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尺牍书风的创作探析

2021-09-10 12:13卢鑫芳蒋传存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
关键词:风格书画形式

卢鑫芳 蒋传存

摘要:本文以荊浩《笔法记》为创作主题,以王铎尺牍得笔法为创作基调,分析其特点及探讨书法创作从选题、创作风格及形式完成的全过程。

关键词:书画;风格;创作;形式

一、创作风格

我的创作风格是取法王铎的尺牍,手札。谈及王铎,更多人偏重于他的行草书大条幅作品风格,每幅作品给人的直观感为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势不可挡,正所谓黄道周所言: “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繇人”。他的大字作品不仅有气有势,而且每个字法,字组包括点画又值得仔细推敲研究。在我看来,王铎书法应该为每一位学书者学习,其作品不单以章法结字取胜,更多为学古之大成,承古创新,二王、颜米诸家字迹皆有流露,实属上品。观其尺牍类的小字作品也不亚于此。

二、王铎作品分析

由于艺术创作的即兴性特点,所以书家的创作风格呈现多样。以我个人之见,王铎小字作品大致分三种风格。《书唐人诗册》《大悲阁上》属于相对平稳一类,结字多斜势,但整体较平,含蓄而内敛,字字看似独立则联系紧密,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给予变化,淡化了条幅作品的大开大合,多的是一份宁静与安稳;《王铎尺牍》则多以点取胜,点的跳跃富有弹性,常以点为线,不仅赋予线条美感,也增加了作品的活泼感,整个画面是活跃灵动的,充满运动感起伏感和韵律美;《求书帖》《琅华馆弟每绝粮》的风格又不同于前兩者,偏向于大尺幅作品风格,线条的连绵流动,字组间的互补与穿插,块面组合,墨色的对比效果,结字的恣肆动荡,皆为草书条幅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元素。这三种风格虽侧重点不同,但均出自王铎之手。

进行创作时,我更偏向于平稳状态,多取线条的缠绵和字间的错位避让这两个元素着重进行创作。作品中,多以线条的映带和字间穿插组合来达到和谐,通过将平稳状态和跳跃感动结合, 加以字组块面的组合及墨色变化进行创作。小字的组合多偏向第一种风格,平淡而稳健;相对饱满充盈的字注重点画的处理和动态关系,用笔纤细的字组以处理空间及字组映带关系为主。

三、创作主题

(一)书画相通

我的创作主题是五代时期荆浩《笔法记》,它是一篇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文章中不仅提出“图真”“搜妙创真”的创作方法,还提出画有“六要”及笔有“四势”等多种论断。

(1)书画相通——线条艺术

我之所以选择《笔法记》为创作内容,其主要原因在于,笔者认为书法和绘画是一脉相通的。书画两者均归于线条艺术。再者,中国艺术讲求气韵,然“气”可谓无形之线,书画则借助笔墨纸砚将无形线付诸于纸面使之变无形为有形。书法艺术,主要通过点画跳跃、线条流转、墨色变化、节奏韵律等将点线面组合变幻进而整合,最终创作出可观可点的艺术作品。书法如此,画作亦如此。早在唐代书画大家张彦远就提出“书画同笔同法”的论断,宋代的郭熙也曾认为绘画用笔,可“近取诸书法”,一直发展到元代一代宗师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的观点。除此之外, 此论断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所见解,同时在实践上也不断应用。赵孟頫和董其昌作画常以行书入画,明代徐渭以狂草入画,金农、吴昌硕以金石入画等,他们都是此论断的实践者。

(2)书画相同——书法性用笔

从古至今,书画相通的概念诸家也在不停的论述,表达自我见解。我认为,两者相通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创作媒介的相同,笔法、墨法便成为创作的一大学问。

