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2021-09-10 21:01赵卫卫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精读阅读素养

赵卫卫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整本书阅读教学被提升到必须全面落实的教学任务高度。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应告别开列书单式阅读及叶圣陶“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的朦胧意识时代,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严谨探索。教师应具备爱读书精神和深广的阅读素养。按专题或文学史、地域国别建立序列阅读书库。依据题材、内容、主旨、文学批评方法拟定精读研读与泛读通读目标,分配课上线上与课下线下阅读任务。在整本书课堂阅读导入中首先有专题简介与阅读目标预知。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突破传统板块拼接模式,围绕阅读目标线性递进。节选某一典型情节作短篇小说,进行单篇精读、研读。贯穿全书筛选相关章节典型语段跳读、研读,强化认识、全面感知。课下线下通读、泛读原著,迁移拓展同家作,对比阅读同题作;线上分享阅读成果、交流阅读疑惑。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目标与任务;典型情节与典型语段;精读;泛读;跳读;通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从单纯开列书单到理论形成,叶圣陶完成了关键转变。他提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认为单篇短章难以培养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没有指导仅凭兴趣的整本书阅读难以提高阅读能力。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到必须全面落实的教学任务上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出现在9个选择性必修课程之中、9个选修课程之中、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中。

1、教师具备爱读书精神和深广的阅读素养

教会学生读整本书,首先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作家冰心所说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热爱读书精神,具有读过文、史、哲等多学科多著作的博大精深的阅读积累和阅读素养。试想,拿一本自己都没读过的书去指导学生阅读,何以启发学生去思考?

2、按专题或文学史、地域国别建立序列阅读书库

但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高中读书时间却寥若晨星。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应教读哪些书?如何合理选择、安排整本书阅读顺序?

显然,应首选在文学史上具有突出代表性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名家名作。建立一个个序列阅读书库。如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教读的书目,按题材(专题)来选择名家名作。如历史与英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神魔鬼怪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社会世俗小说“三言”、《红楼梦》,士林官场小说《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家族小说《家》、《白鹿原》,女性小说《呼兰河传》、《长恨歌》,乡土小说《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都市小说《子夜》、《骆驼祥子》,战争小说《红旗谱》、《红高粱》。读中国小说名著可以在借鉴以题材(专题)为序列方法的基础上,从文学史、地域国别等做纵横拓展,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作品的特性与共性。如阅读女性小说《呼兰河传》《长恨歌》,可以按女性小说发展史,拓展对比阅读冰心、池莉、勃朗特三姐妹等代表作品。从而体会不同女作家的写作特色。

3、依据题材、内容、主旨、文学批评方法拟定精读研读与泛读通读目标,分配课上线上与课下线下阅读任务

以上都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大前提及方向问题,具体到读一本书应该怎么教呢?下面本文将以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阅读教学为例,展开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进一步探讨。

一本书的教学应置于文学史上特定题材中,揭示其作为某一题材的共性及特性。不同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在学生惯用的解读方法——人物性格分析、情节结构分析、表现手法赏析之外,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九大经典方法——社会学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等,从而使学生深入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明确本书题材,理清题材特点及其发展。寻找研读本书恰当的文学批评方法。

《呼兰河传》和《长恨歌》从题材上同属于女性小说,研读方法上相应的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较为合适。

在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宏观上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创作旨意及突出艺术特色。当然,不为主题先行的告知学生去识记什么,而为了教师能够精准地抓住精读重点,确定一两个研读目标。使教学重点突出,既不面面俱到,又不以偏概全,做到细读、研读、跳读、泛读、速读相结合。

再则,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受到长篇幅与短课时的矛盾制约。一本长篇小说不可能在45分钟~90分钟短短一两课时内全面精读细研。而用更多学时乃至一学期去读一本书又未免太低效。这就需要将课上线上选读、跳读、精读、研读、导读与课下线下通读、泛读、研读相结合。合理分配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不同阅读任务,将重点置于课堂上精读研读,将难点依托在线共享、讨论,将非重点或迁移点放在课外、线下自主拓展、运用,从而形成整本书阅读的多元化、开放性态势。

综合题材、内容、主旨、文学批评方法等考虑,《呼兰河传》叙述小团圆媳妇等女性命运的第五章最具集中代表性,因此制定课堂研读目标:阅读第五章,分析本女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命运(第一课时),理解萧红小说男权家长专制集体无意识观念的女性悲剧意蕴。理解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并迁移运用到其他名著中女性的解读中。(第二课时)。至于《呼兰河传》第一~四、六七章,则通过学生自主泛读,以布置课下作业、线上展示成果的方式达成泛读拓展、迁移的目标。

再如《長恨歌》,王安忆用陌生化、纯叙述性的语言,通过细腻绵密的细节,叙述王琦瑶40年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借此表现上海的城市特征和历史变迁。据此,确定研读目标:(第一课时)品读选文语言,感受王安忆的写作风格。赏析日常生活中的王琦瑶形象,借此感受上海城市特征和历史变迁。第二课时:分析王琦瑶情爱经历的梳理及其心理,解读王琦瑶的情感、形象、命运。分析王琦瑶生命中六个男人的性格,探究王琦瑶的悲剧成因。

当然,整本书阅读教学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如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研究的速读技巧等:增大识别间距视点左右移动、视点头尾快速转移、眼睛灵活“8”字、眼睛蛇形扫视、线式阅读等。不过,程汉杰的高效阅读法限于单篇阅读。

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高中

猜你喜欢
精读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商务英语精读课堂的合作学习初探