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角度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研究

2021-09-10 07:22袁芳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户外活动游戏化

摘 要:游戏是幼儿普遍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更是幼儿教育经常运用的方式之一。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精神愉悦的同时,掌握多元技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化;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51-02

引 言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帮助幼儿丰富活动经验。由于以往的户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幼儿初期感到有趣,后期就因活动形式单调而参与兴趣偏低。对此,教师可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引入游戏,促使幼儿在开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技能和自由玩耍,以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一、合理选择活动主题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后,对其的各项教育就已经展开。当幼儿熟悉教师设置的一日活动后,教师往往会在无形中松懈常规教育,导致幼儿思想和行为出现非稳定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合理选定户外活动游戏主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幼儿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象征性游戏。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设置角色扮演游戏主题。

第一,创设幼儿熟悉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等。幼儿处于熟悉的环境中,会放下心中的戒备、胆怯,主动且大胆地参与游戏,并与游戏中的合作对象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从而激发潜在的参与热情。

第二,設置的游戏角色要紧贴幼儿喜好,如女孩子普遍喜欢演员、蛋糕师等角色;男孩普遍喜欢老板、警察等角色。教师紧贴幼儿兴趣爱好设置游戏角色,能促使其深入模仿和了解这些角色。

第三,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如电影院、烧烤店、火锅店、美甲店等。由于幼儿年龄偏小,经常接触的场所范围相对较少,上述场所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但幼儿十分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说话语气和行为,普遍渴望了解成年人的社会行为。因此,这样的游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

第四,提供合理且丰富的游戏材料。教师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要为幼儿提供书报、餐具等多种成品化材料,或提供部分半成品材料,在此基础上邀请家长与幼儿收集废弃布料、饮料瓶、纸盒等物品,指导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角色扮演游戏不单单需要游戏材料,还需要设置特定的游戏区域。幼儿教师要结合角色扮演游戏主题和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区,如手工制作吧、收银台、饮料台、饺子店、烧烤店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教室的实际空间大小和角色扮演游戏中各个部门的特征,以便在之后的分组游戏中按照不同部门安排教室,尤其是要分开设置角色扮演游戏中相对安静和活跃的部门,促使幼儿能充分展现自我。

二、营造良好的户外环境

环境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游戏场中如果有充足的器材、空间,就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积累游戏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等多种能力与情感的综合发展[1]。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户外游戏环境。首先,营造开放性环境。环境设置要遵循因地适宜原则。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认真勘察幼儿园的原有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与改造,形成特色化和童趣化兼具的游戏区域,如欢乐活动场、农家乐、冒险王国、童心构建等。户外游戏场地规划还要体现预见性。教师要为幼儿户外主题活动展开的一系列过程提供预留场地。在布置空间环境方面,教师应减少固定玩具和器械,或将其放置在区域外围,使户外活动环境更具有开阔性与完整性。

其次,在游戏材料投放方面,相关研究指出,幼儿教育应尽显活性,巧用社会和自然资源。石子、泥土、花瓣、树叶等都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因而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户外农家乐游戏中随意地运用这些材料,编织多样化的帘子、草垫、小篮等,在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给予幼儿快乐且真实的童年。

三、优化户外活动形式

在开展户外游戏时,幼儿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成长、充分体验和感悟锻炼的快乐。与此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游戏表现和年龄等因素,教师也要循序渐进地投入游戏器械与材料,如常见的呼啦圈、海绵垫、跨栏等器械。在户外游戏初期,教师可先运用呼啦圈和海绵垫等游戏器械,让幼儿在海绵垫子上做翻滚和爬行等动作。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教师要为幼儿选择兔耳朵瑜伽球等体育器械,重点指导幼儿双手紧抓瑜伽球兔耳朵,屁股坐在瑜伽球上,两腿用力向前蹬。当幼儿掌握基本要领后,教师可设置“小山羊跳跳跳”活动,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当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时,教师就可适当提升游戏难度,借此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从幼儿户外游戏实践可知,大部分幼儿在刚参与游戏没有多长时间后,就会对着教师说很累,甚至直接站在旁边不再参与。这种情况多和幼儿注意力涣散有着紧密联系。对此,在准备户外游戏材料和器械时,教师应紧贴幼儿实际情况,如可让幼儿自带废旧的饮料瓶来园,指导幼儿对其进行加工,将废旧的饮料瓶变成保龄球。当幼儿了解部分体育游戏器械的具体用法后,教师就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玩乐的空间,促使幼儿在户外游戏中探索更多的体育器械玩法。

此外,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幼儿。高效指导的前提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会持续变动动作和活动范围,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观察的难度。对此,幼儿教师应具备科学的观察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结合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和对象。例如,如果观察目的是充分了解学生对户外材料的喜爱程度,教师应主要观察并详细记录幼儿在参与户外活动时选取材料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运用观察量表等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以优化户外游戏活动。

四、遵循户外活动原则

教师开展户外活动,并非将幼儿带领至户外开展活动即可,而要遵循相应的户外活动组织原则,以切实提高户外游戏活动的教育效率。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幼儿年龄不同,其身心发展程度也不同。小班幼儿身体素质偏弱,活动能力有限,动作缺乏协调性,思维有着显著的形象化特征,喜欢模仿他人。对此,幼儿教师要设置情节丰富、动作简单、活动量较小的游戏,如吹泡泡、放风筝、玩飞碟等。中班幼儿在智力和体力方面均有所提升,逐渐增强的体力使其动作更具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学会了与其他幼儿相互合作,其团体意识较强。因此,在设置中班户外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适当提高游戏的难度和活动量,引导幼儿关注游戏结果,如跳橡皮筋、老鹰抓小鸡等。大班幼儿经小班、中班两个阶段学习后,其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较好,体力充沛,动作更加协调与灵敏。该阶段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也逐渐提高,集体观念和责任感十分浓厚,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意识更强。对此,幼儿教师可设置活动量和动作难度较大且能体现合作意识的游戏,如滚铁环、斗鸡等。

其次,全面锻炼原则。教师在设置户外游戏活动时,不能单单关注幼儿某项技能或身体某一部位的发展,而要使幼儿的上下肢、胸腰、颈部等各个身体部位协调发展,更要全面锻炼幼儿掌握的攀爬、扔掷、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技能。

最后,經常性原则。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发展各种技能和锻炼身体,以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身心发展需求。

结  语

总之,幼儿教育是幼儿接受系统教育的开端,关系到幼儿的后续发展。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应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理念,合理引入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促使幼儿实现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王晓丹.幼儿课程游戏化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普童话,2019(09):90.

作者简介:袁芳芳(1983.6-),女,福建柘荣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户外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