书法性用笔常融入绘画中,写意画风多以书法用笔表现,在山水画创作中离不开皴法表现山石质感,我们常见的斧劈皴是以毛笔的侧锋去皴擦,点子皴、米点皴以中锋用笔来表现,倪瓒的折带皴更是以行书的用笔来书写。创作主体相异,创作客体亦面面相觑。赵孟頫在《谢幼舆丘壑图》中的松树树干是用篆书的浑厚逆锋笔法表现;米芾则用笔如行云流水,力量内含,常以“八面出锋,刷字”等特点作为后人学习创作的艺术元素;吴道子用笔力健有余,偏工笔形式化。然李龙眠则发展吴道子“白画”为“白描”,倾注文人性情,较前者更具情感化。除此之外,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其认为用墨要有法则,以此来渲染物体的明暗体积,类似于西方的光影造型,凹凸画法;董其昌常将笔墨视为抽象独立的审美客体,提出“笔墨立精论之妙”;可见,笔墨成为书画沟通的主要纽带。

四、创作作品问题

(一)墨色变化

在创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够达到心手相应。首先,在墨色的变化上,浓淡枯湿的处理不够明显,通常理解的是用笔充盈,蘸墨较浓则可以表现湿笔效果,浓墨将近用尽则可表现出枯笔效果,淡墨用笔则是水墨结合。实际进行创作时,常会发现浓墨将近用尽所表现的枯,过于粗糙,枯而不润,且字的用笔过于单薄。湿笔效果和浓墨效果类似,原因在于湿笔可表现为涨墨,与浓墨进行区别,但由于用纸问题则难以表现,趋于雷同。除此之外,鉴于作品整体性考虑,还需用不同墨色来构造团块组合进行对比和呼应。

(二)空间处理

其次,在结字的空间处理上,一幅好的作品肯定离不开最基本的大小、疏密、宽窄、正斜等基本的组合形式,在构造单字组合字组时,特别注意其字势的左顾右盼,笔断意连,气韵相通;构造映带字组时,若用墨充盈,要注重字组的外轮廓线,以多边形取胜,字内空间的重要性次于字外空间,但要表达其浑厚之感;蘸墨较少时,以写细笔缠绕字组为主,字内空间相较于字外空间便显得尤为重要,但对线条的质感要求甚高,挺而有力,收而外放,矛盾关系更加重要,需表达出干脆利落实而稳健之感,不可有拖沓之气,同时也要注意字内空间分割切勿细碎,小空间要少,以大空间处理为主。

(三)收放开合

最后,在收放问题上,既要含蓄内敛,又要外放,制造矛盾解决矛盾,一些单字结体的字形我选择处理成字内含蓄平稳,字外动荡活泼,较少外放用笔,整行趋向平稳,以收为主。而一些映带字组,字内组内相对活泼,字组外形轮廓动荡不安,以放为主,而放是相对字组内趋于收的字而言的,所以还要兼顾收放开合程度,做到收放有致,和谐统一。同时,每一行与每一行又要兼顾收和放,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不仅是字组内的变化,行与行之间也要相互穿插,互补避让,看似不平而趋向平稳,以此创作,不仅单字值得研究,字组也值得推敲。

五、创作形式

小行书作品一般是以横条拼接和竖条拼接或直接通篇书写为主, 笔者取横条拼接,六尺整张六条拼接,每条布局均有所变化,拼接形式强调整体感,其中气韵气息尤为重要,起承转合、首尾呼应才使作品整体效果感强。我的章法布局基本安排是:第一块与第六块通过留白相呼应; 第二块与第五块疏密对比;第三块第四块字组紧密联系,通过留白墨色变化加以小楷拉开层次感,丰富整体;题跋与印章及朱墨小楷相呼应。除此之外,每条内的层次变化也要进行安排。

大学四年的学书生涯中,在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的专业技能精进了不少,特别是在行书和小楷这两门较为擅长的书体上。行书学习中,起初以米芾为学书对象,学米三年进而转向王铎书风,领略了米芾的铺笔刷字、运笔迅疾的特点,但程式化的学习难免陷入窠臼当中,转而学王铎书风,发觉更加得心应手,心领神会,虽现阶段仅停留在浅层次,但对其产生极大兴趣,日后定努力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B}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郭熙.林泉高致集.

[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B}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邓建民.王铎草书研究论文.2007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风格书画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小小书画廓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