,这两部作品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从巴黎到外省,男权主导的社会生活都是沉闷的。即使艾玛以及玛格丽特这两个人在生活环境、人生阅历、价值观念等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两个人在女性权利上的诉求都是一样的。两个人大胆的追求爱情期间,实际上是和男权社会抗争的过程。在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的女性平权运动已经经历漫长的发展,但是在未来发展的前景还是比较艰难的,还是应该有后继者继续以前的经验,投身在事业之中,给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硕夫. 谈谈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女性——以《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为例[J]. 名作欣赏,2018,(17):81-83.

[2]许丽娜. 因爱重生的白茶花——《茶花女》中玛格麗特人物形象分析[J]. 作家,2013,(10):133-134.

[3]葛雪. 纯洁的白茶花——《茶花女》解读[J]. 考试周刊,2010,(36):50.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浅谈茶花女悲惨结局
茶花女吊灯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从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剖析学说解析包法利夫人的症结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茶花女葬在红灯区旁
可悲一代“茶花女”
《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