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2021-09-10 05:43陈城董志敏刘庆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9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城 董志敏 刘庆洋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乎华夏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是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所应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间题,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视角下,如何对这些间题加以改进和完善,是当下文化领域的重点工作内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引言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拥有精湛手艺的手工艺人,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浪潮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工艺品制作工厂这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年轻人们都涌人城市;而且由于手工艺品市场受众不多,很多年轻人认为无利可图,没有发展前景,都不愿意进行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现在部分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1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公共服务体系由20世纪70年代基于“经纪人”假说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思路来自经济学和管理学。此种理论框架下,大多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政府所应当直接提供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在公民文化服务需求范畴之内予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具有公共产品的共有属性,典型特征表现为非排他胜以及弱竟争性。为此,在该属J胜下,应当由政府主导,积极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我国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理念,在实践推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主要针对公民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包括硬件资源、设施的保障,同时也需要人力、政策等软件措施。一方面,国家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出发点,围绕宪法以及各种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公共文化方面的权利以及需求,切实做好保障工作,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实现法律设定的权利保护目标,加速我国对人民群众各项权利的保障,使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与幸福感;另一方面,这也是现代化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围绕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为中心予以展开,切实做好相关的服务内容,进而以此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政府职能以及义务上下功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绵延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饱含着民族对世界的思考以及对生存的体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关乎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借助保护和传承,来发扬和继承其中的优良品质,更好地实现民族的进步。

2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径

2.1构建多方位的民俗资源开发体系

民俗文化的开发,目前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片面的状态,民俗文化的开发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开发,着力于将民俗资源的开发工作建设成一个更加系统多元的开发体系,实现民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了形成这样的开发体系,要将重点放在分类民俗资源,使市、区、县、乡成为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在实现纵向联动之后,也要注意横向的有机融合,实现不同市、区、县、乡民俗资源的共享。古镇大院资源丰富,在继续原本开发轨迹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各个景点之间的联动,实现一景带一景。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民俗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也有利于外界对民俗资源有一个相对整体的了解。

2.2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措施,借助硬性的规定和全面宏观的规划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此,一方面需要思考该项体系规划所面向的范围,需要尽可能予以扩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尽可能面向大众;另一方面,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角度来看,需要为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打造融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例如融入品牌与经济产业链的打造,优化整合资源,以达到使其持续保有生机与活力的目的。

2.3推动手工艺改革创新

对于传统手工艺行业中的一些规定,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因为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想要不被时代的潮流淹没,就要做出改变,让自己的产品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审美品位,并且要做一些平民百姓真的接触得到、承担得起的传统手工艺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融人寻常百姓的生活中;还应该注重加强宣传,借助现代社会的多媒体平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与丰富内涵。

2.4引入市场因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增添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是政府,井且其内在属性表现为较弱的竟争性,鲜有市场因素的体现。但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经济的规律趋于成熟与完善,其调节机制也在趋于稳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因素,通过鼓励公众消费,来带动保护方式的创新与活力。市场因素具有自发的革新驱动作用,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众化、均等化,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快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持续在当地的产业链、交通资源等方面予以优化配置,起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2.5网站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许多地方采用网站形式扩大影响力。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也推出了专题网站。但是此类网站要实现产业化运作还有要解决多方面的制约问题。要实施产业化发展还需要深度对接市场,实施针对性开发。非遗网站要建立配套的产品营销平台,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非遗手工制品的营销可以采用定制的方式,将网站打造成产品宣传、开发与销售的平台。此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潜在客户的需求加以挖掘分析,利用交互平台有针对性地向非遗客户推送产品。非遗网站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扩大影响力,积累客户,为非遗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创建消费基础。

2.6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构筑人才培养体系

关于民俗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我国已经开始予以重视,在相关决定中点明: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大部分扎根基层,因此,要更加重视基层建设。另一方面,大量学者对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民俗学的设立使民俗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应当在借鉴其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民俗特色的传承人人才培养体系。

结语

国家的发展需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井重,尤其是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极为丰富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也有义务为人类文化体系构建来做好其保护与传承工作。而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当下,需要有效利用科技与网络因素,借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刘立英,汤立许.我国体育“非遗”保护标准化:内涵厘清及体系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4):491-496.

[2]俞以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市场,2020(18):13+21.

[3]王文章.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非遗保护[J].文艺报,2020(03):19-26.

山东英才学院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