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2021-09-10 19:43宋晓青
科技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策略研究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的提出鼓励中国向西开放,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促进中国与亚欧非大陆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一带一路”的政策为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指明了方向,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时代教育的整体特征和历史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提出了要兼容中西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高效配置,促进各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国际化教育改革。

关键词:一带一路;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策略研究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促进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步。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无疑是引进优质资源、增强学科实力与办学管理经验的关键一步。

一、目前我国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覆盖了28个省市和地区(宁夏、青海、西藏除外),基本实现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国内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初衷。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学),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二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在大学里的二级学院。比如北航的中法工程师学院、三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大学完成2年或3年的英语强化并学习部分专业课,再赴合作高校学习2年专业课并取得国外大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必须通过统招考试,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填报志愿,中外合作办学使学生开阔视野、为学生出国发展搭建平台。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大学的研究与思考还不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及对中外合作大学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探索。

截止2020年6月,全国经审批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2431个,包含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在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118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占比86%。在42所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设高校中,38所高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是与国外20个国家的99所高校开展合作,38所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项目均采用一所国内高校与一所国外高校合作举办的形式,即“1对1”的模式,其合作办学专业的总数为108个,24所中外合作办学仅存在校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其中,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项目的数量分别为58、41、6个。涉及中外合作的国家有: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白俄罗斯、德国等国,首批15所世界一流大学高校与法国合作办学的数量最多,随着发展,目前双一流高校与美国合作办学的数量最多,有29所。由此可见,中外合作的力度比较大,但通过文献资料的搜查,发现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依然存在问题:双一流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视度不够、有学者进行统计分析,双一流高校中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成效不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值得双一流高校进行反思。虽然90%的双一流高校提出中外合作办学,但仅有36%的高校设置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开设的学科专业与国外学校本身优势学科不匹配、双一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效果不明显、个别地方和单位存在办学目的不端正、片面逐利倾向、中外合作办学效果不明显、引领行业发展影响力不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足。

二、“一带一路”的提出对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为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机遇

“一带一路”的倡导为中国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回顾过去30年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科技水平发展缓慢,导致中国在中外合作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处于合作链的底端,只注重人才的输出培养,不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一带一路”的倡导对于今天的时代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次机遇,为双一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赋予了新的使命。

(二)拓宽了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加强了中国与沿途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为中外合作办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加了各国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加强教育的合作反之也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合作。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特色学科,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双一流高校产学研的合作,拓宽了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视野、促进教育优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开阔了高校人才的科研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加速了双一流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能力,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大学制度。

(三)中西方的差异对中外合作办学产生冲击

“一带一路”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涉及不同的国家和文化,部分国家的政局不稳定、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一带一路”沿途中发展中国家居多,纵观世界的顶尖技术,沿途中只有以色列和俄罗斯有相关领域的尖端技术,加上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状况复杂,教育合作的对接比较困难。学生面对学习不同国家语言、教师面对教学目标与课程、学校面对中外合作管理经验的挑战。需要双一流高校加强地区统筹、学科统筹,减小中西差异对合作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

(一)加快“一带一路”合作办学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的推广,使得合作办学已是大势所趋,中外合作办学本来就是一项涉及领域较广、政策性较强、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引进来的同时,要积极走出去,注重双向交流,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家教育部门应该依据国家的政策制定合理的方案,在政策机制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比如美国建立了政府、教育机构、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的跨境教育体系,四个主体各自独立、相互协同,实现了良性运作。有效整合各国的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五个区域的官方语言种类超过40种,但据学者调查发现,小语种在校人数偏少且小语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双一流高校应利用自身办学管理经验的模式以及各国语言特色的优势,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加强与沿线国家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的专业学科建设,形成完善的多样化的培养格局,语言的互通,是推进各国友好发展的保障。

(二)兼容中西教育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的问题是不同教育体制之间的对接,中外合作办学既要引进国外的高精尖技术和特色学科、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丰富的办学经验,又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符合中国国情的状况下,实行教育新实践。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我们在进行教育交流的同时还进行着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双一流高校在进行合作办学的时候,要尊重各国宗教文化的差异性,兼容中西教育体系,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形成自己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导新的教育合作实践,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双一流学科的建设面对着国际各方面势力的挑战,学科要与国家战略发展相配合,实现学校、科研与企业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我国高校进行“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和举措。科研成果必须转化为社会成果,实现人才的转化与发展。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相继建立“菁英班”和“未来工程技术试验班”,面向国家政策的人才需要,加强学校企业协同联合培养,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效度。双一流高校应探索出一条既带动高校联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又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适合中国教育的道路。

(四)建立合理监督评价体系,严格监控质量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纳入学科评估中,表明了国家对中外合作的重视程度,在重视的情况下要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同时,我们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中外合作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督与管理,避免合作的质量不明显或者个别学校和机构以此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还要建立专门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公室,推进总结学科专业的成效,加强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并落实到实处。

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双一流高校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不断创新合作的模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一帶一路”建设者。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最终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崔金贵.“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转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9(9):5.

[2]张亦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

[3]郭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6.

[4]刘大虎.“一带一路”倡议下“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动向[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4):2.

[5]朱飞,黄英杰.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专业项目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5.

[6]郭强,刘玥.“双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3.

[7]陆静如,郭强.中外合作办学助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以行业特色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9(4):4.

作者简介:宋晓青(1996--),女,大理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策略研究一带一路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