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希望特质理论下的“希望班级”建设

2021-09-10 22:36陆丽霜
高考·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创新实践

陆丽霜

摘 要:班级建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班级建设也在与时俱进。我校尝试基于积极心理学-希望特质理论的基础进行班级建设,本文侧重阐述班级希望提升的意义及三步走的做法与效果,尝试构建希望班级建设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班级建设;希望特质;创新实践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主要组织载体。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学生的性格、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班主任们或多或少都会觉察到学生和以前不一样了。新时代对于班级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班级建设的灵魂掌舵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带领班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形势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一、希望特质理论

最近十多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更注重积极的看待青少年,关注他们的优点,促进他们优点的发展,开发他们的优势潜能。美国Snyder学者提出的希望理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下发展起来的,是目前最有影响力、最被广泛应用的。他给希望下的定义是:“希望是以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为基础,为了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所建立起来的一套内在认知评估机制,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它会评估内外在条件,探索各种可行性方法,以及追求目标时所须拥有的动力思维。”

他认为希望特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目标:对每个学生来说,这个目标是有它价值和意义的,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可实现的。二是路径: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学生通过评估,制定好可行的方法去实现它, 万一这种方法受阻,不能实现的时候,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达成目标。三是动力,是指学生实现目标的内驱力。内驱力越强,实现目标的信心和韧性就更强。三者互相牵引,彼此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过去成长经历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等,并且长期下来会逐渐对自身实现目标的动力和决心产生影响,逐渐形成体验模式,成为个体稳定的价值观。当个体具有多种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对达成这一目标具有高动力和决心时,TA是拥有高希望感的,反之则具有较低希望感。这样的模式会在我们每个人追求不同目标的人生经历中不断循环,不断强化。也就是说,高希望感的个体对其生活充满希望,面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勇于挑战,遇到困难积极应对,从而成功实现既定目标。低希望感的个体则容易在生活中看不到希望,遭遇挫折容易退缩、放弃。

二、希望班级建设的必要性

希望特质理论对学校班级建设有极大的启发。过去我们更多地从管教的角度考虑班级管理,通过制定各种班级规范,要求学生遵守班级规则,听从教导。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遇到问题容易退缩。以积极心理学的希望特质理论为基础,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提升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对生活、学习、社会都充满希望,积极应对来自学习、生活、班级等各方面的挑战,这给我们中学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有利于班级成员的成长,促进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希望感的班级能赋予其中的学生个体积极的心态,使其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拥有更多的方法和更强的决心,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体说来,在遇到问题时,学生的态度是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回避或放弃。同时,这种心理品质会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信心去接受更多的挑战,从而成长为自信、坚韧、乐观的个体。

(二)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让学生如沐春风。高希望感的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既懂得悦纳自己,又欣赏他人,班级成员的关系是平等和谐、团结互助,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增进班级凝聚力,进一步优化班级舆论氛围,使个体与集体和谐共生,共同成长。

(三)有利于强化班级的激励教育功能

建设希望班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目标得到班级同学的广泛认可并能内化为个人本身的成长目标,对所在学生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帮助同学们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转化负面行为,强化积极行为和积极思维方式,在宽松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就能轻松达到班集体对个体的教育功能。

三、希望特质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一)班主任转换学生教育的视角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如班主任倾向于关注到学生的问题,就容易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防问题的出现,忽略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出现的问题背后都蕴含着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动机。班主任如带着积极的心态,激发其成长的动力,引导其寻找办法积极应对,学生们的希望感就会越来越高。

(二)班级建设创新实践---希望班级建设三步走

1.创设班级愿景

班级愿景是班级成员为了班级的发展,通过讨论拟定的共同愿望。它具有激励作用,是班级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指南针。

高中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如,我校植老师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学生商量后,共同决定以“满怀希望,快乐学习”作为班级共同的愿景,使之成为班级和个体可实现的具体行动目标。具体做法有以下这些:

