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 13:43黄贵林
武魂·智慧课堂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黄贵林

摘要:分析了以问题驱动教学为研究《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在高三化学中的运用,主要说明如何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与问题驱动教学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问题驱动;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一、问题提出

2018年教育改革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等几个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思考等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国家人才选拔和高考命题方向而变化,教学不再是讲考点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含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文献综述

“问题驱动”教学是以现代教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思想来源于我国教育思想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首次将此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W问题驱动的核屯、诉求和目的是解决问题,在此理论基础上,哲学家John Dewey提出典型的问题解决路径。“问题驱动”比较系统的在教学领域中运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G.波利亚在《如何解决》一书中提出在数学领域采用“问题驱动”教学;皮亚杰、斯卡特金等人进行深入研巧,使问题驱动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当代教育产生极大影响[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不完全是靠教育者教,而是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学习者借助长者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不管是新知识的获取与旧知识的归纳、总结,都是通过意义建构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问题驱动教学己逐步渗透运用于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对提升教学、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化学学科教育的研究中问题驱动教学的运用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侧重点是针对高一高二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生长”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起源于对问题的开发,终于对问题的解决。但是目前对问题驱动教学的运用过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并且在高三教学过程中的研究领域相对较少。问题驱动式教学其目标和任务在于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發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三、问题驱动教学实施策略

3.1 取材于高考,心中有考试大纲

笔者对2018-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板块的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在生活方面的运用,盐类水解问题是生活中水处理剂原理,也是学生最接近现实生活的现状,以2018年全国1卷的化学第五题出现了三氯化铁水解问题;在2018年全国3卷的化学部分第一题,考察了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等都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

二是在实验考察问题方面,主要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等操作,滴定图像分析、溶液pH的测定,强酸与弱碱或者弱酸与强碱的判图像分析等,对2018-2020年贵州省高考全国卷化学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分析得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卷选择题考察重点考查了盐类水解问题,滴定曲线问题,弱酸弱碱变化曲线问题,都贴近于生活,选题于生活,灵活度高,应变能力强,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是在工艺流程方面,目前全国卷会把水溶液中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以及溶解度问题与工艺流程巧妙结合,笔者对近三年全国卷试题进行了总结如下表:

通过对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对学生来说确实困难,工艺流程在高考中相对于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题,这个题的得分率远低于实验题和反应原理题,但是再难也有突破口和题眼,而全国卷工艺流程重点考查学生对矿石的预处理,要求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学会分析试题,会书写离子反应,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包括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及图像分析,稀释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滴定终点的判定。掌握溶解度和Ksp的计算和盐类水解,双水解问题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工艺流程问题的处理就是与实际工艺和化工工业息息相关的,就是在处理生活问题,题材来源于生活。

四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近年来教育受到网络信息化的影响,新高考命题形式发生了转变,高考试题信息量变大,以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为例,例如在2020年全国二卷理科综合的26题化学,此题出现电化学,弱酸电离,含氯氧化物的性质探究,试题考查方式多元化和现代化。所以学习者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应该扩大网络信息量,但题目创新离不开化学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方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板块是构成高中化学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和骨架,所有的原理应用、计算等都是从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以高考考试大纲和命题为方向,坚持以学科基础知识为本,更加关注高考考题的动向。以教材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和出发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从而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实现生活与考题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此过程中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分析,水解平衡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以及Ksp的计算求PH等,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板块中涉及的“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要求,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观。

3.2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独特学习观

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所以在复习时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多培养学生利用所具备的知识去处理某一情境中的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做到教材与考纲的无缝衔接。基于以上情境我设计以下教学模式:

所以在化学复习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知识储备,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建立知识脉络为主线的学习,教学做到考点对应,教育者以高考真题为素材,来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而通过以“高考题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3.3关注核心,寻找突破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问题的设置,如何巧妙的设置问题,也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关于问题设置,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数据时代,试题信息量大,试题灵活性强,需要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问题驱动性的設计,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难点分步化,做到层次分明,点面对应,懂得类比学习[4]。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新颖,目的明确,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如何调动学生思考,该怎样思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与教育性

问题驱动应做到科学性与教育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高三学生的发展水平,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托。尽量做到微观问题具体化,宏观问题理论化,问题设置要合理,问题设置太难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设置问题要难易适中。所以问题应体现教育性和科学性。

(二)驱动性问题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运用和灵活变通,而在工艺流程题中物质除杂问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金属阳离子除杂常用的是调PH法,这是运用金属阳离子对应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进行除杂,实际就是盐类水解问题。在实验运用方面考查了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例如弱根离子的水解,弱酸弱碱的电离,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酸碱中和滴定等的综合考查。

(三)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以方法为基础

学习方法是与学生个人习惯有关,但好的学习方法可增强效率,例如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的分析方法以CH3COONa溶液为例分析

CH3COONa == CH3COO- + Na+

H2O H++OH-

CH3COO-+ H2OCH3COOH + OH-

结合以上分析CH3COONa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理论上CH3COO-和 Na+的浓度相等,但CH3COO-属于弱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显碱性, 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CH3COO-)> C( OH-)>C( H+)。不管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问题,首先是电离和水解分析,其次是判定电离和水解进行的程度,进行程度大的离子浓度大,逐步分析,形成思维体系,不要盲目的去理解,做到方法有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问题驱动性要做到启发性、探究性和运用性。要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知识生长出新知识,学习过程应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不能把探究性教学过程简单看做是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下,让学生能主动的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揭示问题、产生新的思维活动促进新知识的生长。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要设计好问题和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这也是驱动性问题教学是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就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期待每一位学生能在驱动性问题教学吸取宝贵经验,学习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在在学知识中形成一种独特学习观和态度,做到理论实际结合,懂得知识迁移,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这才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开颜.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探析[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 000(005):108-110.

[2]马利娜. 基于智慧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D].

[3]罗桂琼. 基于SCOSM自适应远程教学系统研究[D]. 中南大学.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实验高级中学 贵州 黔东南 556000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