(1)举行设计生涯成长地图活动。帮助学生设立明确清晰,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SMART原则,学会科学制定高中三年生涯发展的学习目标,分析实现每个阶段目标的有利资源(哪些人、事、物是能帮助其达到目标)和不利因素(哪些人,事,物会阻碍目标的实现)。

(2)加强督促帮助学生纠正学习偏差。以班级学生小秦同学为例,他有严重的重理轻文现象,认为文科死记硬背很枯燥,对语文、英语学科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通过个别谈话,让小秦认识到学科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他使用“10秒暂停法”,让他在每次文科學习时间,抗诱惑力下降时(每次文科学习时间容易开小差)先停下来10秒钟,改善自己的厌烦情绪。

(3)提升个体自主管理能力、提高朋辈互助以促进形成积极友好、充满希望的班级氛围。

通过希望宿舍评比、希望学习小组评选等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外监督较少的地方依靠自我约束,朋辈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积极互助,充满希望的班级氛围。

2.提升积极情绪体验

学生确立了清晰可行的三年行动目标后,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提升学生遭遇困难仍能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的动力,这需要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1)系列希望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聚光灯”。与学校心理教师联合,以希望特质为基础,开展针对性强的希望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消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乐观、坚韧的方式去生活和学习。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心怀希望、希望的秘诀(制定有效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开发创造力、时间管理、意志力培养、多元思维、情绪调整)、希望起航等系列主题。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喜欢上班会课,并且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大大地发挥班会课的功能及效应。

(2)系列阅读,提升希望动力

阅读使人明智。为班级学生精心挑选富有“希望养分”的励志故事,如:《活着就有希望》《太阳女生谢娜》《人生处处皆是一出好戏》《周杰伦的成长故事》《全球首位无臂飞行员》《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班级定期开展希望阅读活动。通过励志的名人故事和人物传记的阅读,把书籍中的積极力量带进课室,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故事中的积极养分,并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以“三行诗”促“希望”表达

很多班级会利用班级日记或周记,帮助学生抒发自我情绪感受。但高中生学习紧张,把班级日记或周记以简单易操作的三行诗的形式进行,学生能随时随地创作,及时表达与宣泄情感,也能促进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如,小周同学第一次月考后勉励自己和好友:

如雨后彩虹,绘出万紫千红,李树桃树杏树。

3.拓展问题解决思路

希望特质理论指出:有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动力、意志,但如果没有实现目标的方法,也是难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提升希望水平的。因此,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希望感三因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在班级建设重要时刻渗透拓展问题解决的思路。

如:小陈同学在第一次月考中成绩位于班级最后一名,而且和倒数第二名的同学整整相差5分平均分。因此,学习热情骤减,对前期的努力付出有了怀疑,学习状态明显开始松懈。班主任及时觉察到小陈同学的转变,和小陈做了一次别开新面的交谈。据植老师(班主任)对该生长期关注得出的结论是:小陈是热爱学习的,之所以考试倒数,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班主任心里对该生的期待是:提升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交谈的过程中,班主任没有批评小陈最近各种学习松懈的行为,而是引导小陈清晰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掌握了此阶段的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比较含糊,考试中的重点是什么,帮助他列出掌握这些内容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种指导性、建设性的谈话方式使小陈知道自己的问题的哪里,知道改进的方法,产生了积极主动的行为。

小陈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逐步跟上学习,慢慢掌握高中学习的方法,第二次月考成绩明显有提高,从班级最后1名跃升到班级25名。他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这种快乐和满足感能使他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自豪感(自我感觉良好)。这对他未来的健康发展(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玉兰.班主任积极情绪表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8):58-59.

[3]张煌坤,马丽铭.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5):62-65.

[4]张青方 ,郑日昌.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6):430-433.

[5]龙君伟,刘苹苹,李博文.教师希望感领导力的内涵与价值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92-96.

本文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创新课题“基于希望特质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DGH2018023)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创新实践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